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根據(jù)實驗1中三組物質不同之處判斷實驗目的;
(2)結合圖2可知,NaCl用量達到0.125 mol時,溶液達到沸騰狀態(tài),再增加NaCl的用量時,溫度不再發(fā)生變化;
(3)根據(jù)圖2當加入0.06 mol NaCl時記錄的溫度進行判斷;
(4)根據(jù)鎂粉、鐵粉與NaCl水溶液共同構成了原電池的角度進行分析.
解答 解:(1)實驗1中三組物質不同之處在于鎂的狀態(tài),故實驗1是研究的是鎂的表面積與速率的關系,
故答案為:鎂的表面積;
(2)根據(jù)圖2可知,NaCl用量達到0.125 mol時,溶液已經(jīng)達到沸騰狀態(tài),當NaCl的用量再增加時,溫度不再發(fā)生變化,所以無需再做,所以C正確,
故答案為:C;
(3)由圖2可見,當加入0.06 mol NaCl時,第15 min記錄的溫度升高值在42℃左右,所以則第15min時混合物的溫度最接近于:42℃+20℃=62℃,則D正確,
故答案為:D;
(4)鎂粉、鐵粉與NaCl水溶液共同構成了原電池,大大促進了Mg的反應,加快了反應的速率,
故答案為:鎂粉、鐵粉與NaCl的水溶液構成了原電池,加快了反應速率.
點評 本題考查了探究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題目難度中等,注意掌握溫度、固體表面積、濃度等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4)中注意構成原電池后對反應速率的影響,試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及化學實驗能力.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V=44.8 | |
B. | 原樣品中Fe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38.89% | |
C. | 濾液A中的陽離子為Fe2+、Fe3+、H+ | |
D. | 樣品中CuO的質量為4.0 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選項 | 實驗操作 | 實驗目的或結論 |
A | C2H5OH濃硫酸170℃共熱, 制得氣體通入酸性KmnO4溶液 | 檢驗制得氣體是否為乙烯 |
B | 向含有少量的FeBr2和FeCl2溶液中 加入適量氯水,再加CCl4萃取分液 | 除去FeCl2溶液中的FeBr2 |
C | 在淀粉溶液中滴加少量市售食鹽配制的溶液 | 鑒別真假碘鹽 |
D | 銀氨溶液中滴入少量組成為C2H4O2的液態(tài) 有機物,水溶微熱,有銀鏡出現(xiàn) | 不能確定該有機物一定是甲酸甲酯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煤的干餾屬于物理變化 | |
B. | 油脂在酸性或堿性條件下的水解反應叫做皂化反應 | |
C. | 石油分餾得到的各餾分都是純凈物 | |
D. | 淀粉和纖維素在一定條件下水解均可得到葡萄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在酸性條件下,CH3CO18OC2H5水解的產(chǎn)物是CH3CO18OH和C2H5OH | |
B. | 用甘氨酸(H2NCH2COOH)和丙氨酸(CH3CHNH2COOH)混合縮合,最多可形成4種二肽 | |
C. | 苯甲醛中混有苯甲酸,加入生石灰,再加熱蒸餾 | |
D. | 將電石與飽和食鹽水反應生成的氣體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若溶液褪色,證明有乙炔生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蘋果酸中能發(fā)生酯化反應的官能團有2種 | |
B. | 蘋果酸能發(fā)生取代反應、消去反應和縮聚反應 | |
C. | 1 mol蘋果酸最多可與1 mol Na2CO3發(fā)生復分解反應 | |
D. | 與蘋果酸官能團種類和個數(shù)均相同的同分異構體還有兩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