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低碳環(huán)保,你我同行”.儀征市區(qū)的公共自行車給市民出行帶來不少方便.我校數(shù)學社團小學員走進小區(qū)隨機選取了市民進行調查,調查的問題是“您大概多久使用一次公共自行車?”,將本次調查結果歸為四種情況: A.每天都用;B.經常使用;C.偶爾使用;D.從未使用.
將這次調查情況整理并繪制如下兩幅統(tǒng)計圖:
根據圖中的信息,解答下列問題:
(1)本次活動共有位市民參與調查;
(2)補全條形統(tǒng)計圖;
(3)根據統(tǒng)計結果,若市區(qū)有26萬市民,請估算每天都用公共自行車的市民約有多少人?
【答案】
(1)200
(2)解:B的人數(shù)有200×28%=56人,
C的人數(shù)有200×52%=104人,
A的人數(shù)有200﹣56﹣104﹣30=10人,
補全條形統(tǒng)計圖如圖:
;
(3)解:26×(1﹣28%﹣52%﹣15%)=1.3(萬人),
答:每天都用公共自行車的市民約有1.3萬人
【解析】解:(1)本次活動共參與的市民30÷15%=200人,所以答案是:200;(1)根據D類人數(shù)除以D所占的百分比,可得答案;(2)根據抽測人數(shù)乘以B類所占的百分比,C類所占的百分比,可得各類的人數(shù),根據各類的人數(shù),可得答案;(3)根據樣本估計總體,可得答案.
【考點精析】解答此題的關鍵在于理解扇形統(tǒng)計圖的相關知識,掌握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總體中所占的百分比.但是不能清楚地表示出每個項目的具體數(shù)目以及事物的變化情況,以及對條形統(tǒng)計圖的理解,了解能清楚地表示出每個項目的具體數(shù)目,但是不能清楚地表示出各個部分在總體中所占的百分比以及事物的變化情況.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如圖,在數(shù)軸上有A,B兩點,所表示的數(shù)分別為,,點A以每秒5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向右運動,同時點B以每秒3個單位長度的速度也向右運動,如果設運動時間為t秒,解答下列問題:
運動前線段AB的長為______;運動1秒后線段AB的長為______;
運動t秒后,點A,點B運動的距離分別為______和______;
求t為何值時,點A與點B恰好重合;
在上述運動的過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時刻t,使得線段AB的長為5,若存在,求t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已知拋物線y= x2﹣ (b+1)x+ (b是實數(shù)且b>2)與x軸的正半軸分別交于點A、B(點A位于點B的左側),與y軸的正半軸交于點C.
(1)點B的坐標為 , 點C的坐標為(用含b的代數(shù)式表示);
(2)請你探索在第一象限內是否存在點P,使得四邊形PCOB的面積等于2b,且△PBC是以點P為直角頂點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果存在,求出點P的坐標;如果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3)請你進一步探索在第一象限內是否存在點Q,使得△QCO,△QOA和△QAB中的任意兩個三角形均相似(全等可作相似的特殊情況)?如果存在,求出點Q的坐標;如果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九章算術》“勾股”章的問題::“今有二人同所立,甲行率七,乙行率三,乙東行,甲南行十步而斜東北與乙會.問甲、乙各行幾何?”大意是說:如圖,甲乙二人從A處同時出發(fā),甲的速度與乙的速度之比為7:3,乙一直向東走,甲先向南走十步到達C處,后沿北偏東某方向走了一段距離后與乙在B處相遇,這時,甲乙各走了多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個公司為某敬老院各捐款300000元.已知甲公司的人數(shù)比乙公司的人數(shù)多20%,乙公司比甲公司人均多捐款20元.則甲、乙兩公司各有多少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矩形ABCD中,AD=2AB,E、F、G、H分別是AB,BC,CD,AD邊上的點,EG⊥FH,F(xiàn)H=2 ,則四邊形EFGH的面積為( )
A.8
B.8
C.12
D.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面是馬小哈同學做的一道題:
解方程:
解:①去分母,得 4(2x﹣1)=1﹣3(x+2)
②去括號,得 8x﹣4=1﹣3x﹣6
③移項,得8x+3x=1﹣6+4
④合并同類項,得 11x=﹣1
⑤系數(shù)化為1,得
(1)上面的解題過程中最早出現(xiàn)錯誤的步驟是(填代號) ;
(2)請在本題右邊正確的解方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1),∠AOB=45°,點P、Q分別是邊OA,OB上的兩點,且OP=2cm.將∠O沿PQ折疊,點O落在平面內點C處.
(1)當PC∥QB時,OQ=;
(2)當PC⊥QB時,求OQ的長.
(3)當折疊后重疊部分為等腰三角形時,求OQ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