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同學將一定濃度的Na2CO3溶液加入CuSO4溶液中,發(fā)現(xiàn)生成了沉淀,其對沉淀的成分進行如下探究:
[提出假設]
假設1:沉淀是CuCO3;
假設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設3沉淀是CuCO3和Cu(OH)2的混合物。
[驗證假設]
(2)如果假設1成立,則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離子方程式表示假設3中有Cu(OH)2生成的理論依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為證明以上哪種假設成立,該同學用如圖裝置測定沉淀樣品中CuCO3的質量分數(shù):
①實驗時的步驟依次為a.打開K1、K3,關閉K2、K4,通入過量空氣;b.關閉K1、K3,打開K2、K4,充分反應;c.打開K1、K4,關閉K2、K3,通入過量空氣,若未進行步驟a,將使測定結果________(填“偏低”“偏高”或“無影響”)。實驗結束時通入過量空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沉淀樣品的質量為10.0 g,裝置D的質量增加了2.2 g,則沉淀中CuCO3的質量分數(shù)為__________。
③由以上實驗可知,假設____________成立。
【答案】 沉淀是Cu(OH)2 Cu2++CO32=CuCO3↓ CO32+H2OHCO3+OH- ,2OH-+Cu2+=Cu(OH)2↓ 偏高 將裝置中滯留的CO2排至裝置D中,使其被堿石灰吸收 62% 3
【解析】(1)依據假設可知沉淀可能是碳酸銅或氫氧化銅或二者混合物,因此假設2沉淀全部為Cu(OH)2;(2)若假設1正確,生成碳酸銅說明是銅離子結合碳酸根離子,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u2++CO32=CuCO3↓;(3)碳酸根水解,溶液顯堿性,因此會產生氫氧化銅,有關方程式為,CO32+H2OHCO3+OH-,2OH-+Cu2+=Cu(OH)2↓;(4)①由實驗目的及裝置可知,開始裝置內含有二氧化碳,應向裝置內通入除去二氧化碳的空氣,排盡裝置內的二氧化碳,故應打開K1、K3,關閉K2、K4;然后從分液漏斗中加入硫酸,充分反應;故應關閉K1、K3,打開K2、K4;反應完畢,容器內殘留部分二氧化碳,應向裝置內通入除去二氧化碳的空氣,排出裝置內的二氧化碳使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被裝置D完全吸收;若未進行步驟a,裝置中的二氧化碳也被吸收,將使測定結果偏高;反應完畢,容器內殘留部分二氧化碳,應向裝置內通入除去二氧化碳的空氣,排出裝置內的二氧化碳使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被裝置D完全吸收,否則會導致二氧化碳測定的質量偏低,測定碳酸銅的質量分數(shù)偏低;②裝置D的質量增加的2.2g為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二氧化碳的物質的量為=2.2g÷44g/mol=0.05mol,根據碳元素守恒可知n(CuCO3)=n(CO2)=0.05mol,故碳酸銅的質量為0.05mol×124g/mol=6.2g,故沉淀中CuCO3的質量分數(shù)為6.2g/10g×100%=62%;③根據碳酸銅的沉淀質量分數(shù)可知含有氫氧化銅沉淀,所以假設3正確。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無色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
A. NH4+、Fe3+、SO42-、Cl- B. Ba2+、K+、OH-、NO3-
C. Al3+、Cu2+、SO42-、Cl- D. Na+、Ca2+、Cl-、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香煙煙霧中往往含有CO和SO2氣體,下列關于它們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兩者都易溶于水
B. 兩者都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C. 兩者都能使品紅溶液褪色
D. 兩者都污染環(huán)境,危害健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性質中,屬于烷烴特征的是
A.完全燃燒產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B.它們幾乎不溶于水
C.分子的通式為CnH2n+2,與氯氣發(fā)生取代反應
D.它們是非電解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各組離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純堿溶液中:Al3+、Ba2+、Cl-、NO3-
B. 室溫下,pH=1的溶液中:K+、Fe2+、MnO4-、I-
C. 能使甲基橙變?yōu)辄S色的溶液中:Na+、Al3+、Cl-
D. 室溫下,=1×10-12的溶液中:K+、Na+、CO32-、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