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1,已知Rt△ABC中,∠CAB=30°,BC=5,過A點作AE⊥AB,且AE=15,連接BE交AC于P點。
(1)求PA的長;
(2)以A點為圓心,AP為半徑作⊙A,試判斷BE與⊙A是否相切,并說明理由;
(3)如圖2,過C點作CD⊥AE,垂足為D,以點A為圓心,r為半徑作⊙A;以點C為圓心,R為半徑作⊙C,若 r 和R的大小是可變化的,并且在變化過程中保持⊙A和⊙C相切,且使點D在⊙A的內部,點B在⊙A的外部,求r和R的變化范圍。
解:(1)在中,,   
,
. 


 

(2)與⊙A相切.
中,,,    
,

, 
,
與⊙A相切.
(3)因為,所以 r 的變化范圍為,
當⊙A與⊙C外切時,,所以 R 的變化范圍為; 
當⊙A與⊙C內切時,,所以 R 的變化范圍為。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1,已知Rt△ABC中,∠CAB=30°,BC=5.過點A作AE⊥AB,且AE=15,連接BE交AC于點P.
(1)求PA的長;
(2)以點A為圓心,AP為半徑作⊙A,試判斷BE與⊙A是否相切,并說明理由;
(3)如圖2,過點C作CD⊥AE,垂足為D.以點A為圓心,r為半徑作⊙A;以點C為圓心,R為半徑作⊙C.若r和R的大小是可變化的,并且在變化過程中保持⊙A和⊙C相切,且使D點在⊙A的內部,B點在⊙A的外部,求r和R的變化范圍.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1,已知Rt△ABC中,AB=BC,AC=2,把一塊含30°角的三角板DEF的直角頂點D放在AC的中點上(直角三角板的短直角邊為DE,長直角邊為DF),點C在DE上點B在DF上.
(1)求重疊部分△BCD的面積;
(2)如圖2,將直角三角板DEF繞D點按順時針方向旋轉30度,DE交BC于點M,DF交AB于點N,①請說明DM=DN;②在此條件下重疊部分的面積會發(fā)生變化嗎?若發(fā)生變化,請求出重疊部分的面積,若不發(fā)生變化,請說明理由;
(3)如圖3,將直角三角板DEF繞D點按順時針方向旋轉α度(0<α<90),DE交BC于點M,DF交AB于點N,則DM=DN的結論仍成立嗎?重疊部分△DMN的面積會變嗎?(請直接寫出結論不需說明理由)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1,已知Rt△ABC中,∠C=90°,AC=8cm,BC=6cm.點P由B出發(fā)沿BA方向向點A勻速運動,同時點Q由A出發(fā)沿AC方向向點C勻速運動,它們的速度均為2cm/s.以AQ、PQ為邊作平行四邊形AQPD,連接DQ,交AB于點E.設運動的時間為t(單位:s)(0≤t≤4).解答下列問題:

(1)用含有t的代數(shù)式表示AE=
5-t
5-t

(2)當t為何值時,平行四邊形AQPD為矩形.
(3)如圖2,當t為何值時,平行四邊形AQPD為菱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1.已知Rt△ABC,∠C=90°,∠A=30°,AB=2,M是斜邊AB上的一個動點,垂足為H,以MH為對角線作菱形MPHQ,其中,頂點P始終在斜邊AB上.連接PQ并延長交AC于點E,以E為圓心,EC長為半徑作⊙E.
(1)∠PMQ的度數(shù)是
60°
60°

(2)如圖2,當點Q在⊙E上時,求證:點Q是Rt△ABC的內心.
(3)當⊙E與菱形MPHQ邊所在的直線相切時,求BM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利用“等積”計算或說理是一種很巧妙的方法,就是一個面積從兩個不同的角度表示.如圖甲,已知Rt△ABC中,∠C=90°,CD⊥AB于D,BC=3,AC=4,求CD的長.

解題思路:利用勾股定理易得AB=5利用S△ABC=
1
2
BC×AC=
1
2
AB×CD
,可得到CD=2.4
請你利用上述方法解答下面問題:
(1)如圖甲,已知Rt△ABC中,∠C=90°,CD⊥AB于D,BC=5,AC=12,求CD的長.
(2)如圖乙,△ABC是邊長為2的等邊三角形,點D是BC邊上的任意一點,DE⊥AB于E點,DF⊥AC于F點,求DE+DF的值
分析:①利用備用圖計算等邊三角形ABC高線的長度
②連接AD,利用S△ABC=S△ADB+S△ADC
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