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迪學(xué)習(xí)了“密度”知識后,想測量金屬塊的密度,于是他進行了如下實驗:

(1)在測量金屬塊的質(zhì)量時,應(yīng)將天平放在水平臺面上,游碼移至標(biāo)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若指針位置如圖甲所示,此時應(yīng)將平衡螺母向_________調(diào)(填“左”或“右”),直到天平平衡。

(2)把金屬塊放到天平左盤稱量,天平平衡時,右盤中所加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礦石的質(zhì)量是_______g。

(3)小迪將金屬塊放入盛有水的量筒(如圖丙)中,量筒中的水面升高到100mL的位置,則金屬塊的體積是_______cm3。由此可知,金屬塊的密度是___________kg/m3


右   152.6g    20      7.63×103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夏天,扇扇子為什么會感到?jīng)隹欤?/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是小華測量小車平均速度的實驗裝置,下表是小華在實驗中所記錄的數(shù)據(jù):

(1)該實驗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2)實驗中用金屬片使小車停止,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小車通過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下面列舉的語句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如果從物理學(xué)角度來解讀,也別有生趣,其中分析不正確的是 ( )

A.“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此過程中鐵棒的質(zhì)量減小

B.“蠟炬成灰淚始干”,蠟燭燃燒時的體積減小

C.“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鏤后金石的密度不變

D.“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水流的過程中密度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圖中木塊的長度是___________cm,小明跑800m時停表從0走到如圖所示位置,他800m跑的成績是 _________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用如圖所示的刻度尺來測量某木塊的長度,下列測量結(jié)果正確的是          (     )

A.8.60cm        B.1.60cm           C.1.6cm           D.以上讀數(shù)都不正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下列數(shù)據(jù)后填上合適的單位:(1)高速公路上行駛的小轎車的速度約為33______;

(2)為了保證工作和學(xué)習(xí),聲音不能超過70______;(3)新生兒的質(zhì)量為2000~5000_______;(4)多數(shù)人能夠聽到的聲音頻率范圍約為20~20000______;(5)一張紙的厚度約為75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實驗中,芳芳將適量的固體碎末裝在試管中,所用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1)將放入適量固體碎末的試管放在盛有水的燒杯中加熱,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試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適當(dāng)。其“適當(dāng)”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的圖像乙中所對應(yīng)的固體屬于_____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圖像丙是她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的另一種固體熔化圖像,其熔點是_______℃,熔化用了_______min,處于固液共存的是圖中的________段,在此過程中混合物要________(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總體積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這句諺語反映了我國新疆的某些地區(qū)夏季晝夜氣溫變化顯著.其主要原因是砂石比水具有較小的(  )

     A.熱量                    B.內(nèi)能                          C.比熱容                      D.   熱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