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某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電路,AB為裸導線,CD、EF是材料、粗細完全相同的均勻裸電阻絲,其電阻與長度成正比.AB、CD平行放置,并用導線與電流表、開關S1和電源相連,電源電壓U=20V,EF垂直放置在AB、CD的中點間,且接觸良好,CD=2EF,A、C兩點間有開關S2.現(xiàn)只閉合開關S1,電流表示數(shù)I1=1A;若把EF從兩中點間向左邊移動一段距離后,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I2=$\frac{4}{5}$I1;若把EF從兩中點間向右邊移動一段距離后,電流表示數(shù)為I3=1.6I1.求:
  (1)在上述EF向左、向右移動過程中,電路總電阻的變化量大小△R、△R各為多少?
  (2)電流表示數(shù)為I2時,EF消耗的功率與電路消耗的總功率之比為多少?
  (3)把EF移動到B、D兩點間,再閉合兩開關,電路消耗的總功率為多少?

分析 (1)只閉合開關S1時,EF和DF段電阻串聯(lián),根據(jù)歐姆定律求出三種情況下電路中的總電阻,然后求出電路總電阻的變化量△R和△R的大。
(2)根據(jù)電阻的串聯(lián)結合EF在兩中點間時電路的總電阻求出EF段的電阻,又知道電流表示數(shù)為I2時電路中的總P=I2R求出EF消耗的功率與電路消耗的總功率之比;
(3)把EF移動到B、D兩點間,再閉合兩開關時,EF段電阻和CD段電阻并聯(lián),根據(jù)并聯(lián)電路的電壓特點和P=$\frac{{U}^{2}}{R}$得出他們消耗的電功率,兩者之和即為電路消耗的總功率.

解答 解:(1)根據(jù)歐姆定律可得:
EF垂直放置在AB、CD的中點間時電路中的電阻:R=$\frac{U}{{I}_{1}}$=$\frac{20V}{1A}$=20Ω,
把EF從兩中點間向左邊移動一段距離后電路中的總電阻:R=$\frac{U}{{I}_{2}}$=$\frac{U}{\frac{4}{5}{I}_{1}}$=$\frac{20V}{\frac{4}{5}×1A}$=25Ω,
把EF從兩中點間向右邊移動一段距離后電路中的總電阻:R=$\frac{U}{{I}_{3}}$=$\frac{U}{1.6{I}_{1}}$=$\frac{20V}{1.6×1A}$=12.5Ω,
△R=R-R=25Ω-20Ω=5Ω,△R=R-R=20Ω-12.5Ω=7.5Ω;
(2)設EF、CF、DF三段電阻絲的電阻為R,則EF垂直放置在AB、CD的中點間時電路中的電阻:
R=2R=20Ω,
解得:R=10Ω,
把EF從兩中點間向左邊移動一段距離后,電路中的總電阻:
R=25Ω,
因為串聯(lián)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
所以根據(jù)P=I2R可得:
 PEF:P=I22R:I22×R=R:R=10Ω:25Ω=2:5;
(3)把EF移動到B、D兩點間,再閉合兩開關時,EF段電阻和CD段電阻并聯(lián),
并聯(lián)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
EF段電阻和CD段電阻消耗的電功率:
PEF=$\frac{{U}^{2}}{R}$=$\frac{{(20V)}^{2}}{10Ω}$=40W,
PCD=$\frac{{U}^{2}}{2R}$=$\frac{{(20V)}^{2}}{2×10Ω}$=20W,
電路消耗的總功率:
P=PEF+PCD=40W+20W=60W.
答:(1)在EF向左、向右移動過程中,電路總電阻的變化量大小△R為5Ω,△R為7.5Ω;
(2)電流表示數(shù)為I2時,EF消耗的功率與電路消耗的總功率之比為2:5;
(3)把EF移動到B、D兩點間,再閉合兩開關,電路消耗的總功率為60W.

點評 本題考查了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的特點以及歐姆定律、電功率公式的應用,分清EF移動時電路的連接方式是解決本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0.(1)小梅利用如圖1甲的裝置探究某物質(zhì)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測量過程中,溫度計在某一時刻的示數(shù)如圖1乙,此時該物質(zhì)的溫度為69℃;
②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両出該物質(zhì)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1丙,由圖可知,當加熱到8min的內(nèi)能比6min時大(選填“大”“小”或“相等”),該物質(zhì)為晶體(選填“晶體”或“非晶體”).
(2)熱愛科學的小梅繼續(xù)用磚塊、海綿、木板等器材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如圖2.
①實驗中小宇是通過觀察海綿的凹陷程度來比較壓力作用效果的.
②比較圖2中乙、丙兩圖所示實驗,能夠得到的結論是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③另一組的小宇同學實驗時將圖2乙沿豎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兩塊,然后把它們放在海面上,他發(fā)現(xiàn)它們對海綿的壓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結論是: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無關.你認為他在探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沒有控制物體間壓力相同.
④將圖乙中的磚塊放在圖丁的木板上,嘉定受力面積相等,磚塊對海綿和木板產(chǎn)生的壓強分別為p和p,則p=p  (選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王老師向同學們展示了一只具有高、低溫兩擋調(diào)節(jié)功能的自制電加熱器,其內(nèi)部電路由電阻絲R1、R2、和開關S1三個元件組成,如圖甲所示,兩根電阻絲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均為1A,只閉合S2,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0.24A;再閉合S1,電流表的示數(shù)變?yōu)?.84A,所用電源電壓恒為6V,求:
(1)電阻絲R1的阻值為多少?
(2)若電源電壓可調(diào),閉合S1和S2后,為保證電路安全,求此電加熱器允許消耗的最大電功率是多少?
(3)王老師指導小軍僅利用原有元件對該電加熱器的內(nèi)部電路進行改裝,要求改裝后的電加熱器須同時滿足下列兩個條件:
①具備高、低溫兩擋調(diào)節(jié)功能;
②在6V電源電壓下,用高溫檔給0.1kg的水加熱14min,可使水溫升高7.2℃,設電加熱器消耗的電能全部轉(zhuǎn)化為水的內(nèi)能.請在圖乙虛線框中畫出內(nèi)部改裝電路圖,并通過計算說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8.為探究“物體不受力時怎樣運動”,我們做了如圖所示的斜面小車實驗.
(1)三次實驗時必需使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這是為了使小車在三種平面上開始運動時的速度相同,這一操作體現(xiàn)出的科學探究方法是控制變量法.實驗發(fā)現(xiàn)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它前進的距離就越長(選填“越長”或“越短”),速度減小越慢(選填“越快”或“越慢”).
(2)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假如小車受到的阻力為零,它將做勻速直線運動運動.
(3)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伽科略斜面實驗的卓越之處不是實驗本身,而是實驗所使用的獨特方法--結論在實驗的基礎上又通過推理概括出來,它標志著物理學的真正開端--這種研究方法稱為理想實驗法,以前學過探究真空不能傳聲 實驗時也運用到此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5.如圖所示,甲、乙兩個完全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別盛有質(zhì)量相等的水和煤油,下列判斷中不正確的是(  )
A.甲杯中盛的是煤油,乙杯中盛的是水
B.兩杯中A、B兩點深度相同時,壓強相等
C.兩種液體對杯底部的壓強相等
D.兩種液體對杯底部的壓力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5.認識短路的危害【設計實驗】
目的:認識短路的危害
器材:低壓電源(直流6V)、開關、額定電流為1A的保險絲、額定電壓為6V的燈泡、
導線、電流表(演示電流表,0~5A檔)
【進行實驗】
(1)在圖中,CD間接上一段保險絲,AB間接入電流表,其它部分按圖所示連接好電路.
(2)當開關閉合時,燈泡發(fā)光(填“發(fā)光”或“不發(fā)光”),電流表有(填“有”或“無”)示數(shù).
(3)斷開開關,在B、D間接一根粗銅絲,當閉合開關的瞬間,你將會觀察到A 
A.電流表的指針迅速擺動較大的幅度,保險絲也隨即熔斷
B.電流表的指針無示數(shù),保險絲不會熔斷
C.電流表讀數(shù)穩(wěn)定不變,燈泡正常發(fā)光
D.電流表讀數(shù)穩(wěn)定不變,燈泡不亮
【分析論證】
B、D間接入銅絲時,燈泡被短路.根據(jù)歐姆定律知道,閉合開關的瞬間,線路中的電流很大,通過保險絲和導線的電流相同,但是保險絲的電阻比導線大很多,在電流相同時,導體的電功率跟電阻成正比,所以保險絲的電功率比銅絲的電功率大得多,使保險絲的溫度升高,這實際是我們學過的電流的熱效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是唐詩中的名句.船上的客人聽到寒山寺的鐘聲,這是因為寒山寺的大鐘受到撞擊產(chǎn)生了振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3.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杠桿的機械效率.實驗時,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掛在較長杠桿下面的鉤碼緩緩上升.
(1)實驗中,將杠桿拉至圖中虛線位置,測力計的示數(shù)F為0.5N,鉤碼總重G為1.0N,鉤碼上升高度h為0.1m,測力計移動距離s為0.3m,則杠桿的機械效率為66.7%(保留一位小數(shù)).請寫出使用該杠桿做額外功的一個原因:由于使用杠桿時需要克服杠桿自重(克服摩擦力)等做功.
(2)為了進一步研究杠桿的機械效率與哪些因素有關,一位同學用該實驗裝置,先后將鉤碼掛在A、B兩點,測量并計算得到下表所示的兩組數(shù)據(jù):
次數(shù)鉤碼
懸掛點
鉤碼總重
G/N
鉤碼移動距離
h/m
拉力
F/N
測力計移動距離
s/m
機械效率
η
1A點1.50.100.70.3071.4%
2B點2.00.151.20.3083.3%
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不能得出“杠桿的機械效率與所掛鉤碼的重有關,鉤碼越重其效率越高”的結論?理由:①兩次實驗時,鉤碼沒有掛在同一位置;②根據(jù)一次對比實驗所得結論是不可靠的.
若將同一重物先后掛在A、B兩個懸掛點,提升相同高度,測得杠桿機械效率分別為ηA、ηB,則ηA<ηB(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4.如圖圖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
A.
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路程與時間的關系
B.
發(fā)光小燈泡的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C.
導體發(fā)熱時熱量與電流的關系
D.
同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與體積的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