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0.已知下列熱化學方程式:
①H2(g)+$\frac{1}{2}$O2(g)═H2O(l)△H=-285.8kJ•mol-1
②H2(g)+$\frac{1}{2}$O2(g)═H2O(g)△H=-241.8kJ•mol-1
③C(s)+$\frac{1}{2}$O2(g)═CO(g)△H=-110.5kJ•mol-1
④C(s)+O2(g)═CO2(g)△H=-393.5kJ•mol-1
回答下列各問題:
(1)上述反應中屬于放熱反應的是①②③④.
(2)H2的燃燒熱為285.8kJ•mol-1;C的燃燒熱為393.5kJ•mol-1
(3)燃燒10g H2生成液態(tài)水,放出的熱量為1429.0kJ.
(4)CO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為CO(g)+O2(g)═CO2(g)△H=-283.0kJ•mol-1;其燃燒熱△H為-283.0kJ•mol-1

分析 (1)物質的燃燒均為放熱反應;
(2)燃燒熱是指在101kP時,1mol可燃物完全燃燒生成穩(wěn)定的氧化物時所放出的熱量,C元素轉化為CO2,H元素轉化為液態(tài)水,據(jù)此分析;
(3)求出氫氣的物質的量,然后根據(jù)1mol氫氣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時放出285.8KJ的熱量來分析;
(4)根據(jù)蓋斯定律可知,將④-③可得CO的燃燒反應,即可得反應熱.

解答 解:(1)物質的燃燒均為放熱反應,而①②為氫氣的燃燒,③④為C的燃燒,故①②③④均為放熱反應,故答案為:①②③④;
(2)燃燒熱是指在101kP時,1mol可燃物完全燃燒生成穩(wěn)定的氧化物時所放出的熱量,C元素轉化為CO2,H元素轉化為液態(tài)水,故反應①為氫氣的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即氫氣的燃燒熱為285.8kJ•mol-1;反應④為C的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故C的燃燒熱為393.5kJ•mol-1,故答案為:285.8 kJ•mol-1;393.5kJ•mol-1;
(3)10g氫氣的物質的量為5mol,而1mol氫氣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時放出285.8KJ,故5mol氫氣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時放出的熱量為285.8kJ•mol-1×5mol=1429.0 kJ,故答案為:1429.0kJ; 
(4)根據(jù)蓋斯定律可知,將④-③可得CO的燃燒反應為:CO(g)+O2(g)═CO2(g)△H=-283.0 kJ•mol-1,故CO的燃燒熱△H為-283.0 kJ•mol-1.故答案為:CO(g)+O2(g)═CO2(g)△H=-283.0 kJ•mol-1;-283.0 kJ•mol-1

點評 本題考查了燃燒熱的概念和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難度不大,注意掌握蓋斯定律的應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NA 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C2H4 和C3H6的混合物的質量為a g,所含碳氫鍵數(shù)目為$\frac{a{N}_{A}}{7}$
B.標準狀況下,2.24 L 2H35Cl 中所含中子數(shù)為1.8NA
C.50 mL 12 mol•L-1 鹽酸與足量MnO2 共熱,轉移的電子數(shù)為0.3NA
D.1 L O.lmol•L-1的NaHCO3 溶液中HCO3-和CO32-的離子數(shù)之和為0.1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物質中,既含有極性鍵,又含有非極性鍵的是( 。
A.苯(C6H6B.CO2C.Na2O2D.NH4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標準狀況下,1molNa2O2和22.4LCO2反應,轉移電子數(shù)為1mol
B.將鈉投入到CuSO4溶液中,可以置換生成Cu
C.將Na2O2投入到FeSO4溶液中,可生成紅褐色沉淀
D.常溫下銅與稀硫酸不反應,加入KNO3晶體后,可生成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實驗需要0.1mol/LNaOH溶液450ml,根據(jù)溶液配制中情況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jù)計算得知,所需NaOH的質量為2.0g
(2)下列操作對所配濃度有何影響(填寫字母)
偏大的有AC;偏小的有BDEFH;無影響的有G.
A、稱量用了生銹的砝碼;             B、將NaOH放在紙張上稱量;
C、NaOH在燒杯中溶解后,未冷卻就立即轉移到容量瓶中;
D、往容量瓶轉移時,有少量液體濺出   E、未洗滌溶解NaOH的燒杯
F、定容時仰視刻度線                 G、容量瓶未干燥即用來配制溶液
H、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復搖勻,靜置后,液面不到刻度線,再加水至刻度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如圖所示的某有機反應,其反應類型為( 。
A.取代反應B.加成反應C.水解反應D.加聚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自2013年3月我國北方地區(qū)出現(xiàn)了霧霾天氣,其產生的原因說法不一,汽車的尾氣排放被稱為原因之一,有關氮的化合物的研究是一項重要課題.
(1)已知N2(g)+O2(g)=2NO(g)△H=+180.5KJ•mol-1
2CO(g)+O2(g)=2CO2(g)△H=-566.0KJ•mol-1
則加催化劑處理汽車尾氣的熱化學方程是2CO(g)+2NO(g)=2CO2(g)+N2(g)△H=-746.5KJ•mol-1
(2)反應2NO2(g)?2NO(g)+O2(g) 在容積為2.0L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過程中NO2的物質的量隨時間的變化如表
時間(s)010202530
條件A[n(NO2)](mol)0.200.140.130.130.13
條件B[n(NO2)](mol)0.200.100.100.100.10
①條件A與條件B表示的是該反應在某不同條件的反應狀況,該不同條件是B
A.有、無催化劑    B.溫度不同    C.壓強不同    D.容器體積不同
②能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ACE
A.V正(NO2)=V逆(NO)    B.c(NO2)=c(NO)    C.O2的物質的量不變
D.混合氣體的密度不變       E.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
③在條件A從反應開始至10s時,氧氣的平均速率為0.0015mol•L-1•s-1
④在條件B不變保持壓強不變的條件下,向平衡體系里再通入0.15molO2和0.1molNO2,則反應正向(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生活中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會大大增加生態(tài)壓力,一次性紙巾使用后應投入貼有( 。  標志的垃圾桶內.
A.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間接碘量法測定膽礬中銅含量的原理如下:在弱酸性條件下,膽礬中Cu2+與I-作用定量析出I2,I2溶于過量的KI溶液中:I2+I-→I3-,再用c mol/L Na2S2O3標準溶液滴定:2S2O32-+I3-→S4O62-+3I-.(已知氧化性:Fe3+>Cu2+>I2>FeF63-)準確稱取a g膽礬試樣(含有少量Fe3+雜質),置于250mL碘量瓶(帶磨口塞的錐形瓶)中,加50mL蒸餾水、5mL 3mol/L H2SO4溶液,加少量NaF,再加入足量的10% KI溶液,搖勻.蓋上碘量瓶瓶蓋,置于暗處5min,充分反應后,加入指示劑,用Na2S2O3標準溶液滴定,共用去VmL標準液.
(1)硫酸銅溶液與碘化鉀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碘化亞銅)并析出碘,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Cu2++4I-=2CuI↓+I2
(2)Cu2+與I-的反應,若酸度太高,則反應速率很慢,但酸度太低也不行.本實驗中加入少量硫酸的作用是提供酸性條件,抑制Cu2+的水解.
(3)實驗中,在加KI前需加入少量NaF,推測其作用可能是掩蔽Fe3+,防止造成偏大的誤差.
(4)本實驗中用碘量瓶而不用普通錐形瓶以免反應過程中有空氣進入,是因為加蓋磨口塞可防止空氣進入錐形瓶氧化I-,影響I2的量的測定,若用普通錐形瓶進行該實驗,則測定結果偏低(選填“偏高”、“偏低”、“不受影響”).
(5)滴定實驗中所用的指示劑為淀粉溶液,判定滴定終點的現(xiàn)象是當加入最后一滴Na2S2O3標準溶液時,錐形瓶中溶液恰好由藍色轉變?yōu)闊o色且半分鐘不變化.根據(jù)本次實驗結果,該膽礬試樣中銅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ω(Cu)=$\frac{64cV}{10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