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6.1mol某金屬單質與足量的鹽酸反應,放出11.2L H2(標準狀況),并轉變?yōu)榕cNe原子電子層結構相同的離子,該金屬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A.第三周期第IA族B.第四周期第IA族C.第三周期第ⅡA族D.第四周期第ⅡA族

分析 金屬與酸反應置換出氫氣,金屬提供電子,根據氧化還原反應電子轉移守恒,計算金屬原子失去的電子數.結合金屬原子失去形成具有Ne原子的電子層結構的離子,確定金屬元素的質子數,進而確定金屬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解答 解:氫氣的物質的量為$\frac{11.2L}{22.4L/mol}$=0.5mol;
令金屬原子失去的電子數為n,根據電子轉移守恒有:
1mol×n=0.5mol×2,解得n=1,
金屬原子失去1個電子形成的金屬離子具有Ne原子的電子層結構的離子,
所以+1價金屬離子核外有10個電子,故該金屬元素質子數為10+1=11,
即該金屬為鈉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第IA族,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通過計算推斷元素,難度中等,注意從氧化劑、還原劑得失電子的數目關系判斷金屬元素原子失去電子數目是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分子或離子在指定的分散系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組是( 。
A.銀氨溶液:Na+、K+、NO3-、NH3•H2O
B.存在Fe2+的溶液中:Mg2+、SO42-、ClO-、Na+
C.氫氧化鐵膠體:H+、K+、S2-、Br-
D.高錳酸鉀溶液:H+、Na+、SO42-、葡萄糖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下列各組離子在水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無色溶液:Al3+、NH4+、Cl-、HCO3-
B.使紫色石蕊試紙變紅色的溶液:Cl-、NO3-、Fe2+、K+
C.常溫下,pH=13的溶液:K+、CO32-、Na+
D.c(H+)=0.1mol/L的溶液:CO32-、Na+、HCO3-、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實驗室現有足量的20%的NaOH溶液和蒸餾水,欲配制10%的NaOH溶液l00g,需要20%的NaOH溶液( 。
A.95gB.10gC.50gD.10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以下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周期
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1
2
3
4
(1)與水反應最劇烈的金屬元素是K;元素構成的最穩(wěn)定氣態(tài)氫化物的化學式是HF;③、④、⑧元素原子半徑由大到小是Si>N>O(用元素符號作答).
(2)表中⑦元素形成的兩性氫氧化物化學式是Al(OH)3,寫出該元素的單質與⑥最高 價氧化物的水化物反應的離子方程式2Al+2H2O+2OH-=2AlO2-+3H2↑.
(3)②、④兩種元素形成某氣體化合物是導致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該化合物的電子式為;元素⑥可形成一種堿性氧化物,用電子式表示該堿性氧化物的形成過程
(4)②的單質與③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濃溶液反應化學方程式C+4HNO3(濃)$\frac{\underline{\;\;△\;\;}}{\;}$CO2↑+4N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
A.鋁粉投入到NaOH溶液中:2Al+2OH-=2AlO2-+H2
B.鐵粉加入三氯化鐵溶液中:2Fe+Fe3+=3Fe2+
C.AlCl3溶液中加入過量氨水:Al3++4OH-→AlO2-+2H2O
D.FeCl2溶液中加入氯水:Cl2+2 Fe2+=2 Fe3++2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測定溶液的pH值,應先將pH試紙用蒸餾水潤濕
B.稱量加熱后的固體時,均需先將固體在空氣中冷卻后再稱量
C.配制0.1mol/LNa2CO3溶液時,容量瓶應先用0.1mol/L Na2CO3潤洗
D.除去鐵粉中混有的少量鋁粉,可加人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完全反應后過濾、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
A.甲可能為硝酸銀B.乙可能為氯氣
C.丙可能為鎂D.甲可能為氫氧化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室內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甲醛(化學式為CH2O),它來源于室內裝潢所用的油漆膠合板等材料.下列關于甲醛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甲醛是一種氧化物
B.甲醛中C、H、O的質量比為6:1:8
C.甲醛分子中含有氫分子
D.甲醛是由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水分子構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