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下面是探究“溫度對小麥發(fā)芽是否有影響”的實驗,請觀察如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jù)問題做出你的假設溫度對小麥發(fā)芽有影響
(2)把乙培養(yǎng)皿放入冰箱,則甲培養(yǎng)皿應該放在室溫,該實驗中對照組是甲,實驗組是乙
(3)此試驗中變量是溫度;除此之外,你認為影響該實驗的水分,空氣等外界條件和種子自身條件都應相同
(4)假如乙培養(yǎng)皿內(nèi)的種子沒有發(fā)芽,你得出的結論是種子萌發(fā)需要適宜的溫度
(5)該實驗中選取了不止一粒小麥種子做實驗的原因是增加實驗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6)有同學提出應多做幾組實驗以提高本次實驗的準確性,那么對于多組實驗后得出的數(shù)值要怎么處理?取平均值.

分析 (1)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發(fā)育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
(2)在實驗中,控制變量和設置對照實驗是設計實驗方案必須處理好的兩個關鍵問題;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它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對照實驗.

解答 解:(1)根據(jù)分析可知,此實驗是研究溫度對小麥發(fā)芽是否有影響的實驗,根據(jù)問題做出的假設溫度對種子萌發(fā)有影響.
(2)因為是研究溫度對小麥發(fā)芽是否有影響的實驗,實驗組是放入冰箱的乙裝置,放在室溫下甲是對照組.
(3)影響發(fā)芽率的外界因素有溫度、空氣、水分.此題研究溫度對小麥發(fā)芽是否有影響的實驗,所以變量是溫度,種子萌發(fā)除了溫度外,還需要一定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氣等都應相同.
(4)甲、乙變量是溫度,得出種子的萌發(fā)需要適宜的溫度;甲溫度適宜種子萌發(fā),乙溫度低種子不能萌發(fā),因此本實驗可得出的結論是:種子萌發(fā)需要適宜的溫度.
(5)該實驗中選取小麥的數(shù)量均為10粒而不是1粒,因為這樣可以減少其他因素的影響而導致的誤差.因此用10粒種子做實驗是為了避免實驗的偶然性,減小誤差,增加實驗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6)探究實驗一般不能只選取一個實驗對象,否則結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說明問題.而適量選取一定數(shù)量的材料,常要計算平均值這是為了避免偶然因素、減少誤差.
故答案為:(1)溫度對小麥發(fā)芽有影響
(2)室溫;甲;乙
(3)溫度;水分;空氣
(4)種子萌發(fā)需要適宜的溫度
(5)增加實驗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6)取平均值

點評 掌握種子萌發(fā)的外界條件,記住對照實驗變量的唯一性就可解答此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如圖是鳥類的呼吸系統(tǒng)結構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鳥類吸氣時,外界含氧豐富的氣體經(jīng)過[3]肺,并進行氣體交換,同時也有大量的含氧豐富的氣體進入[2]氣囊;當呼氣時,[2]氣囊中大量的含氧豐富的氣體也要經(jīng)過[3]肺,也進行氣體交換.所以,鳥每呼吸一次,在[3]肺上進行2次氣體交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如圖表示的是利用現(xiàn)代生物技術獲得生產(chǎn)的含有乳球蛋白羊奶的奶羊的過程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
(1)A是注入到B細胞中的含有乳球蛋白啟動因子的結構,我們把這一結構稱為目的基因.
(2)為便于操作和培育,B細胞應選用羊的卵細胞.
(3)我們把能夠產(chǎn)出含有乳球蛋白羊奶的母羊D稱之為轉基因生物.母羊D的出現(xiàn),充分說明了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
(4)為大量繁殖具有這種優(yōu)良特性的母羊,應采用的生物技術是克隆技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是兩棲動物的是(  )
A.中華鱘B.海龜C.水蛇D.娃娃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8.如圖所示,這種生物叫做病毒,它沒有細胞結構,由蛋白質外殼和遺傳物質內(nèi)部的組成,只能寄生在活細胞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兩地率先發(fā)現(xiàn)3人感染H7N9禽流感,而后H7N9禽流感疫情開始在全國范圍內(nèi)流行.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專家表示,這次H7N9禽流感毒性很強,現(xiàn)在還沒有找到合適的疫苗.H7N9禽流感的病原體是甲型H7N9流感病毒.
(2)H7N9禽流感的流行必須同時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H7N9禽流感患者屬于其中的傳染源.
(3)日常生活中預防H7N9禽流感,應該勤洗手,并徹底洗凈;避免接觸病死禽畜.同時,對于已經(jīng)患病的患者一定要及時送往醫(yī)院治療等.從預防傳染病的角度看,上述做法的主要目的分別是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科學家為了檢測有機物運輸?shù)牟课患胺较颍隽巳缦聦嶒灒核麄兝梅派湫酝凰貥擞浱嫉亩趸,由葉片進行光合作用合成了含放射性標記碳的葡萄糖.一段時間后,先后在莖的樹皮和根的樹皮中發(fā)現(xiàn)了含此標記碳的葡萄糖.此實驗證明運輸有機物的部位及方向是( 。
A.韌皮部的導管、由上向下B.韌皮部的篩管、由上向下
C.木質部的導管、由下向上D.木質部的篩管、由下向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有關免疫和傳染病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免疫分為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
B.皮膚和粘膜屬于非特異性免疫的第一道防線
C.給剛出生的嬰兒注射卡介苗,可以預防甲型肝炎
D.艾滋病是一種傳染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人感染艾滋病后,抵抗各種疾病的能力迅速下降.據(jù)此推測,被艾滋病病毒逐步破壞的人體功能是( 。
A.神經(jīng)調節(jié)功能B.血液循環(huán)功能C.內(nèi)分泌功能D.免疫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