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如圖1所示,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桌面上已給出的器材有:帶支架的厚為2mm的茶色玻璃、厚為5mm的透明玻璃、平面鏡各一個;鉛筆一支;完全相同的蠟燭兩個;白紙一張;火柴一盒.

(1)為完成實驗,上述器材中不需要的有平面鏡,還需要的實驗器材是刻度尺.
(2)放置玻璃板時,應該使玻璃板與水平桌面垂直..
(3)點燃蠟燭A,小心地移動未(“已”/“未”)點燃蠟燭B,直到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為止,這樣做的目的既確定了像的位置又驗證了物像大小是否相等;
(4)在尋找蠟燭A的像的位置時,眼睛應在蠟燭A(選填“A”或“B”)這一側觀察,這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等效替代法(選填“控制變量法”或“等效替換法”);
(5)移去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不能(選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蠟燭A的燭焰的像;
(6)實驗中,小明只進行了一次實驗,就得到了“像與物到鏡面距離相等”的結論.這種做法的不合理之處是實驗次數太少,實驗結論很具有偶然性.
(7)做完某次實驗后,四個小組都將收集和處理的信息記錄在白紙上,如圖2所示.則正確的是C.
(只有一個選項正確,將正確選項的字母填在橫線上)
(8)實驗中,看到點燃的蠟燭通過玻璃板成兩個像,其中距離觀察者較遠的像較暗.遠處的像是來自于蠟燭的入射光經過玻璃板后表面(“前表面”還是“后表面”)反射所成的像.
(9)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關系
玲玲同學進行該實驗時,選擇兩根完全相同的蠟燭、一塊較厚的玻璃板M(P、Q兩個面都可以作為平面鏡使用).
【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她在桌面上鋪一張大紙,豎立一塊玻璃板;將蠟燭A放置在玻璃板的前面,點燃蠟燭A,然后將蠟燭B放置在玻璃板后面,如圖3甲所示,進行實驗.玲玲按照圖3乙中的測量方法,多次改變蠟燭A的位置,認真測量并記錄了對應數據:
實驗序號1234
物距u/cm4.25.06.810.0
像距v/cm3.74.56.39.5
【分析與論證】
根據上述實驗數據分析得出:像距小于物距.
【交流與評估】
這個結論與平面鏡成像特點不相符,主要是選擇了蠟燭A所成的像到反射面的距離不正確(選填“正確”或“不正確”);根據上面數據推算玻璃板的厚度為0.5cm.因此我們實驗時應取較。ā昂瘛、“薄”)的玻璃板做實驗.

分析 (1)本實驗要研究平面鏡成像時,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實驗中要測量物體與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物與像的大小關系等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要用到測量工具.
(2)像與物關于玻璃板對稱,玻璃板的擺放角度要能夠使后面的蠟燭與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
(3)實驗時采用兩個完全相同的蠟燭,一支蠟燭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點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當玻璃板后面的蠟燭和玻璃板前面的蠟燭的像完全重合時,可以確定像的位置,同時也可以比較物像大小是否相等.
(4)點燃蠟燭A,蠟燭A在玻璃板中成像,觀察蠟燭的像時,眼睛要在蠟燭A的一側,才能通過玻璃板看到蠟燭A的像;眼睛在蠟燭B的一側不能看到蠟燭A的像,只能透過玻璃板看到蠟燭A;
實驗時,選擇兩根完全相同的蠟燭,用蠟燭B代替蠟燭A,和蠟燭A的像進行比較,便于得到物像大小關系.這種代替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5)實像和虛像的重要區(qū)別:實像能用光屏承接,虛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6)初中物理用實驗探究物理問題時要進行多次實驗,有的是為了多次測量求平均值來減小誤差;有的是多次測量發(fā)現變化規(guī)律;有的是為了使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
(7)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連線與鏡面垂直;
(8)光線射到玻璃上,要發(fā)生反射和折射.
(9)物距應該是蠟燭A到鏡面的距離,像距應該是像B到鏡面的距離.根據測量的A到鏡的距離和B到鏡面的距離可求得玻璃板的厚度.

解答 解:
(1)實驗要研究平面鏡成像時,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所以上述器材中不需要的是平面鏡;
刻度尺可以測量物體的距離,刻度尺的作用是測量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
(2)如果玻璃板不豎直,后面的蠟燭與前面蠟燭的像不在同一高度上,怎樣操作都不會重合的,因此也就無法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所以放置玻璃板時,應該使玻璃板與水平桌面垂直;
(3)點燃蠟燭A,小心地移動未點燃蠟燭B,直到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為止,這樣做的目的既能確定了像的位置又能驗證物像大小是否相等;
(4)尋找蠟燭A的像的位置時,眼睛應在蠟燭A一側觀察,在蠟燭B的一側不能看到蠟燭A的像;
用蠟燭B代替蠟燭A的像和蠟燭A進行比較,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5)平面鏡成虛像,虛像不能呈現在光屏上,所以移去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不能承接到燭焰的像.
(6)小明只進行了一次實驗,就得到了“像與物到鏡面距離相等”的結論.實驗次數太少,實驗結論很具有偶然性.
(7)A、物與像的對應點連線與鏡面不垂直,故本選項錯誤;
B、測量的是物體距離鏡面的最里面和像距離鏡面的最外面,誤差較大,故本選項錯誤;
C、測量的是物體距離鏡面的最里面和像距離鏡面的最里面,誤差較小,故本選項正確;
D、測量的是物體距離鏡面的最外面和像距離鏡面的最里面,誤差較大,故本選項錯誤;
(8)實驗中,看到點燃的蠟燭通過玻璃板成兩個像,其中距離觀察者較遠的像較暗;
反射是光線到達玻璃板后有一部分被玻璃的前面反射到你的眼睛,所以看到一個清晰的像,一部分光折射到了玻璃板后還有一部分光透過玻璃板,玻璃的后面反射的光比玻璃前面的光少,所以較遠的像較暗.
(9)根據物體在平面鏡中成像,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通過測量,可以得到A和B到平面鏡面的距離是相等的,而李玲測量的像距是A′到Q的距離,因此這個結論與平面鏡成像特點不相符,主要是選擇了蠟燭A所成的像到反射面的距離不正確;根據上面數據推算玻璃板的厚度為4.2cm-3.7cm=0.5cm因;為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作反射面,會出現兩個像,影響到實驗效果,所以應選用薄玻璃板.
故答案為:(1)平面鏡;刻度尺;(2)垂直;(3)未;物像大小是否相等;(4)A;等效替代法;(5)不能;(6)實驗次數太少,實驗結論很具有偶然性;(7)C;(8)后表面;(9)不正確;0.5;。

點評 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類習題,注意幾個關鍵的詞語不能含糊:實像中選取的兩個蠟燭要(完全相同),后面蠟燭與前面蠟燭的像要(完全重合),要選(薄玻璃板),玻璃板要(與桌面垂直),要把玻璃板(前面的)物體弄亮,用光屏承接像時眼睛要在(像的這一側)觀察.本題主要考查了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及操作相關問題,這是光學中的一個重點,也是近幾年來中考經常出現的題型,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并學會靈活運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常用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溫度計使用的注意事項:
(1)在測量前要根據測量對象,選擇合適的溫度計;
(2)使用溫度計時,要將溫度計與被測物體充分接觸,并保持一段時間;
(3)在讀取數據時溫度計仍要放在被測物體,視線應與溫度計液柱的凹液面最低部相平或與凸液面最頂部相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現象中放熱的是( 。
A.地板上的積水一會兒不見了B.落到地面的冰雹一會兒不見了
C.對著鏡子哈氣,鏡子變模糊D.衣柜中的樟腦丸過段時間就不見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用太陽能熱水器使100kg的水從25℃升高到75℃,這些水吸收了多少熱量?水的內能增加了多少?[c=4.2×103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所以通過凸透鏡的光線一定相交于一點.×.(判斷對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在測量物體長度時,由于估計不可能很準確,測量的結果必然存在誤差,這是不可(可以、不可)避免的.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小明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的實驗裝置:小車從帶刻度的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圖中小長方形的數據是小車到達A、B、C三處時電子表顯示的時間.
(1)該實驗的原理是v=$\frac{s}{t}$.
(2)實驗中,應使斜面坡度較。ㄌ睢按蟆被颉靶 保,目的是方便計時.
(3)實驗前必須學會熟練使用電子表,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后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得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填“偏大”或“偏小”).
(4)請根據圖中所給信息完成下表:
路程s/cm時間t/s平均速度v/m•s-1
AB段
AC段
BC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質量為50kg的中學生,受到的重力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單缸四沖程內燃機工作時,依靠飛輪慣性來完成的是吸氣沖程、壓縮沖程、排氣沖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