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5.用力踢足球,足球離開腳后仍然能向前飛行是因為足球具有慣性,足球在重力力作用下落回地面,最終在阻力作用下沿地面滾動一段距離后停下來,請在圖中畫出足球沿水平地面向右滾動過程中受力示意圖.

分析 ①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即任何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的性質;
②力的作用效果有兩個:即改變物體的形狀或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③要想正確的做出力的示意圖,就要對物體所受的力進行正確的分析.

解答 解:①足球離開腳后仍然能向前飛行是因為足球慣性,仍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
②足球之所以最終下落回地面,是因為受到重力的作用,是重力改變了它的運動狀態(tài);
③因為足球離開腳后沿水平地面向右滾動,所以足球不受腳的力,根據生活經驗知:在水平方向上速度越來越慢,是因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所以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在豎直方向上,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上的支持力,并且這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如圖:

故答案為:具有慣性;重;見解答圖.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對力的作用效果、慣性和力的示意圖的理解和掌握.綜合性較強,但難度不大,是一道基礎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用頭頂出去的足球仍能繼續(xù)運動,是由于足球具有慣性;足球向上運動的過程中,不受到(受到/不受到)向上的作用力;足球最終落回到地面,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小明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將重為600N的物體A勻速提升了2m,小明的拉力為160N.(不計摩擦和繩重,假設每個滑輪一樣重)
(1)畫出物體A的重力示意圖;
(2)請計算每個動滑輪重;
(3)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0.桌子上現(xiàn)有兩塊由同種材料制成的硬質塑料板甲和乙,且它們與桌面的接觸面積的關系為S=$\frac{1}{2}$S(忽略塑料板的厚度和質量).王宇同學在塑料板甲上放了一塊質量為2Kg的鐵塊,在塑料板乙上放了一塊質量為4kg的鐵塊(如圖所示).記塑料板甲和鐵塊對桌子的總壓力為F,壓強為P;塑料板乙和鐵塊對桌子的總壓力為F,壓強為P,則下列說法合理的是( 。
A.F=FB.F:F=1:2C.P=PD.P:P=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0.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時,對有關的問題分析如下:
(1)他們利用圖甲所示裝置進行了實驗,先用彈簧測力計勻速拉著木塊沿長木板滑動,此時彈簧測力計對木塊的拉力與木塊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
(2)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的關系時,他們應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改變木塊對木板的壓力;實驗中應用了控制變量的研究方法.
(3)實驗中他們發(fā)現(xiàn)很難保持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的穩(wěn)定性,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小明同學對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如圖乙所示.利用該乙裝置的優(yōu)點是:木板滑動時可以是變速的,實驗操作容易,由于彈簧測力計是靜止的,容易讀準示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小云同學在學習了“阿基米德原理”后,發(fā)現(xiàn)用彈簧測力計也可以測出液體的密度.下面是他設計測量鹽水密度的實驗步驟:
(1)如圖甲,把一個合金塊用細線懸掛在彈簧測力計的掛鉤上,測出合金塊的重力G=4.0N;
(2)如圖乙,將掛在彈簧測力計掛鉤上的合金塊浸沒在鹽水中,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3.4N;
(3)計算合金塊浸沒在鹽水中所受到的浮力F=0.6N;
(4)根據阿基米德原理計算該鹽水的密度ρ=1.2×103kg/m3.(ρ合金=8.0×103kg/m3、g取10N/kg)
實驗完成后,小云同學繼續(xù)思考:如果在步驟(2)中合金塊只有部分浸入鹽水中(如圖丙),則按上述步驟測出的鹽水密度比真實值要偏小(選填“偏大”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如圖是小陽在室外游泳池游泳時的幾幅畫面,請根據圖中的情景,提出一個可以探究的科學問題:體表溫度降低與皮膚表面上水的蒸發(fā)快慢有關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如圖所示,對于圖片中所描述的物理過程,下列分析中正確的是( 。
A.圖甲,厚玻璃內的空氣被壓縮時,空氣的內能減少
B.圖乙,瓶子內的空氣推動塞子跳起時,空氣的內能增大
C.圖丙,試管內的水蒸氣推動了塞子沖出時,水蒸氣的內能減少
D.圖丁,汽缸內的氣體推動活塞向下運動時,氣體的內能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