13.“塑化劑”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屬于2B類致癌物,曾被添加到食品中,造成了“塑化劑”風暴,已知該“塑化劑”的化學式為C24H34O4,試計算:
(1)“塑化劑”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386;
(2)“塑化劑”中碳、氧、氫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144:17:32(化成最簡比值)
(3)“塑化劑”中碳元素質(zhì)量分數(shù)74.6%(精確到0.1%)
(4)193g“塑化劑”中含氧元素質(zhì)量為32g.

分析 (1)根據(jù)化合物中相對分子質(zhì)量等于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原子個數(shù)之和;
(2)根據(jù)化合物中各元素質(zhì)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原子個數(shù)之比,進行分析判斷.
(3)根據(jù)化合物中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frac{相對原子質(zhì)量×原子個數(shù)}{相對分子質(zhì)量}$×100%,進行分析判斷.
(4)根據(jù)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zhì)量=該化合物的質(zhì)量×該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塑化劑”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是:12×24+1×34+16×4=386;
(2)該“塑化劑”中碳、氫、氧三種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12×24):(1×34):(16×4)=144:17:32;
(3)該“塑化劑”中碳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frac{12×24}{12×24+1×34+16×4}$×100%≈74.6%.
(4)193g“塑化劑”中含氧元素質(zhì)量為:193g×$\frac{16×4}{386}$=32g;
答案:(1)386;(2)144:17:32;(3)74.6%;(4)32g.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同學們結合新信息、靈活運用化學式的含義與有關計算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物質(zhì)的用途與性質(zhì)不對應的是( 。
A.干冰可用作制冷劑--干冰升華吸熱
B.食品包裝袋中充氮氣防腐--常溫下氮氣的化學性質(zhì)不活潑
C.鈦合金用于船舶、航空航天材料--鈦合金抗腐蝕性能好
D.石墨作電極材料--石墨具有潤滑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明礬可以用于凈化水,是因為明礬溶于水生成是膠狀物可以吸附懸浮于水中雜質(zhì),使之從水中沉淀出來;在實驗室將沉淀過濾時的操作要領是濾紙緊貼漏斗內(nèi)壁,不要留有氣泡;漏斗內(nèi)濾紙邊緣低于漏斗口邊緣,漏斗內(nèi)液面低于濾紙邊緣;傾倒液體時,燒杯與玻璃棒接觸,玻璃棒末端與漏斗內(nèi)三層濾紙?zhí)幗佑|,漏斗下端與承接濾液的燒杯內(nèi)壁接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通過微觀反應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丙物質(zhì)屬于純凈物中的單質(zhì)(填物質(zhì)分類)
(2)上述反應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分解反應
(3)根據(jù)上述示意圖,你能得到哪些化學變化的信息?(請寫一條)在化學變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物質(zhì)間的轉(zhuǎn)化,不能通過一步反應實現(xiàn)的是( 。
A.CO2→COB.CO2→CaCO3C.CuO→CuD.CO→H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某同學在電視尋寶節(jié)目中,看到一些銅制文物上有綠色的銹跡,并對綠色銹跡產(chǎn)生了探究興趣.

【查閱資料】①綠色銹跡是堿式碳酸銅[Cu2(OH)2CO3],受熱易分解.
②無水硫酸銅為白色粉末,遇水變藍.
③堿石灰是CaO和NaOH的固體混合物,NaOH與CO2反應生成碳酸鈉固體和水.
④氧化銅與稀硫酸反應生成藍色溶液,碳粉不與稀硫酸反應也不溶解在稀硫酸中.
【發(fā)現(xiàn)問題】
查閱資料后,該同學將少量堿式碳酸銅放入試管中加熱,發(fā)現(xiàn)試管中的固體由綠色變成黑色,同時試管壁上有無色液滴生成.
為了進一步確定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的產(chǎn)物,進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生成的黑色固體的成分.
【猜想與假設】該黑色固體可能是①碳粉;②氧化銅;③碳和氧化銅的混合物.
【設計方案】請幫助該同學完成下述實驗報告.
實驗操作與現(xiàn)象實驗結論
實驗操作:取黑色固體適量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實驗現(xiàn)象:黑色固體全部溶解,形成藍色溶液
猜想②正確
探究二: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還會生成CO2和H2O.
【進行實驗】選擇如圖所示裝置進行驗證.
步驟一:連接A和B,打開活塞,通入一段時間的空氣.
步驟二,關閉活塞,依次連接裝置A→B→D→C(填“C”、“D”).
步驟三:點燃酒精燈,觀察到明顯現(xiàn)象后,停止加熱.
【解釋與結論】
 ①當觀察到D中無水硫酸銅變成藍色,C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生成了CO2和H2O,寫出C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②Cu2(OH)2CO3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Cu2(OH)2CO3$\frac{\underline{\;\;△\;\;}}{\;}$2CuO+H2O+CO2↑.
【反思與評價】
上述裝置中A的作用是除去空氣中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5.元素周期表共有7個橫行,18個縱行.每一個橫行叫做一個周期,每一個縱行叫一個族.下表是依據(jù)元素周期表畫出的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據(jù)表回答:

(1)第12號元素的名稱是鎂,在化學反應中該元素的原子比較容易失去(填“得到”或“失去”)電子;其單質(zhì)與第17號元素的單質(zhì)反應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方程式為MgCl2
(2)第13號元素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該金屬元素的單質(zhì)能在第8號元素的單質(zhì)中燃燒發(fā)出耀眼的白光,其化學方程式為4Al+3O2$\frac{\underline{\;點燃\;}}{\;}$2Al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竹炭包是一種集觀賞與空氣凈化為一體的產(chǎn)品.這種產(chǎn)品可對車內(nèi)及室內(nèi)空氣中的一氧化碳、甲醛等有害氣體進行吸附.,某課外活動小組對竹炭進行初步探究.

【提出問題】竹炭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猜想與假設】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查閱資料】新鮮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鮮紅變?yōu)榘导t.
【設計實驗】所用裝置如下圖所示(A裝置的作用為吸收空氣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1)A裝置中氧化鈣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O═Ca(OH)2
(2)實驗開始后,C裝置中產(chǎn)生白色沉淀,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CO2═CaCO3↓+H2O,E裝置中新鮮的雞血變?yōu)榘导t色,證明竹炭燃燒生成了一氧化碳.
(3)小玥認為應在A、B裝置間再增加一個C裝置,目的是檢驗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
(4)課外活動小組的同學設計的這套裝置的不足之處是沒有處理尾氣,請你設計解決的方法在E裝置導管口點燃尾氣,或利用塑料袋收集尾氣.
(5)小亮認為可以用F裝置替換原裝置中的E裝置,你認為不可以(填“可以”或“不可以”),原因是竹炭燃燒生成了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氣的混合物在F裝置中加熱時可能會發(fā)生爆炸.
【結論】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拓展應用】竹炭細密多孔,竹炭牙膏中含有竹炭等成分具有消炎、止痛、化瘀、去污等功效,下列有關竹炭牙膏的用途描述不正確的是B
A.可除衣領袖口等處的汗?jié)n    B.不能除去口中異味    C.蟲咬、灼傷可消炎止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用大棚種植蔬菜時,常向大棚中補充氣體肥料CO2.若提供的氣體肥料CO2中混有少量的SO2,為了除去SO2,現(xiàn)設計以下兩種方法.
甲方法:將氣體通過足量的碳酸氫鈉溶液.乙方法:將氣體通過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
【提供資料】I.CO2與NaHCO3不會發(fā)生反應.Ⅱ.SO2+2NaHCO3═Na2SO3+H2O+2CO2
Ⅲ.SO2+2NaOH═Na2SO3+H2OⅣ.Na2SO3能與紫色高錳酸鉀溶液反應生成Na2SO4而褪色
SO2NaOH溶 液
(1)請你利用提供的資料和所學的知識分析:上述甲方法(填“甲”或“乙”)可行,理由是CO2與NaHCO3不會發(fā)生反應,但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2)不通過稱量,如何判斷SO2與NaOH溶液發(fā)生了反應呢?有一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發(fā)現(xiàn)試管內(nèi)液面上升,就得出SO2與NaOH溶液發(fā)生反應的結論.同學們認為此結論不嚴謹,理由是SO2與CO2都與NaOH溶液反應.
(3)要得到科學嚴謹?shù)慕Y論,仍利用該裝置,補做的實驗是倒扣試管后,在原NaOH溶液中滴入2滴紫色高錳酸鉀溶液,紅色慢慢變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