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是人體的血液循環(huán)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圖中虛線表示體循環(huán)途徑,實線表示肺循環(huán)途徑
B. 當血液流經(jīng)①時,血紅蛋白與氧分離
C. 左心房中流的是動脈血,右心房中流的是靜脈血
D. 當血液流經(jīng)②后,血液由暗紅色變成鮮紅色
【答案】C
【解析】
(1)體循環(huán)的路線是: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身體各部分的毛細血管網(wǎng)→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血液由含氧豐富的動脈血變成含氧少的靜脈血。
(2)肺循環(huán)的路線是: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靜脈血變成含氧豐富的動脈血。
(3)圖中①表示肺部毛細血管、②表示組織毛細血管。
血液循環(huán)路線如圖所示:
,
兩圖對照可知:
圖中虛線表示肺循環(huán)路線而不是體循環(huán)路徑,實線表示體循環(huán)路線而不是肺循環(huán)路徑,A錯誤;
當血液流經(jīng)肺部的毛細血管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氣進入血液,因此當血液流經(jīng)①時,血液中的氧氣增多,血紅蛋白與氧結合而不是分離,B錯誤;
據(jù)圖可見:左心房中流的是動脈血,右心房中流的是靜脈血,C正確;
血液流經(jīng)組織細胞處的毛細血管時,血液中的氧氣進入組織細胞,組織細胞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進入血液,因此當血液流經(jīng)②時,血液由鮮紅色變成暗紅色,D錯誤。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一食物鏈可以準確的表述為( )
A. 蟬→螳螂→黃雀 B. 黃雀→螳螂→蟬
C. 植物→蟬→螳螂→黃雀 D. 黃雀→螳螂→蟬→植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一是植物種子的結構圖,圖二是植物受精過程示意圖,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一所示種子是由圖二中的[]__發(fā)育而成的。
(2)玉米粉是由玉米種子粉碎而成的,其主要成分來自于圖一中的[]__。
(3)葵花籽中常有子?瞻T的現(xiàn)象,主要原因是在向日葵開花時期__不足。
(4)將大米播撒在土壤中,即使環(huán)境條件適宜也不能萌發(fā),主要原因是__。
(5)同時具有花、果實和種子的植物類群是__植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人類和類人猿的骨骼圖,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從圖可以看出,人類與類人猿的骨骼很相似,這說明人類與類人猿有共同的________.
(2)從行走方式看,類人猿的行走為臂行,而人類為________.
(3)從骨骼看,類人猿的上肢明顯比下肢________(填“長”或“短”),而人的上肢長、下肢________.
(4)從頭骨看,人的頭骨腦容量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生殖發(fā)育有關的示意圖,請分析作答:
(1)甲、乙兩圖反映了昆蟲的發(fā)育過程,其中圖甲屬于______ 發(fā)育,圖乙發(fā)育經(jīng)歷了四個階段,比圖甲多了一個_________(填寫結構名稱)的發(fā)育階段。
(2)蝗蟲觸角有長角短角,復眼有圓型和橢圓型,這些遺傳性狀是由_____ 控制的。
(3)為減輕害蟲對農(nóng)作物的危害,減少農(nóng)藥用量,科研人員將某種抗蟲基因?qū)胫参矬w內(nèi)培育出了抗蟲植株.該植株的培育過程利用了______________技術。
(4)丙圖中,蓮農(nóng)常采用種藕繁殖湘蓮,這種繁殖方式屬于___________繁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一個由水稻、蝗蟲、青蛙組成的相對封閉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如果將青蛙殺光,蝗蟲的數(shù)量變化可以用下列曲線圖中的哪一個來表示?(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天平兩端托盤上放置盛有相同清水的密封玻璃瓶,長勢相同的兩枝條經(jīng)過橡皮塞插入水中,右邊枝條只留一半數(shù)目的葉片,放在陽光下,調(diào)節(jié)天平至平衡.一個小時后,其結果是( )
A. 光合作用量不等,天平向左邊傾斜
B. 呼吸作用量不等,天平向左邊傾斜
C. 蒸騰作用量不等,天平向右邊傾斜
D. 兩邊作用幾乎相同,天平依然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