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所示為實驗室中常見的氣體制備和收集裝置。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應選用發(fā)生裝置________(填字母序號),應選用收集裝置________(填字母序號),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__。若用裝置D收集氧氣,驗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若選用C做發(fā)生裝置,你認為選用C的優(yōu)點是______________,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
(3)欲使用裝置E用排空氣法收集氧氣,則氣體應從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欲使用裝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氣,先將瓶中裝滿水,再將氣體從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4)已知一氧化氮氣體難溶于水,在空氣中容易與氧氣發(fā)生反應,則收集一氧化氮氣體時應選用圖中裝置_________(填字母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符號表達式,其中屬于化合反應的有______________.
(1)硫在空氣中燃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鐵在氧氣中燃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鎂在氧氣中燃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紅磷在氧氣中燃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銅綠加熱生成氧化銅、水和二氧化碳____________(文字表達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用如圖所示裝置制取氧氣,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加熱前,將集氣瓶注滿水,用玻璃片蓋著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先將導管口移入集氣瓶,再開始加熱
C.收集O2后,將集氣瓶移出水槽,然后蓋上玻璃片
D.停止加熱時,先熄滅酒精燈,再移出導氣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lián)系是化學學科的特點。
(一)化學是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科學。根據(jù)下圖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A圖表示原子其中X的值是______。
(2)化學性質相似的原子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號,下同)。
(3)具有穩(wěn)定結構的原子_______________。
(4)C、D中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屬于同種元素。
(二)下圖是某物質發(fā)生反應的微觀示意圖。
(5)丙圖中所示物質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構成的(選填“分子”“ 原子”或“離子”);
(6)結合上圖分析,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甲圖中一個分子是由________個原子構成
(8)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是________________,屬于_________反應(基本反應類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請結合下列實驗裝置圖回答問題:
(1)寫出標號 b儀器的名稱___________;
(2)實驗室用A和________制取并收集較純凈的氧氣,該反應的表達式為_________;待收集完畢后應先_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_,以防水倒流炸裂試管。
(3)某同學用收集好的氧氣,做鐵絲燃燒實驗時發(fā)現(xiàn)集氣瓶炸裂,原因可能是_______(寫出1個即可),該反應的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過氧化氫溶液制氧氣,可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_____,該裝置其他兩種方法的裝置相比具有的優(yōu)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出1個即可);
(5)如圖是初中化學常見的裝置,有著諸多的用途。
①若用該裝置收集氧氣,從______(選填“a”或“b”)端通入氧氣,________________(實驗操作和現(xiàn)象),說明瓶中氧氣已滿。
②若瓶中裝有少量的________________(填試劑名稱),先在________(選填“a”或“b”)端吸氣,后在另一端呼氣,能比較出呼出氣體和吸入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低;
③若在該裝置中加入少量水,用于病人輸氧,該裝置在病人輸氧時可發(fā)揮的作用有___________(填序號)。
A.驗證輸出氣體是否為氧氣 B.便于觀察是否有氧氣 C.便于觀察輸氧的快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為探究分子的運動及影響分子運動速率的因素,某同學設計了以下三種實驗方案,請回答有關問題
(實驗方案一)如圖1。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方案二)如圖2、圖3。
圖中無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質、大小、形狀完全相同,瓶內(nèi)用細線固定有用濾紙折疊成的大小和形狀相同的小紙花,小紙花上都均勻噴有酚酞溶液,按照圖4的操作方式分別用注射器向圖2和圖3的塑料瓶中同時注入5滴濃氨水,然后將針孔處密封,再將兩個塑料瓶分別同時放入等體積的冷水和40℃的熱水中。
圖2、圖3采用___________實驗的方法,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結論)上述實驗證明:分子是不斷運動的,且分子的運動速率與__________有關。
(實驗方案三)如圖5
用長柄V形玻璃管進行實驗,向左、右兩端的V形玻璃管口分別同時滴入等量的濃氨水和濃鹽酸,塞緊橡皮塞。
過一會兒后,從圖5中觀察到有白煙產(chǎn)生且位置偏右,說明氨分子運動的比氯化氫分子運動得______(選填“快”或“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空氣中氮氣的含量最多,氮氣在高溫、高能量條件下可與某些物質發(fā)生反應。下圖是以空氣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NO3)的工業(yè)流程。請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空氣中氮氣的體積分數(shù)是__________。
(2)步驟①中發(fā)生的是_________(選填“物理”或“化學”)變化。
(3)寫出步驟③中發(fā)生反應的符號表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催化劑在反應前后,可__________反應速率,本身的質量和____________________不變。
(4)上述化學反應中屬于化合反應的有________個。
(5)右圖是化肥硝酸銨包裝袋上的部分說明,硝酸銨應具有的性質是______(填序號)
①易溶于水 ②熔點高 ③受熱易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對教材中“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的實驗進行了大膽改進。選用45 mL的18×180mm的試管和注射器進行了實驗,效果良好。
關于以上兩組實驗,有如下說法:
①圖Ⅰ實驗紅磷燃燒時產(chǎn)生大量白色煙霧。②圖Ⅰ實驗紅磷熄滅并冷卻后才能打開止水夾。③若圖Ⅰ實驗從開始到結束止水夾始終未夾緊會導致測定結果偏小。④按圖Ⅱ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前,將注射器的活塞從20mL刻度處推至15mL處,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20mL刻度處,則說明裝置不漏氣。⑤按圖Ⅱ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當紅磷與氧氣充分反應后,移開酒精燈,待冷卻并打開彈簧夾,注射器活塞將從15mL刻度處慢慢前移到約為3mL刻度處才停止。其中正確說法的個數(shù)有
A. 5個 B. 4個 C. 3個 D. 2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寫出下列反應的符號表達式,并回答相關問題。
(1)實驗室用加熱二氧化錳和氯酸鉀的固體混合物制取氧氣:_______________,二氧化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在通電條件下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________________。
(3)碳酸氫銨在烈日下暴曬:________________,碳酸氫銨的相對分子質量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所示為實驗室中常見的氣體制備和收集實驗的部分儀器(組裝實驗裝置時,可重復選擇儀器)。試根據(jù)題目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標號的儀器名稱:①________。
(2)寫出實驗室用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的符號表達式________________.實驗室選用B裝置制取CO2,加入藥品前應先________________.
(3)①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氣,所選用的裝置為________(填裝置序號).寫出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②檢驗集氣瓶中的氣體為氧氣的具體方法是________.
③用制得的氧氣做“鐵絲在純氧中燃燒”的實驗,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是________________.
實驗結束后,發(fā)現(xiàn)集氣瓶底部出現(xiàn)了一道裂痕,請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