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ABC的三個頂點的坐標分別為:A-1,2),B-2,-1),C2,0.

1)作圖:將△ABC先向右平移4個單位,再向上平移3個單位,則得到△A1B1C1,作出△A1B1C1;(不要求寫作法)

2)寫出下列點的坐標:A1______B1______;C1______.

3)求△ABC的面積.

【答案】(1)詳見解析;(2)(3,5),(2,2),(6,3(3)5.5

【解析】

1)、(2)利用點平移的坐標變換規(guī)律,然后寫出A1、B1C1的坐標,然后描點、連線即可;

3)用一個矩形的面積分別減去三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可計算出△ABC的面積.

解:(1)如圖,△A1B1C1為所作.

2)寫出下列點的坐標:A1坐標為(3,5);B1坐標為(2,2);C1 坐標為(63.

故答案為:(3,5),(2,2),(6,3);

3△ABC的面積=4×3-×1×3-×4×1-×3×2=5.5.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以RtABC的直角邊AB為直徑作⊙O交斜邊AC于點D,過圓心OOEAC,交BC于點E,連接DE

(1)判斷DE與⊙O的位置關系并說明理由;

(2)求證:2DE2=CDOE;

(3)若tanC=DE=,求AD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點,,點Cx軸正半軸上一動點,過點Ay軸于點E

如圖,若點C的坐標為,試求點E的坐標;

如圖,若點Cx軸正半軸上運動,且, 其它條件不變,連接DO,求證:OD平分

若點Cx軸正半軸上運動,當時,求的度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A、BC三點在一條直線上,根據(jù)圖形填空:

1AC   +   +   

2ABAC   ;

3DB+BC   AD

4)若AC8cmD是線段AC中點,B是線段DC中點,求線段AB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AD、E三點在同一直線上,,于點D,于點E.

1)求證:BAD≌△ACE

2)判斷BD、DECE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并證明你的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商場投入13 800元資金購進甲、乙兩種礦泉水共500箱,礦泉水的成本價和銷售價如表所示:

類別/單價

成本價

銷售價(/)

24

36

33

48

(1)該商場購進甲、乙兩種礦泉水各多少箱?

(2)全部售完500箱礦泉水,該商場共獲得利潤多少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ABC中.BC5cm,BPCP分別是∠ABC和∠ACB的平分線,且PDABPEAC,則△PDE的周長是______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小茗在一張紙上畫一條數(shù)軸,并在數(shù)軸上標出、兩個點,點表示的數(shù)是,點表示的數(shù)是12

1)若數(shù)軸上點與點相距3個單位長度,求點所表示的數(shù);

2)將這張紙對折,使點與點剛好重合,折痕與數(shù)軸交于點,求點表示的數(shù);

3)點和點同時從初始位置沿數(shù)軸向左運動,點的速度是每秒1個單位長度,點的速度是每秒2個單位長度,運動時間是.是否存在的值,使秒后點到原點的距離等于點到原點的距離的兩倍?若存在,請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模型介紹:古希臘有一個著名的“將軍飲馬問題”,大致內容如下:古希臘一位將軍,每天都要巡查河岸側的兩個軍營A、B,他總是先去A營,再到河邊飲馬,之后再去B營,如圖①,他時常想,怎么走才能使每天的路程之和最短呢?

大數(shù)學家海倫曾用軸對稱的方法巧妙的解決了這問題.

如圖②,作B關于直線l的對稱點B′,連接AB′與直線l交于點C,點C就是所求的位置.

請你在下列的閱讀、應用的過程中,完成解答.

(1)理由:如圖③,在直線l上另取任一點C′,連接AC′,BC′,B′C′,

∵直線l是點B,B′的對稱軸,點C,C′在l上,

∴CB=_______,C′B=_______.

∴AC+CB=AC+CB′=_______

在△AC′B′中,∵AB′<AC′+C′B′,∴AC+CB<AC′+C′B′,即AC+CB最小.

歸納小結:

本問題實際是利用軸對稱變換的思想,把A、B在直線的同側問題轉化為在直線的兩側,從而可利用“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即轉化為“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問題加以解決(其中C為AB′與l的交點,即A、C、B′三點共線).

本問題可拓展為“求定直線上一動點與直線外兩定點的距離和的最小值”問題的數(shù)學模型.

(2)模型應用

如圖 ④,正方形ABCD的邊長為2,E為AB的中點,F(xiàn)是AC上一動點,求EF+FB的最小值.

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借助上面的模型,由正方形的對稱性可知,B與D關于直線AC對稱,連接ED交AC于F,則EF+FB的最小值就是線段DE的長度,EF+FB的最小值是_______

如圖⑤,已知⊙O的直徑CD為4,∠AOD的度數(shù)為60°,點B是弧AD的中點,在直徑CD上找一點P,使BP+AP的值最小,則BP+AP的最小值是_______

如圖⑥,一次函數(shù)y=-2x+4的圖象與x,y軸分別交于A,B兩點,點O為坐標原點,點C與點D分別為線段OA,AB的中點,點P為OB上一動點,求PC+PD的最小值,并寫出取得最小值時P點坐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