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中,蠟燭、凸透鏡(焦距f為10cm)、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圖1所示.若凸透鏡位置保持不變,依次把蠟燭放在A、B、C、D四點,并分別調(diào)整光屏的位置.則:

(1)在凸透鏡右側主光軸上畫出焦點F的位置.
(2)畫出光線a經(jīng)過凸透鏡后的徑跡.
(3)當光屏上出現(xiàn)放大的像時,蠟燭位于圖中B或C點;當蠟燭位于D點時,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在光屏上看不到清晰的像.(以上兩空均選填“A”、“B”、“C”或“D”)
(4)如圖2所示,在我國首次“太空授課”中,女航天員王亞平制造了一個小水球,我們看到了她在水球中的“倒影”.水球相當于凸透鏡(選填“平面鏡”、“凸透鏡”、“凹透鏡”),王亞平到水球的距離是大于2倍焦距(選填“1倍焦距以內(nèi)”,“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或“大于2倍焦距”).

分析 (1)焦距指的是光心到焦點之間的距離,凸透鏡有兩個焦點,分居在凸透鏡的兩側;
(2)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平行與主光軸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會經(jīng)過焦點射出;
(3)依據(jù)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f<u<2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u=f,不成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實像可在光屏上顯示,虛像不能;
(4)中間比周圍厚的透鏡叫凸透鏡,當物體在2倍焦距以外時,成縮小倒立的實像.

解答 解:(1)由題目可知,焦距為10cm,即光心到焦點之間的距離為10cm;透鏡在40cm處,焦點為40cm+10cm=50cm處,如圖所示;
(2)依據(jù)凸透鏡對光的折射特點,平行與主光軸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會經(jīng)過焦點射出,如圖所示;

(3)依據(jù)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當f<u<2f時,屏上出現(xiàn)倒立放大的實像,題目中凸透鏡的焦距f為10cm且放在光具座40cm處,所以當物體放在光具座上20cm到30cm之間時,就滿足f<u<2f;
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虛像不能在光屏顯示;
(4)水球的中間比周圍厚,相當于一個凸透鏡;依據(jù)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當物體成縮小倒立的實像時,表示物體在2倍焦距以外;
故答案為:(1)如圖;(2)如圖;(3)B或C;D;(4)凸透鏡;大于2倍焦距

點評 此題考查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要掌握凸透鏡對特殊光線的折射作圖,一定要熟練掌握凸透鏡成像特點,掌握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并能靈活運用分析實際問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學校音樂會上,吉他彈奏聲美妙極了,小明想探究弦絲發(fā)出聲音的音調(diào)與其長度、直徑、材料的關系,他選取了不同規(guī)格的弦絲,在松緊程度相同的前提下?lián)軇酉医z發(fā)聲,測出各自發(fā)出聲音的頻率,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編號 材料 長度/cm 直徑/mm 頻率/Hz
 1 鋼 2.0 2131
 2 鋼 35.00 2.0 1284
 3 鋼 50.00 2.5 656
 4 尼龍 50.00 500
(1)如圖所示,用刻度尺測得1號弦絲的長度是20.50cm.
(2)四根弦絲中,發(fā)聲音調(diào)最低的是編號為4的弦絲.
(3)分別撥動編號為1、2的弦絲,可探究發(fā)聲音調(diào)與弦絲長度的關系.
(4)分別撥動編號為3、4的弦絲,可探究發(fā)聲音調(diào)與弦絲材料的關系,可見編號為4的弦絲直徑是2.5mm.
(5)分別撥動編號為2、3的弦絲,不能(能/不能)探究發(fā)聲音調(diào)與弦絲直徑的關系,理由是弦絲的長度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小明同學用一個凸透鏡、蠟燭、光屏、光具座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1)如圖1可知,把一只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調(diào)整凸透鏡與紙的距離,紙上出現(xiàn)最小最亮的光斑,說明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利用刻度尺測得該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
(2)如圖2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畫出)能得到倒立、縮小的燭焰的像,則蠟燭可能置于凸透鏡左邊a、b、c、d四點中的a點上.
(3)通過實驗,小明發(fā)現(xiàn)蠟燭離凸透鏡越遠,光屏上得到的清晰像越小(填“大”或“小”),把蠟燭向凸透鏡靠近時,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應遠離凸透鏡(填“靠近”或“遠離”).
(4)實驗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縮小的像,此時小明固定蠟燭和凸透鏡,在光屏和凸透鏡間放上自己所配戴的近視眼鏡,若仍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則需將光屏向遠離(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的方向移動.
(5)當蠟燭放在d點時,圖3現(xiàn)象與其成像特點相同的是①(填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3.逆風騎自行車時,彎著身體,會省力些;雨天,撐傘逆風行走時,風速越大,行走越困難.這是因為受到空氣阻力的作用.物體所受空氣阻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呢?小明猜想可能與物體的迎風面積和風速有關.為驗證以上猜想,小明選用了如下器材:可調(diào)速電風扇、彈簧測力計、面積不同的塑料擋板三塊、光滑玻璃板、小車.

(1)小明設計了如圖所示實驗,用電風扇向小車及擋板吹風,模擬小車運動時受到的空氣阻力.根據(jù)二力平衡的知識,通過彈簧測力計即可測出小車受到的空氣阻力. 
(2)小明在探究風速對小車所受空氣阻力的影響時,保持迎風面積一定,測得數(shù)據(jù)如表:
風速
小車受到的空氣阻力/N0.82.23.8
通過對表中數(shù)據(jù)分析,可得出的結論是:在迎風面積相同時,風速越大,阻力越大.
(3)小明還想探究迎風面積對小車所受空氣阻力的影響,請你幫他設計出主要的實驗步驟:保持電風扇風速不變,在小車上放置面積不同的塑料擋板,分別測出小車所受到的空氣阻力.
(4)你認為影響物體所受空氣阻力大小的因素可能還有物體的形狀 (寫出一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0.小明在生物課上學習了“植物體對水的吸收、利用和散失”的知識后,利用食鹽水、新鮮冬瓜和自制簡易“密度計”對植物細胞吸水、失水的情況進行了研究.
小明用圖甲所示實驗裝置,進行了如下操作:
①取一根飲料吸管,將一些鐵絲從吸管的下端塞入,并用石蠟將吸管的
下端封起來,制成簡易的“密度計”.
②將冬瓜除去瓜瓤后制成“冬瓜碗”,并在“冬瓜碗”中加入密度為1.2×103kg/m3的食鹽水.
③在食鹽水中放置自制“密度計”,每隔相同的時間觀察并記 錄“密度計”浸入的深度h.
④根據(jù)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出“密度計”在溶液中浸入的
深度h隨時間t的變化曲線如圖乙所示.
(1)自制簡易“密度計”時,塞入鐵絲的目的是使吸管能豎直漂浮在液體中.為了提高實驗的精確度,應選用較細(選填“粗”或“細”)的飲料吸管.
(2)根據(jù)“密度計”在溶液中浸入的深度h隨時間t的變化曲線可知,冬瓜在鹽水中是失水(選填“吸水”或“失水”)的,其隨時間變化快慢的情況是先較快后較慢,然后不變.
(3)在第50min時,鹽水的密度是1.125×103 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小明將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f=10cm的凸透鏡前25cm處,光屏上得到了倒立、縮小的清晰像.此時他將自己的眼鏡放在太陽光下如圖甲所示,由此可知小明是近視眼(選填“近視”或“近視”).小明將眼鏡放置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如圖乙所示.光屏上燭焰的像變模糊了.若要使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他應將光屏遠離凸透鏡(選填“靠近”或“遠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7.如圖甲所示,水平光具座上,A處放置蠟燭,B處放置光屏.

(1)將圖乙裝置放置在光具座上AB之間,不能(選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燭焰的像;
(2)將圖丙裝置放置在光具座60cm的刻度線處,可在光屏上看到倒立燭焰(選填“三角形”或“燭焰”)的像;
(2)將圖丁裝置放置在光具座50cm的刻度線處,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燭焰像,則凸透鏡的焦距為15.0cm;若將蠟燭再遠離凸透鏡一些,這時光屏應向左(選填“左”或“右”)移動,才能再次獲得清晰的像.照相機(選填“照相機”、“放大鏡”或“投影儀”)就是依據(jù)此原理制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4.小雪小組在“探究凸透鏡成像大小與焦距的關系”實驗中,對課本的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如圖所示)
(1)他們不用蠟燭,而用由幾個發(fā)光二極管做成“F”字樣的發(fā)光體進行實驗,你認為其好處有:
①可以增加物體的亮度,使成像更清晰;
②二極管使用起來更安全、環(huán)保.
次數(shù)物距μ/cm焦距f/cm像距v/cm
1 
15
57.5
2817.5
31029.0
(2)他們用三個焦距不同的凸透鏡進行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上表,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在物距一定時,凸透鏡的焦距越大,所成實像的像距越大;根據(jù)你所學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分析,此時所成像的大小越大.(均選填“越大”、“越小”或“不變”)
(3)某次實驗中,發(fā)光二極管、凸透鏡,光屏的位置如圖所示,光屏上出現(xiàn)了清晰的像,則像的性質是倒立、縮小的實像.此時若把發(fā)光二極管和光屏的位置互換,光屏上能(選填“能”或“不能”)出現(xiàn)清晰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情況中,因為誤差而引起測量結果不準確的是(  )
A.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夠精密
B.讀數(shù)是沒有估讀
C.觀察時視線未能與刻度尺垂直
D.測量時物體的邊緣未對準“0”刻度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