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表是某家庭成員一些特征的調(diào)查結(jié)果,請認(rèn)真讀表分析回答:
組別 | 形狀類型 | 父 | 母 | 兒女 |
1 | 眼瞼的形狀 | 雙眼皮 | 雙眼皮 | 單眼皮 |
2 | 有無耳垂 | 有耳垂 | 無耳垂 | 無耳垂 |
3 | 舌頭能否彎曲 | 能卷舌 | 能卷舌 | 能卷舌 |
(1)父母是雙眼皮,兒女是單眼皮,這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___________現(xiàn)象。
(2)假如雙眼皮基因為A,則父親、女兒的基因組成分別是___________,這對夫婦生出的雙眼皮孩子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父母均為單眼皮,母親做了雙眼皮手術(shù),能再生出雙眼皮的孩子嗎?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變異 Aa、aa AA或Aa 不能 這種變異是由外界因素造成的,遺傳物質(zhì)并沒有發(fā)生改變
【解析】
生物體的某些性狀是由一對基因控制的,而成對的基因往往有顯性和隱性之分,當(dāng)細胞內(nèi)控制某種性狀的一對基因,一個是顯性、一個是隱性時,只有顯性基因控制的性狀才會表現(xiàn)出來。
(1)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以及子代的個體之間在性狀上的差異叫變異。父母是雙眼皮,兒女是單眼皮,體現(xiàn)了親子代之間在性狀上的差異性,因此這種現(xiàn)象稱為變異現(xiàn)象。
(2)從表中知道,父母都是雙眼皮,而女兒是單眼皮(aa),女兒的控制單眼皮的這一對基因由父母雙方各提供一個,因此父母雙方都含有一個控制單眼皮的基因(a)。若用A、a分別表示控制雙眼皮和單眼皮的基因,控制顯性性狀的基因是顯性基因,一般用大寫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是隱性基因,一般用小寫英文字母表示。則父母的基因組成都是Aa、女兒的基因組成是aa。如圖所示:
因此,這對夫婦生出的雙眼皮孩子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
(3)如果父母均為單眼皮,母親做了雙眼皮手術(shù),這種變異是由外界因素造成的,基因并沒有發(fā)生變化,從變異類型看這是一種不可遺傳的變異。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晚上將金魚藻放在盛有清水的試管中,將試管先后放在離白熾燈不同距離處,觀察并記錄試管中產(chǎn)生的氣泡數(shù)目如下表:
試管離燈的距離(厘米) | 10 | 20 | 30 | 40 |
每分鐘產(chǎn)生的氣泡數(shù)(個) | 60 | 25 | 10 | 5 |
請分析回答:
(1)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金魚藻離光源的距離越近,試管中產(chǎn)生的氣泡數(shù)目越______。氣泡中的氣體是金魚藻通過光合作用產(chǎn)生的______。
(2)實際上,在本實驗中的光照條件下,金魚藻在進行光合作用的同時還進行了______作用。請寫出公式:______。
(3)水生的金魚藻與其他陸生的被子植物在形態(tài)結(jié)構(gòu)上差別很大,說明生物的形態(tài)結(jié)構(gòu)都是與它們的生存______相適應(yīng)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現(xiàn)有A、B、C、D四種動物,其分類情況是:A和B同目不同科;B和C同科不同屬;D和A不在同一個目中.你認(rèn)為哪兩種動物的共同特征最多( 。
A.A和B
B.B和C
C.D和A
D.都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是驗證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兩套實驗裝置,A裝置的水槽里放的是氫氧化鈉溶液,B裝置里的水槽里放的是清水。把A、B兩裝置同時放在黑暗處24小時,然后一起移到陽光下。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數(shù)小時后,摘下A裝置內(nèi)的葉片,經(jīng)過處理后加碘液數(shù)滴,葉片顏色沒有變化,說明______。
(2)摘下B裝置內(nèi)的葉片,經(jīng)處理后加碘液數(shù)滴,則葉片的顏色______。
(3)將兩裝置先放在黑暗處24小時的作用是______。
(4)該實驗說明了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5)實驗中起對照作用的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癥狀與其對應(yīng)的原因解釋合理的是( )
A.夜盲癥——缺乏維生素DB.地方性甲狀腺腫——缺鈣
C.近視——晶狀體曲度過小D.呆小癥——幼年時期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