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1)如圖甲,把質(zhì)量分布均勻的杠桿中點O作為支點,其目的是消除_____對實驗的影響。為了方便直接測出力臂,實驗前應先調(diào)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當在A處掛上鉤碼后杠桿轉(zhuǎn)動,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_____;
(2)圖乙中杠桿恰好處于水平位置平衡,若在A處下方再掛一個相同的鉤碼,為使杠桿保持水平平衡,需將掛在B處的鉤碼向右移動_____格。當杠桿平衡、鉤碼靜止時,掛在A處的鉤碼所受重力和鉤碼所受拉力是一對_____力;
(3)如圖丙,小明取下B處鉤碼,改用彈簧測力計鉤在C處,使杠桿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N,如果豎直向上拉動彈簧測力計,它是_____杠桿(選填“省力”、“費力”或“等臂”)(每個鉤碼重0.5N);
(4)小明經(jīng)過多次實驗,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后得出了杠桿平衡條件_____。
【答案】杠桿自重 運動狀態(tài) 1 平衡 大于 省力 F1l1=F2l2(或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解析】
(1)[1]把質(zhì)量分布均勻的杠桿中點置于支架上,杠桿的重心通過支點,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
[2]為了方便直接測出力臂,實驗前應先調(diào)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當在A處掛上鉤碼后杠桿轉(zhuǎn)動,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2)[3]設一個鉤碼重為G,一格的長度為L;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得
4G×2L=2G×nL
解得:n=4,故應該將B處所掛鉤碼須向右移動1格。
[4]靜止的鉤碼處于平衡狀態(tài),受到的重力和測力計對鉤碼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
(3)[5]如圖丙,小明取下B處鉤碼,改用彈簧測力計鉤在C處,使杠桿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豎直向上拉動彈簧測力計,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則彈簧測計示數(shù)
F′==2G=2×0.5N=1N
由于拉力F不是豎直方向,故拉力F的力臂小于4L,故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大于1N。
[6]如果豎直向上拉動彈簧測力計,彈簧測力計力的力臂大于鉤碼的力臂,故它是省力杠桿。
(4)[7] 由實驗可得杠桿的平衡條件為F1l1=F2l2 (或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觀察“磁場對通電直導線的作用”活動中,小敏按照圖示組裝實驗器材。
(1)選擇恰當直導線后,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動到適當位置,閉合開關,看到直導線EF向右運動。說明磁場對通電導體有力的作用,_____(填“發(fā)電機”“電動機”或“電磁鐵”)就是根據(jù)該原理制成的;
(2)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_____(填“左”或“右”)端移動,發(fā)現(xiàn)直導線EF向右運動并擺起的幅度更大,這說明磁場對通電導體作用力的大小與_____有關;
(3)若要使直導線EF向左運動,可采取的方法(寫出1種):_____;
(4)若想用上述器材研究發(fā)電機的工作原理,閉合開關前,應將電路中的電源換成_____(填“小燈泡”“電壓表”或“靈敏電流計”),再閉合開關,讓導線EF左右切割磁感線運動,觀察實驗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時,小明作出了如下猜想:導體的電阻可能與:①導體的長度有關,②導體的橫截面積有關,③導體的材料有關。實驗室提供了4根電阻絲,其規(guī)格、材料如表所示。
編號 | 材料 | 長度/m | 橫截面積/mm2 |
A | 鎳鉻合金 | 0.5 | 0.5 |
B | 鎳鉻合金 | 1.0 | 0.5 |
C | 鎳鉻合金 | 0.5 | 1.0 |
D | 錳銅合金 | 0.5 | 0.5 |
(1)按照圖甲所示“探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因素”的實驗電路,在M、N之間分別接上不同的導體,通過觀察____________來比較導體電阻的大小,這種實驗方法叫____________法;
(2)為了驗證上述猜想①,應該選用編號____________兩根電阻絲分別接入電路進行實驗;若選用編號AC兩根電阻絲實驗,可驗證上述猜想____________;
(3)分別將A和D兩電阻絲接入圖甲電路中M、N兩點間,電流表示數(shù)不相同,由此,初步得到的結(jié)論是:當長度和橫截面積相同時,導體電阻跟____________有關;
(4)要進一步研究導體材料的導電性能,就需要測量導體的電阻,小明的實驗方案和操作過程均正確,兩表的連接和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但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電流表指針偏轉(zhuǎn)過小,這樣會導致實驗誤差,解決這一問題的措施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相關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中。
實驗 次數(shù) | 鉤碼重/N | 鉤碼上升的 高度/m | 繩端的 拉力/N | 繩端移動的 距離/m | 機械效率 |
1 | 4 | 0.10 | 1.8 | 0.3 | |
2 | 6 | 0.10 | 2.5 | 0.3 | |
3 | 6 | 0.15 | 2.5 |
(1)實驗中,使用滑輪組提升重物時,應豎直向上_____拉動彈簧測力計。
(2)第二次實驗中,2s內(nèi)鉤碼上升的高度為0.1m,則它運動的速度為_____m/s。
(3)第三次實驗中,繩端移動的距離為_____m,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_____。
(4)分析比較第一、二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有用功W1有_____W2有,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1_____η2(兩空均選填“>”“=”或“<”)。由此可知,可采用_____的方法來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將一個凸透鏡正對太陽,其下方20cm處的白紙上呈現(xiàn)出一個較小的光斑。說明凸透鏡對光有_____作用;若將該透鏡向紙面再靠近一小段距離的過程中,光斑一直變大,由此可以判斷該透鏡的焦距一定_____20cm(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規(guī)格相同的甲乙兩容器中分別裝有3kg和2kg的純凈水,并用不同加熱器加熱,不計熱損失,得到如圖丙所示的水溫與加熱時間的關系圖,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甲杯水中每分鐘吸收的熱量為2.52
B. 甲、乙兩杯中的加熱器每分鐘放出的熱量之比為3:2
C. 加熱相同的時間,甲、乙兩杯水升高的溫度之比2:3
D. 將甲、乙兩容器中的液體從20加熱至沸騰所需要的時間之比為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一些物質(zhì)的比熱容表:
一些物質(zhì)的比熱容 | |||
物質(zhì) | 比熱容c/[J(kg/℃)] | 物質(zhì) | 比熱容c/[J(kg/℃)] |
水 | 4.2×103 | 鋁 | 0.88×103 |
酒精 | 2.4×103 | 干泥土 | 約0.84×103 |
煤油 | 2.1×103 | 鐵、鋼 | 0.46×103 |
冰 | 2.1×103 | 銅 | 0.39×103 |
色拉油 | 1.97×103 | 水銀 | 0.14×103 |
沙石 | 約0.92×103 | 鉛 | 0.13×103 |
(1)對于上表,小紅同學有些疑惑,老師在上課時講比熱容的單位應該是 J/(kg℃),可是上表中比熱容的單位是 J(kg°C)-1,這二者是否有差異呢_____?對于這個問題有以下三種說法,正確的是_____;
A.比熱容有兩個不同的單位,一種表示液體和氣體,另一種表示固體
B.這兩個單位本質(zhì)上就是同一個單位,只是寫法不同而已
C.比熱容的單位有很多個,比如 J 也是其中之一,使用時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選用
(2)從上表可以看出水的比熱容比沙石大得很多,由此可解釋自然界中風的形成。如在沿海地區(qū),白天溫度較高,風是從_____吹向_____的;(均選填“海洋”、“陸地”)
(3)請對照上述比熱容表中說出兩點關于比熱容的正確看法: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煤、石油、天然氣的過量開采使人類面臨能源危機。某縣在冬季利用地熱能為用戶取暖,當?shù)赜幸豢谧試姞顟B(tài)的地熱井,出水溫度為90℃ ,出水流量為150 m3/h。求:
(1)求每小時流出的水的質(zhì)量是多少kg?
(2)地熱水溫度降低到50℃ ,所放出的熱量;
(3)這些熱量如果用天然氣蒸汽鍋爐供熱,且天然氣蒸汽鍋爐的熱效率為90%,那么利用上述地熱能供暖一小時可以節(jié)約多少天然氣?[已知ρ水=1. 0×103 kg/m3 ,c水=4.2×103 J/(kg·℃),天然氣的熱值q為4×103J/ 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中所示的電路中,L1、L2是_____聯(lián)的,電流表A1測的是通過_____的電流,當開關閉合后,A1、A2的示數(shù)分別如圖中的(a)(b)所示,則通過L1的電流為_____A,通過L2的電流為_____A。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