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探究串聯(lián)電路電壓規(guī)律的實驗電路如圖甲所示。

1在拆接電路時,開關(guān)必須________。

2為了使探究得出的結(jié)論具有普遍意義,L1、L2應該選擇規(guī)格 選填“相同”或“不相同”。

3小明根據(jù)圖甲連接好電路,閉合開關(guān),電壓表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為了使實驗結(jié)果更準確,接下來他應該 。

4在測L2兩端的電壓時,小明同學為了節(jié)省實驗時間,采用以下方法:電壓表所接的B接點不動,只斷開A接點,并改接到C接點上,小明的錯誤之處是 。

【答案】1斷開;2不相同;3斷開開關(guān),換用0~3V的量程重新做實驗;

4電壓表正負接線柱接反了

【解析】

試題分析:1為防止發(fā)生短路,拆接電路時開關(guān)必須斷開;

2為了使探究得出的結(jié)論具有普遍意義,應該選取不相同的小燈泡進行實驗,這樣才更有說服力;

3根據(jù)圖乙電壓表所示情況可知,電壓表指針偏轉(zhuǎn)角度太小,誤差過大,所以接下來需要斷開開關(guān),換用0~3V的量程重新做實驗;

4測出L1 兩端的電壓時,電壓表的負接線柱與A點相連,將與A點相連的導線改接到C點這樣做,使電壓表的負接線柱與C點相連,而電路中的電流是從C到B的,所以會造成電壓表正負接線柱接反了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在做“觀察水的沸騰”實驗中,當水溫上升到80℃時,每隔1min讀一次溫度計的示數(shù),直到水沸騰4min后停止讀數(shù),其數(shù)據(jù)記錄如表所示.

t/min

0

1

2

3

4

5

6

7

T/℃

80

84

88

92

96

96

96

96


(1)從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水的沸點是℃.
(2)請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在圖中1畫出水溫隨時間變化的圖象.

(3)由實驗結(jié)果可以得出水的沸點不到100℃,你認為原因是
(4)由實驗結(jié)果可以得出水沸騰時的規(guī)律是:不斷吸熱,但溫度
(5)水沸騰時,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氣”,此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是:
(6)小明觀察到沸騰前和沸騰時水中氣泡的上升情況不同,如圖2中a、b所示,則圖是水沸騰前的情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符合安全用電的是( )

A. 家用電器著火時,應迅速用水把火澆滅

B. 有金屬外殼的家用電器其外殼要接地

C. 使用試電筆,千萬不要接觸筆尾金屬體

D. 發(fā)現(xiàn)有人觸電,立即用手把觸電者拉離帶電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一種估算分子直徑的方法叫做油膜法,方法是將一小滴油滴到水面上,形成一層油膜,認為這層油膜僅由單層分子構(gòu)成,想辦法算出該油膜的厚度,即油分子的直徑.若一滴2mm3的石油浮于水面上,其擴展的面積最大等于3m2請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估計石油分子直徑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題文)有一支刻度均勻,但不準確的溫度計.用它測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時,其示數(shù)為﹣2℃;用它測標準氣壓下沸水的溫度時,其示數(shù)為103℃.如果用它測得某液體的溫度是19℃,那么該液體的實際溫度為(  )

A. 16.2℃ B. 18.1℃ C. 19℃ D. 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電爐通電一段時間后,電爐絲熱得發(fā)紅,而與電爐絲相連的導線卻幾乎不發(fā)熱,這主要是因為( )

A. 導線的電阻遠小于電爐絲的電阻 B. 通過導線的電流大于通過電爐絲的電流

C. 導線的電阻遠大于電爐絲的電阻 D. 通過導線的電流小于通過電爐絲的電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給體溫計消毒,下列哪種方法是可行的( )

A. 放入沸水中煮 B. 放入溫水中泡 C. 用酒精棉花擦洗 D. 在酒精燈上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現(xiàn)象中,能用光的直線傳播規(guī)律解釋的是( )

A.眼睛近視的同學可以通過凹透鏡進行校正

B.橋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C.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在白屏上形成彩色的光帶

D.陽光下,樹木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20V,40W”的燈若消耗1KWh的電能,需正常工作_______小時,正常工作時的電阻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