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乙酸乙酯是中學化學中的重要物質(zhì)。小明通過自主學習成功地制取并提純了乙酸乙酯:
小明的知識儲備:
①乙醇能和氯化鈣形成CaCl2·6C2H5OH
②有關(guān)物質(zhì)的沸點:
制備過程:
裝置如圖所示,A中放有濃硫酸,B中放有10mL無水乙醇和5mL冰醋酸,D中放有滴有酚酞的飽和碳酸鈉溶液。迅速升溫到170℃進行反應。
(1)請補充出乙酸與乙醇發(fā)生酯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
(2)實驗裝置還缺少___。
(3)實驗過程中滴加大約3mL濃硫酸,B的容積最合適的是___。(填字母)
A.25mL B.50mL C.250mL D.500mL
(4)小明在D中觀察到了明顯的的分層現(xiàn)象,其下層顯___色。
產(chǎn)品提純:
①將D中混合物轉(zhuǎn)入分液漏斗進行分液。②有機層用5mL飽和氯化鈣溶液洗滌,最后用水洗滌。有機層倒入一干燥的燒瓶中,用無水硫酸鎂干燥,得粗產(chǎn)物。③將粗產(chǎn)物蒸餾,收集餾分,得到純凈干燥的乙酸乙酯。
(5)操作②的目的為洗去___,操作③中,應收集___℃餾分。
【答案】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溫度計 A 無色 乙醇 77
【解析】
制備:A中放有濃硫酸,B中放有10mL無水乙醇和5mL冰醋酸,D中放有滴有酚酞的飽和碳酸鈉溶液。乙醇與濃硫酸在140℃作用會產(chǎn)生乙醚,所以需要迅速升溫到170℃進行反應,因此需要有溫度計測定溫度;乙酸、乙醇以及生產(chǎn)的乙酸乙酯沸點均較低,因此在裝置D中收集,乙酸、乙醇易溶于碳酸鈉溶液,裝置C可以防止倒吸;乙酸乙酯的密度小于水,因此在上層;下層碳酸鈉溶液中滴有酚酞,吸收乙酸后堿性減弱,溶液呈無色;
提純:先將D中混合物分液,取上層有機層加入5mL飽和氯化鈣溶液洗去乙醇,再用水洗去過量的氯化鈣溶液,之后進行干燥,此時粗產(chǎn)品中還要副產(chǎn)品乙醚,可以蒸餾分離,收集77℃的餾分即為乙酸乙酯。
(1)乙酸與乙醇發(fā)生酯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2)該實驗中需要有溫度計測定溫度;
(3)B中混合物總體積約為3mL+10mL+5mL=18mL,所以選用25mL圓底燒瓶最為合適;
(4)乙酸乙酯密度小于水,所以下層為無機層,下層碳酸鈉溶液中滴有酚酞,吸收乙酸后堿性減弱,溶液呈無色;
(5)乙醇能和氯化鈣形成CaCl2·6C2H5OH,因此該操作目的是洗去乙醇;粗產(chǎn)品中還要副產(chǎn)品乙醚,可以蒸餾分離,收集77℃的餾分即為乙酸乙酯。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某種性質(zhì)值隨原子序數(shù)變化的關(guān)系。
(1)短周期中原子核外p能級上電子總數(shù)與s能級上電子總數(shù)相等的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號。
(2)同周期,隨著原子序數(shù)的增大,X值變化趨勢為______再結(jié)合同主族不同元素的X值變化的特點,體現(xiàn)了元素性質(zhì)的______變化規(guī)律。
(3)X值較小的元素集中在元素周期表的______填序號
A.左下角右上角分界線附近
(4)下列關(guān)于元素此性質(zhì)的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填序號。
A.X值可反映元素最高正化合價的變化規(guī)律
B.X值可反映原子在分子中吸引電子的能力
C.X值的大小可用來衡量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強弱
(5)SiHCl3與水發(fā)生的化學反應可認為是廣義的水解反應,根據(jù)圖中數(shù)據(jù),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需要配制0.80mol·L-1的NaOH溶液475mL和0.40mol·L-1的稀硫酸500mL。根據(jù)這兩種溶液的配制情況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所示的儀器中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__(填序號),配制上述溶液還需用到的玻璃儀器是__(填儀器名稱)。
(2)根據(jù)計算用托盤天平稱取NaOH的質(zhì)量為__g,所需質(zhì)量分數(shù)為98%、密度為1.84g·cm-3的濃硫酸的體積為___mL(計算結(jié)果保留一位小數(shù))。
(3)在配制過程中,其他操作都準確,下列操作錯誤且能使所配溶液濃度偏高的有___(填代號)。
①用量筒量取濃硫酸時仰視讀數(shù)
②洗滌量取濃硫酸后的量筒,并將洗滌液轉(zhuǎn)入容量瓶中
③未等稀釋后的硫酸溶液冷卻至室溫就轉(zhuǎn)入容量瓶內(nèi)
④將濃硫酸直接倒入燒杯,再向燒杯中注入蒸餾水來稀釋濃硫酸
⑤定容時,加蒸餾水超過刻度線,又用膠頭滴管吸出
⑥轉(zhuǎn)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餾水
⑦定容搖勻后,發(fā)現(xiàn)液面低于刻度線,又用膠頭滴管加蒸餾水至刻度線
⑧定容時俯視刻度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SiO2+2CSi+2CO↑;Si+CSiC。
現(xiàn)有石英砂和炭粉的混合物1mol,于高溫下在電爐里充分反應后,得殘留固體;
若石英砂與混和物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n(0<n<1),試討論n取何值時,殘留物的成分及其物質(zhì)的量。
n | 例︰n=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殘留固體 | Si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物質(zhì)的量(摩) | (或x)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裝置圖及有關(guān)說法正確的是( )
A.裝置①中K鍵閉合時,片刻后CuSO4溶液中c(Cl-)增大
B.裝置①中K鍵閉合時,片刻后可觀察到濾紙a點變紅色
C.裝置②中鐵腐蝕的速率由大到小順序是:只閉合K1>只閉合K3>只閉合K2>都斷開
D.裝置③中當鐵制品上析出1.6g銅時,電源負極輸出的電子數(shù)為0.025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BF3與一定量的水形成(H2O)2·BF3,一定條件下(H2O)2·BF3可發(fā)生如圖轉(zhuǎn)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H2O)2·BF3熔化后得到的物質(zhì)屬于離子晶體
B.(H2O)2·BF3分子間存在著配位鍵和氫鍵
C.BF3是僅含極性共價鍵的非極性分子
D.基態(tài)B原子核外電子的空間運動狀態(tài)有5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酸堿中和滴定是中學化學的定量檢測手段之一。小豆在學習相關(guān)內(nèi)容后,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能不能檢測出家用白醋中醋酸的濃度。于是他設計了以下步驟(假設白醋中只有醋酸能與氫氧化鈉反應):
(1)配制100mL1mol/L氫氧化鈉標準溶液,此過程中需要的玻璃儀器為___。
(2)將___(填儀器名稱)用水洗凈并用氫氧化鈉標準溶液潤洗后,加入氫氧化鈉標準溶液至零刻度,固定在滴定管夾上,用___(填儀器名稱)準確量取20.00ml白醋置于錐形瓶中,并在錐形瓶中加入適量酚酞溶液。
(3)進行滴定。請寫出滴定終點時的現(xiàn)象:___。
(4)多次測定后,平均消耗氫氧化鈉的體積為16.00mL,則白醋中醋酸濃度為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一體積不變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化學反應:Fe2O3(s)+2NH3(g)2Fe(s)+N2(g)+3H2O(g) △H,實驗測得化學平衡時的有關(guān)變化曲線如圖所示。已知:平衡常數(shù)可用平衡分壓代替平衡濃度計算,氣體分壓=氣體總壓×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NH3是正反應的還原劑
B.氣體壓強P2>P1
C.平衡后再充入一定量NH3,則平衡左移,NH3的體積分數(shù)減小
D.M點的平衡常數(shù)K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jù)下面的元素周期表的圖示,回答問題。
(1)全部是金屬元素的區(qū)域為________。
(2)有人認為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不是第ⅣA族的碳元素,而是另一種短周期元素。請你根據(jù)學過的化學知識判斷,這一元素是________(寫元素符號)。
(3)現(xiàn)有甲、乙兩種短周期元素,室溫下,甲元素單質(zhì)在冷的濃硫酸或空氣中,表面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乙元素原子核外M電子層與K電子層上的電子數(shù)相等。
①用元素符號將甲、乙兩元素填寫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對應的位置________。
②甲、乙兩元素相比較,金屬性較強的是________(填名稱),可以驗證該結(jié)論的實驗是________。
a.將在空氣中放置已久的這兩種元素的塊狀單質(zhì)分別放入熱水中
b.將這兩種元素的單質(zhì)粉末分別和同濃度的鹽酸反應
c.將這兩種元素的單質(zhì)粉末分別和熱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
d.比較這兩種元素的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