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在一定條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氣發(fā)生如下反應:2SO2(g)+O2(g)?2SO3(g);△H<0.
(1)寫出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K=$\frac{{c}^{2}(S{O}_{3})}{{c}^{2}(S{O}_{2})c({O}_{2})}$.
(2)600℃時,在一體積可變的密閉容器中,將二氧化硫和氧氣混合,反應過程中SO2、O2、SO3物質(zhì)的量變化如圖所示,反應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時間段是15min~20min、25min~30min.
(3)據(jù)圖判斷,反應進行至20min時,曲線發(fā)生變化的原因是增大了氧氣的物質(zhì)的量或通入氧氣(用文字表達),10min~15min的曲線變化的原因可能是ab(填寫編號).
a.加了催化劑                 b.縮小容器體積
c.升高溫度                    d.增加SO3的物質(zhì)的量
(4)若在15分鐘時,保持溫度和壓強不變,再充入0.2mol SO3(g),則再次達到平衡時,SO3(g)的物質(zhì)的量與SO2(g)的物質(zhì)的量的比值將不變(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分析 (1)K為生成物濃度冪之積與反應物濃度冪之積的比;
(2)平衡時SO2、O2、SO3物質(zhì)的量不變;
(3)反應進行至20min時,氧氣的物質(zhì)的量突然增大,平衡正向移動,二氧化硫的物質(zhì)的量減小,三氧化硫的物質(zhì)的量增大;10min~15min的曲線斜率大,反應速率加快;
(4)15分鐘時,保持溫度和壓強不變,由圖可知,平衡時SO2、O2、SO3物質(zhì)的量分別為0.16mol、0.08mol、0.04mol,而保持溫度和壓強不變,再充入0.2mol SO3(g),濃度不變,平衡不移動.

解答 解:(1)由2SO2(g)+O2(g)?2SO3(g)可知,K=$\frac{{c}^{2}(S{O}_{3})}{{c}^{2}(S{O}_{2})c({O}_{2})}$,故答案為:$\frac{{c}^{2}(S{O}_{3})}{{c}^{2}(S{O}_{2})c({O}_{2})}$;
(2)平衡時SO2、O2、SO3物質(zhì)的量不變,由圖可知反應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時間段是15min~20min、25min~30min,故答案為:15min~20min、25min~30min;
(3)反應進行至20min時,氧氣的物質(zhì)的量突然增大,平衡正向移動,二氧化硫的物質(zhì)的量減小,三氧化硫的物質(zhì)的量增大,曲線發(fā)生變化的原因是增大了氧氣的物質(zhì)的量或通入氧氣;10min~15min的曲線斜率大,反應速率加快,則a.加了催化劑、b.縮小容器體積均可加快反應速率、且平衡正向移動,c中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d中增大生成物的量,平衡逆向移動,c、d與圖象不符,
故答案為:增大了氧氣的物質(zhì)的量或通入氧氣;ab;
(4)15分鐘時,保持溫度和壓強不變,由圖可知,平衡時SO2、O2、SO3物質(zhì)的量分別為0.16mol、0.08mol、0.04mol,而保持溫度和壓強不變,再充入0.2mol SO3(g),濃度不變,平衡不移動,則再次達到平衡時,SO3(g)的物質(zhì)的量與SO2(g)的物質(zhì)的量的比值將不變,均為1:4,
故答案為:不變.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平衡的計算,為高頻考點,把握K的意義、平衡移動、等效平衡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應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平衡移動與圖象的結合,(4)為解答的難點,題目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洪災過后,飲用水的消毒殺菌成為抑制大規(guī)模傳染性疾病爆發(fā)的有效方法之一.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劑,工業(yè)上將氯氣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
(1)寫出氯堿工業(yè)制取氯氣的化學反應方程式2NaCl+2H2O$\frac{\underline{\;通電\;}}{\;}$2NaOH+H2↑+Cl2
(2)工業(yè)上將氯氣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3)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填化學式)Ca(ClO)2
(4)漂白粉溶于水后,受空氣中的CO2作用,即產(chǎn)生有漂白、殺菌作用的次氯酸,化學反應方程式為Ca(ClO)2+CO2+H2O═CaCO3↓+2HClO.
(5)反應(1)、(2)和反應(4)中,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的是(填編號)(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在一定條件下,xA+yB?zC的反應達到平衡.
(1)已知A、B、C都是氣體,在減壓后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則x、y、z之間的關系是x+y>z
(2)已知C是氣體,且x+y=z,在增大壓強時,如果平衡發(fā)生移動,則逆向向移動.(填“正向”、“逆向”、“無法判斷”)
(3)已知B、C是氣體,當其他條件不變,增大A的物質(zhì)的量時,平衡不移動,則A是固或液態(tài).(填“氣”、“液”、“固”)
(4)加熱后C的質(zhì)量分數(shù)減少,則正反應是放熱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有關油脂的說法錯誤的( 。
A.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高級脂肪酸的甘油酯屬于酯類
B.油脂易溶于水
C.天然油脂大多由混甘酯分子構成的混合物
D.脂肪里飽和烴基的相對含量較大,熔點 較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開發(fā)清潔能源是當今研究的熱點問題.二甲醚(CH3OCH3)在未來可能替代柴油和液化氣作為潔凈液體燃料使用,工業(yè)上以CO和H2為原料生產(chǎn)CH3OCH3.工業(yè)制備二甲醚在催化反應室中(壓力2.0~10.0Mpa,溫度230~280℃)進行下列反應:
①CO(g)+2H2(g)?CH3OH(g)△H1=-99kJ•mol-1
②2CH3OH(g)?CH3OCH3(g)+H2O(g)△H2=-23.5kJ•mol-1
③CO(g)+H2O(g)?CO2(g)+H2(g)△H3=-41.2kJ•mol-1
(1)催化反應室中的總反應3CO(g)+3H2(g)?CH3OCH3(g)+CO2(g),計算△H=-262.7kJ•mol-1.反應原料來自煤的氣化.已知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為K=$\frac{c({H}_{2})•c(CO)}{c({H}_{2}O)}$,每生成1mol H2需要吸收131.3kJ的熱量.寫出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C(s)+H2O(g)=H2(g)+CO(g)△H=+131.3kJ•mol-1
(2)在該條件下,若反應①的起始濃度分別為:c(CO)=0.6mol•L-1,c(H2)=1.4mol•L-1,8min后達到平衡,CO的轉化率為50%,則8min內(nèi)H2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075mol•L-1•min-1
(3)在t℃時,反應②的平衡常數(shù)為400,此溫度下,在1L的密閉容器中加入一定的甲醇,反應到某時刻測得各組分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如下:
物質(zhì)CH3OHCH3OCH3H2O
c(mol•L-10.461.01.0
此時刻v>v(填“>”“<”或“=”),平衡時c(CH3OCH3)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是1.2mol•L-1
(4)在(1)小題中催化反應室的總反應3CO(g)+3H2(g)?CH3OCH3(g)+CO2(g),CO的平衡轉化率a(CO)與溫度、壓強的關系如圖1所示,圖中X代表溫度(填“溫度”或“壓強”)判斷的理由是圖中表明隨著X增大,CO的平衡轉化率減小;如果X表示壓強,壓強增大,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CO的平衡轉化率增大,不符合條件;如果X表示溫度,溫度升高,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CO的平衡轉化率減小,符合條件

(5)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同時進行三個反應,發(fā)現(xiàn)隨著起始投料比$\frac{n({H}_{2})}{n(CO)}$的改變,二甲醚和甲醇的產(chǎn)率(產(chǎn)物中的碳原子占起始CO中碳原子的百分率)呈現(xiàn)如圖2的變化趨勢.試解釋二甲醚產(chǎn)率和甲醇產(chǎn)率變化的原因:當投料比小于1時,隨著c(H2)增大,反應①的平衡正向移動,CO轉化率增大,因此二甲醚和甲醇的產(chǎn)率增大;當投料比大于1時,隨著c(H2)增大,反應③被抑制,c(H2O)增大,最終抑制反應②,因此甲醇的產(chǎn)率繼續(xù)增大而二甲醚的產(chǎn)率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元素及其化合物是化學的重要內(nèi)容.請回答下列問題:
(1)能分別與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氫氣的金屬是B.
A.Mg          B.Al           C.Fe           D.Cu
(2)浸有濃硫酸的紙張變黑,說明濃硫酸具有的性質(zhì)是C.
A.酸性         B.強氧化性     C.脫水性       D.吸水性
(3)下列金屬氧化物中,可作為呼吸面具或潛水艇的氧氣來源的是A.
A.Na2O2        B.Al2O3        C.Fe2O3        D.Na2O
(4)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是D.
A.Cl2          B.SO2          C.CO2         D.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關于常溫下pH=2的醋酸,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c(CH3COOH)=0.01 mol•L-1
B.c(H+)=c(CH3COO-
C.加水稀釋100倍后,溶液pH=4
D.加入CH3COONa固體,可抑制CH3COOH的電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已知幾種元素的性質(zhì)或原子結構的相關敘述如表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元素編號元素性質(zhì)或原子結構的相關敘述
T失去一個電子后,形成與Ne相同的核外電子排布
X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次外層電子數(shù)的2倍
Y其某種單質(zhì)是空氣的主要成分,也是最常見的助燃劑
Z原子核外有3個電子層,最外層比次外層少1個電子
(1)元素X的一種同位素用作相對原子質(zhì)量的標準,這種同位素的原子符號是612C.X的另一種同位素可用來測定文物所屬年代,這種同位素的原子符號是614C.
(2)Y形成的另一種單質(zhì),主要存在于地球的平流層中,被稱作地球生物的保護傘,該單質(zhì)的化學式是O3
(3)元素Z在海水中含量非常高,海水中含Z元素的化合物主要是NaCl(寫化學式).
(4)畫出T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5)由X元素組成的單質(zhì)在Y元素組成的常見單質(zhì)中燃燒,生成的產(chǎn)物是CO2或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有關離子(或物質(zhì))的檢驗及結論,正確的是(  )
A.向某無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現(xiàn),再加入稀鹽酸,沉淀不消失,則該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焰色反應試驗中,透過藍色鈷玻璃,可觀察到Na+離子火焰呈黃色
C.檢驗Na2CO3固體中是否混有NaHCO3,可向固體滴加稀鹽酸,觀察是否產(chǎn)生體
D.用丁達爾效應可鑒別FeCl3溶液和Fe(OH)3膠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