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分別將質(zhì)量為mA和mB的A、B兩物體拉離地面.先將A物體拉離地面時,繩端的拉力為F1,再將B物體拉離地面時,繩端的拉力為F2.已知兩次的拉力比F1:F2=2:3,則將物體A、B拉離地面,裝置的機械效率η1:η2=    .(不計繩重和摩擦)
【答案】分析:兩次用相同的滑輪和繩子組成的滑輪組,把不同物體提升了相同的高度,在不計繩重和機械摩擦情況下,做的有用功不同,額外功相同,根據(jù)η=即可解答.
解答:解:η1=×100%=×100%;
η1=×100%=×100%;
∵F1:F2=2:3
∴η1:η2===
故答案為:
點評:掌握好“在不計繩重和機械摩擦情況下,有用功就是提升重物所做的功,額外功就是提升動滑輪所做的功”這一關(guān)系,在有些題目里能較快地得到答案.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08?大興區(qū)二模)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分別將質(zhì)量為mA和mB的A、B兩物體拉離地面.先將A物體拉離地面時,繩端的拉力為F1,再將B物體拉離地面時,繩端的拉力為F2.已知兩次的拉力比F1:F2=2:3,則將物體A、B拉離地面,裝置的機械效率η1:η2=
3mA
2mB
3mA
2mB
.(不計繩重和摩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3?濱湖區(qū)二模)小明和小紅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導(dǎo)體產(chǎn)生的熱量與電阻大小的關(guān)系”.
(1)如圖所示,質(zhì)量相等的兩瓶煤油中都浸泡著一段材料與長度均相同的金屬絲,已知甲電阻比較小,則兩根金屬絲中橫截面積較大的是
(選填“甲”或“乙”).
(2)實驗中,小明和小麗發(fā)現(xiàn)
燒瓶中溫度計的示數(shù)升高較快.這表明:在
電流
電流
和通電時間相同的情況下,導(dǎo)體的電阻越
,產(chǎn)生的熱量越多.
(3)小明提議利用該裝置改做“比較水和煤油比熱容的大小”的實驗,則他們應(yīng)將其中一燒瓶中的煤油換成
質(zhì)量
質(zhì)量
相等的水,并使甲、乙兩燒瓶中金屬絲的電阻
相同
相同
.水和煤油吸熱升溫,這是通過
熱傳遞
熱傳遞
來改變液體內(nèi)能的.
(4)為了使看到的現(xiàn)象更明顯,小紅把實驗裝置作了一些改動:在相同的燒瓶A、B中裝滿煤油,用細玻璃管代替溫度計做實驗,當(dāng)煤油溫度上升時,會看到細玻璃管內(nèi)的液面明顯上升.下列實驗中也用到這種方法的是
B
B

A.將不同的電阻絲分別接到同一電路中,通過比較電流的大小來比較電阻的大小
B.將乒乓球靠近發(fā)聲的音叉,通過乒乓球被彈開顯示音叉在振動
C.讓不同的紙團從相同高度同時下落,通過落地的先后判斷運動的快慢
D.將小鐵屑均勻灑在磁體周圍,通過觀察鐵屑的分布情況來認識磁場的分布情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小明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驗證彈性勢能與彈性形變的關(guān)系.他分別將小車擠壓彈簧至A1、A2、A3…等多處的位置放手,觀察小車每次被彈開的距離.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彈性形變越大,小車被彈開的距離就越
,則說明彈性形變越大,彈性勢能就越
.小明聯(lián)系生活中的實際情況:不同種類的彈簧在彈性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小明猜想:在形變相同時,彈性勢能還可能與制作彈簧的材料有關(guān).于是他找來三根直徑、外形和自然長度都相同,但材料不同的彈簧1、2、3,設(shè)計了以下實驗步驟:
①用小車擠壓彈簧l至A1的位置,觀察記錄小車被彈開的距離S1;
②再用小車分別擠壓彈簧2、3至
A1
A1
的位置,觀察記錄小車被彈開的距離分別為S2、S3
(1)完成實驗步驟中②的填空,使其完整.
(2)分析得出結(jié)論:
S1、S2、S3相等(或S1、S2、S3不相等)
S1、S2、S3相等(或S1、S2、S3不相等)
,則說明
在形變相同時,彈性勢能與制作彈簧的材料無關(guān)(或在形變相同時,彈性勢能與制作彈簧的材料有關(guān))
在形變相同時,彈性勢能與制作彈簧的材料無關(guān)(或在形變相同時,彈性勢能與制作彈簧的材料有關(guā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分別將質(zhì)量為mA和mB的A、B兩物體拉離地面.先將A物體拉離地面時,繩端的拉力為F1,再將B物體拉離地面時,繩端的拉力為F2.已知兩次的拉力比F1:F2=2:3,則將物體A、B拉離地面,裝置的機械效率η1:η2=________.(不計繩重和摩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