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某實驗小組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得到的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實驗裝置如圖:
實驗
次數(shù)
鉤碼重G/N鉤碼上升高度h/m拉力
F/N
繩端移動距離s/m機械效率
η
140.11.80.374%
240.11.40.557%
360.12.40.3
(1)通過表中數(shù)據(jù)可分析出實驗2是用乙(選填“甲”或“乙”)圖做的實驗.
(2)第三次實驗的機械效率是83%.(百分號前保留整數(shù))
(3)通過實驗1和實驗2的數(shù)據(jù)分析可得出結論:使用不同的滑輪組,提升相同的重物時,動滑輪的個數(shù)越多,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低(選填“高”或“低”).
(4)比較實驗1和實驗3可得結論:使用同一滑輪組,提升的物體越重,可以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分析 (1)通過觀察承擔物重的繩子的段數(shù),再分析表格中s與h的關系,可判斷實驗1是用哪個裝置進行的實驗;
(2)實驗3的機械效率可通過公式代入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得出;
(3)比較實驗1和2的條件和機械效率大小,可得出動滑輪個數(shù)多少對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影響;
(4)比較實驗1和3的條件和機械效率大小,可得出提升物體的重力大小對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影響.

解答 解:
(1)讀圖可知,乙用3段繩子吊著物體,因此s=5h,分析表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實驗2符合這一倍數(shù)關系;
(2)實驗2的機械效率η=$\frac{{W}_{有}}{{W}_{總}}$×100%=$\frac{Gh}{Fs}$×100%=$\frac{6N×0.1m}{2.4N×0.3m}$×100%≈83.3%;
(3)實驗1和2中,提升重物相同,距離相同,只是滑輪組不同,尤其是動滑輪的個數(shù)不同,實驗2的機械效率低于實驗1,因此可得出:使用不同的滑輪組,提升相同的重物時,動滑輪的個數(shù)越多,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低;
(4)實驗1和3中,滑輪組相同,實驗3提升的重物大于實驗1,機械效率也更高,說明:使用同一滑輪組,提升的物體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高.
故答案為:(1)乙;(2)83%;(3)低;(4)提升的物體越重.

點評 在此實驗中,對滑輪組的分析、機械效率公式的運用是實驗的基礎,同時,實驗中分別探究了機械效率高低與動滑輪個數(shù)、提升物體重力等多個量的關系,因此,控制變量法的運用也十分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如圖連接能讓燈泡發(fā)光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某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由速度公式v=$\frac{s}{t}$可知物體的( 。
A.速度與時間成反比B.速度與路程成正比
C.速度大小恒定不變D.以上說法都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016年2月3日,鄂爾多斯“冰上”龍舟賽在美麗的康巴什烏蘭木倫湖開賽,如圖為比賽時的場景,關于“冰上”龍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龍舟對冰面的壓力與冰面對龍舟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B.使龍舟前進的施力物體是龍舟上的參賽隊員
C.比賽中隊員們快速用力向后滑冰是為了增大龍舟的慣性
D.相同條件下,隊員體重越重的參賽隊伍,龍舟對冰面的壓強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小王家中的電能表如圖所示,從表盤信息可知,他家接入的用電器總功率不能超過2200W.當家里只有電磁爐工作時,電能表在1min內轉72轉,則電磁爐在1min內消耗的電能為7.2×104J,電磁爐的電功率為1.2×103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有關摩擦起電現(xiàn)象解釋不正確的是( 。
A.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吸引碎紙說明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B.將塑料細絲一端握緊,用手從上向下捋幾下,細絲張開,說明同種電荷相互排斥
C.油灌車尾部裝有一條拖在地面上的鐵鏈,目的是將摩擦引起的電荷引入大地
D.與毛皮摩擦后的橡膠棒帶負電荷,說明在摩擦的過程中,橡膠棒得到了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5.小明在探究通過電阻的電流跟其兩端電壓的關系時,用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作出了如圖所示的U-I圖象,則a的電阻值為10Ω,將a、b并聯(lián)接在電壓為6V的電源上,則干路電流為1.8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小明同學按照如圖所示的電路“研究串聯(lián)電路中電流、電壓的特點”,當開關閉合時,電流表有示數(shù),電壓表無示數(shù).則故障原因可能是( 。
A.L1斷路B.L1短路
C.電壓表接線柱接觸不良D.L2短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3.如圖1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裝置. 
(1)在實驗中,用較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進行實驗,是利用了玻璃板的透光性 (填物理屬性的名稱),巧妙地解決了像 不易確定的問題,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替代法 (選填“控制變量法”、“替代法”或“理想模型法”).
(2)實驗中,在確定蠟燭B和蠟燭A的像是否重合時,人眼的觀察位置應該是b (選填a.“直接觀察玻璃板后蠟燭B”b.“在玻璃板前蠟燭A這一側不同的位置”或c“直接觀察光屏”,下同);在判斷平面鏡中成的像是實像還是虛像時,移走蠟燭B,在其像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后,人眼的觀察位置應該是c.
(3)取兩個同樣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和物體大小 的關系. 手指放在蠟燭B (選填“A”或“B”)的燭芯頂部不會被燒痛,因為平面鏡成的是虛像.
(4)在實驗過程中,讓玻璃板沿OO′軸(如圖2,玻璃板與桌面的接觸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動,結果他發(fā)現(xiàn)鏡中的像相對于A不 移動(選填“向右”.“向左”或“不”);他又將玻璃板繞OO′軸轉向自己,發(fā)現(xiàn)鏡中的像轉向自己 (選填“轉向自己”、“轉離自己”或“不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