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生物 > 題目詳情
8.如圖,肝吸蟲的成蟲主要寄生在人或哺乳動物肝臟里,受精卵隨膽汁進入消化道混于糞便內排出,在水中被淡水螺吞食,孵化、發(fā)育后進入淡水魚體內,幼蟲最終與不煮熟的魚一起被吃進人體,進入肝臟發(fā)育為成蟲.回答下列問題:
(1)肝吸蟲病屬于傳染性(選填“傳染性”或“非傳染性”)疾。
(2)肝吸蟲的個體發(fā)育從受精卵開始.

分析 判斷是否是傳染病應主要考慮一下幾個方面:1:應該是由病原體引起的,2、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3、感染后可產生免疫.

解答 解:(1)傳染病是有病原體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間傳播的疾。畟魅静∫话阌袀魅驹、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這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傳染源指的是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和動物,傳染源只能是人或者動物.傳播途徑指的是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病原體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蟲的統(tǒng)稱.
   肝吸蟲病屬于消化道傳染病,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的特點,所以是傳染。
(2)動物發(fā)育的起點是受精卵.受精卵通過細胞分裂產生新細胞,這些細胞起初在形態(tài)、結構方面都很相似,并且都具有分裂能力.肝吸蟲的個體發(fā)育從受精卵開始的.
故答案為:(1)傳染性;
(2)受精卵

點評 傳染病指有病原體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間傳播的疾病,具有傳染病有傳染性和流行性特點.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8.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與小腸功能相適應的形態(tài)結構有:它是消化道中最長的一段;小腸內壁有許多皺襞,皺襞上有大量的小腸絨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直升機的發(fā)明是受哪種動物的啟示( 。
A.蝙蝠B.變色龍C.蜻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弗萊明先生最早發(fā)現(xiàn)了抗生素--青霉素.下面是他的研究過程:
(1)觀察及提出問題:在培養(yǎng)細菌的培養(yǎng)基中,偶然混入了青霉,在它的周圍沒有細菌生長.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呢?
(2)建立假設:下列各項作為這一實驗假設,最為可能的是C.
A.細菌能產生抑制青霉生長和繁殖的物質
B.青霉能產生有利于人類的物質
C.青霉能產生抑制細菌生長繁殖的物質
D.青霉與細菌需要相同的營養(yǎng)物質
(3)設計實驗方案:
實驗操作生長有細菌的培養(yǎng)基
滴入20ml的培養(yǎng)過青霉的培養(yǎng)液-+--
滴入20ml的無菌的培養(yǎng)液++++
(注:-+--表示細菌數量少,++++表示細菌數量多)
實驗結果表明:青霉產生的物質抑制了細菌的生長和繁殖.
(4)作出解釋:青霉產生了青霉素,青霉素能抑制細菌的生長和繁殖.
弗萊明在持續(xù)的研究中分離了青霉培養(yǎng)液中這一物質,并將之命名為青霉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試劑的正確選擇和使用是實驗成功的關鍵.下列實驗中,所用試劑不能很好地達到實驗目的是( 。
選項實驗名稱所用試劑使用目的
A觀察玉米種子的結構碘液更易觀察胚乳部分
B綠葉在陽光下制造淀粉清水溶解葉綠素
C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生理鹽水保持細胞形態(tài)
D種子萌發(fā)時產生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檢測是否產生二氧化碳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3.酵母菌是一種單細胞真菌,釀酒和做面包都需要酵母菌.小明以酵母菌為實驗材料做了如下實驗,請你根據實驗的過程和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為了驗證酵母菌無氧呼吸是否有二氧化碳產生,小明設計了如圖實驗裝置.其操作步驟是:取10克新鮮的食用酵母菌,放在錐形瓶 (500毫升)中,向其中注入240克質量分數為5%的葡萄糖溶液.該實驗裝置要放到25~35℃的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8~10小時.
①小明想證明酵母菌無氧呼吸是否產生CO2,可以這樣做:通過澄清石灰水是否變渾濁小明將盛放酵母菌培養(yǎng)液的錐形瓶密封放置一段時間,除去瓶內CO2,然后與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錐形瓶連通.請問小明“將錐形瓶密封放置一段時間”的目的是消耗瓶內的氧氣.
(2)為了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數量的動態(tài)變化與什么因素有關,小明又按如表完成了相關實驗.
試管編號5%的葡萄糖培養(yǎng)液(mL)無菌水(mL)新鮮酵母(g)溫度(℃)
A2010128
B201015
C010128
A、B兩組實驗中,小明要驗證的假設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數量動態(tài)變化可能與溫度有關.
②如圖是三只試管中,不同時間酵母菌種數量的動態(tài)變圖.
請你預測一下試管A中6天后,酵母菌種數量的變化趨勢及其原因.減少,培養(yǎng)液中的營養(yǎng)物質被大量消耗,導致酵母菌數量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下列有關生物遺傳和變異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因為堂兄妹或表兄妹結婚,后代一定會患遺傳病,所以我國禁止近親結婚
B.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DNA和基因三者的數目是相同的
C.寧波已啟動“單獨二孩”生育政策,一對夫婦生了一個女孩,如果他們再生一個孩子,是男孩的可能性更大
D.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通過生殖和發(fā)育而實現(xiàn)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7.我?茖W興趣小組為了觀察蘿卜的吸水和失水,做了如下實驗:
步驟1:取A、B、C、D四個完全相同的50mL燒杯,分別加入30mL清水、30mL三種不同溶質質量分數的食鹽水.
步驟2:取四塊新鮮蘿卜塊分別浸沒于上述A、B、C、D四個燒杯中,都靜置浸泡10分鐘.
步驟3:取出蘿卜塊,進行相應的實驗操作.
步驟4:記錄實驗數據于下列表格中.
燒杯編號ABCD
清水不同溶質質量分數的食鹽水
實驗前液體體積(mL)30303030
實驗后液體體積(mL)28.530.632.634.8
根據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操作中存在一明顯不足,請指出并寫出改進措施步驟2中“取四塊新鮮蘿卜塊”應改為“取四塊質量相同的新鮮蘿卜塊.
(2)實驗中蘿卜的吸水和失水,我們可以根據蘿卜條的“軟硬”定性判斷;也可以根據相關數據定量描述,你認為步驟3中相應的實驗操作是分別測量出四個燒杯中液體的體積.
(3)A燒杯實驗后液體體積略偏小,(不考慮液體蒸發(fā)、讀數誤差)你認為原因最可能是蘿卜塊吸水;根據實驗數據,可知該蘿卜細胞液溶質質量分數最接近B燒杯中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如圖為人的性別遺傳圖解,回答下列問題:

(1)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為46條,生殖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為23條.在2處應填寫Y(用x、y表示),在3處應填寫XX(用x、y表示).
(2)根據圖解可以知道生男生女的機會是均等.
(3)若甲和乙是表兄妹,就不能結婚,因為二者婚配后,可能導致后代患遺傳病出現(xiàn)的機會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