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將CH4設計成燃料電池,其利用率更高,裝置如圖所示(A、B為多孔性碳棒)持續(xù)通入甲烷,在標準狀況下,消耗甲烷體積VL.完成下列問題:
(1)電源的負極為A (填A或B),OH-由A移動.
A.B端移向A端    B. A端移向B端
(2)0<V≤22.4L時,電池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H4+2O2+2KOH═K2CO3+3H2O.
(3)V=33.6L時,溶液中的溶質為K2CO3和KHCO3,物質的量之比是1:2.

分析 燃料電池中,通入燃料的一端為原電池的負極,通入空氣的一端為原電池的正極,陰離子向負極移動,陽離子移向正極,n(KOH)=2mol/L×1L=2mol,可能先后發(fā)生反應①CH4+2O2→CO2+2H2O、②CO2+2KOH=K2CO3+H2O、③K2CO3+CO2+H2O=2KHCO3;根據(jù)甲烷的量計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結合反應方程式判斷反應產(chǎn)物及.

解答 解:(1)燃料電池中,通入CH4的一端(A)為原電池的負極,溶液中OH-向負極區(qū)移動,
故答案為:A;A;
(2)當0<V≤22.4L時,0<n(CH4)≤1mol,則0<n(CO2)≤1mol,只發(fā)生反應①②,且KOH過量,則電池總反應式為CH4+2O2+2KOH=K2CO3+3H2O,
故答案為:CH4+2O2+2KOH═K2CO3+3H2O;
(3)當V=33.6L時,n(CH4)=1.5mol,n(CO2)=1.5mol,則電池總反應式為3CH4+6O2+4KOH=K2CO3+2KHCO3+7H2O,則得到0.5molK2CO3和1molKHCO3的溶液,物質的量之比為:1:2,
故答案為:K2CO3和KHCO3;1:2.

點評 本題考查了燃料電池的工作原理,注意二氧化碳與電解質氫氧化鉀反應量的判斷,計算要求的綜合性較強,難度較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有關有機物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符合同一通式的有機物一定互為同系物
B.乙烷不能使溴水和高錳酸鉀酸性溶液褪色
C.所有的有機物都很容易燃燒
D.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機溶劑中的物質一定是有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氨的催化氧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劑}}{△}$4NO+6H2O,其中,作為氧化劑的物質是O2(填化學式),作為還原劑的物質是NH3(填化學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3.1gNa2O恰好和50mLH2SO4溶液完全反應,該溶液中H2SO4的物質的量濃度為1mol/L,反應后生成的Na2SO4質量為7.1g.(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一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6.在標準狀況下,求3.01×1023個氫氣分子所占的體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反應 A(g)+3B(g)=2C(g)+2D (g)在四種不同情況下的反應速率分別為:
①v(A)=0.25mol/(L•s);   ②v(B)=0.50mol/(L•s);
③v(C)=24mol/(L•min);   ④v(D)=0.40mol/(L•s),
則該反應進行的最慢的為(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設NA為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鋁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67.2LH2時,轉移的電子數(shù)為9NA
B.2L0.5mol/L醋酸鈉溶液中含CH3COO-個數(shù)小于NA
C.28gCO和C2H4的混合氣體中含有的碳原子總數(shù)為1.5NA
D.2molSO2與2molO2在密閉容器中充分反應后,容器內的氣體分子數(shù)為3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分子或離子在指定的分散系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組是( 。
A.水溶液中:K+、Ca2+、C1-、NO${\;}_{3}^{-}$
B.空氣:CH4、CO2、SO2、NO
C.氫氧化鐵膠體:H+、K+、S2-、Br-
D.高錳酸鉀溶液:H+、Na+、SO${\;}_{4}^{2-}$、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某混合氣體通過溴水(使其褪色),再通過灼熱的氧化銅(使其黑色變紅色),再通過無水硫酸銅白色粉末(使其變藍色),再通過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由澄清變渾濁,再變澄清),最后剩余氣體在空氣中點燃,火焰呈藍色,該混合氣體是( 。
A.水煤氣B.焦爐煤氣C.石油液化氣D.高爐煤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