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Z、W、R、T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T原子序數(shù)等于X、Y、R原子序數(shù)之和.Z為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X、Z原子核外均有2個未成對電子.Z與R位于同一主族.X、Y、Z、W、R、T中只有兩種金屬元素,且存在下列反應:2W+XZ2 
 點燃 
.
 
X+2WZ
回答下列問題:
(1)X、Y、Z的第一電離能最大的是
 
(用元素符號表示).
(2)在元素R和元素Z形成的常見化合物中,屬于非極性分子的是
 
(填化學式),該分子中中心原子以
 
雜化.
(3)由X、T元素組成的單質(zhì)中一定不存在
 
(填序號).
A、離子晶體      B、分子晶體    C、原子晶體    D、金屬晶體
(4)基態(tài)T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
 

(5)T+能與NH3通過配位鍵結合為[T(NH3n]+.該離子中T+的4s軌道及4p軌道通過sp雜化接受NH3提供的孤電子對.
①[T(NH3n]+中n=
 

②[T(NH3n]+中T+與n個氮原子構成的空間結構呈
 
型.
(6)化合物WZ和NaCl的晶胞結構形似(氯化鈉晶胞結構如圖).

①在WZ中,陽離子和陰離子的配位數(shù)均為
 

②已知WZ的密度為a g/cm3,則WZ中距離最近的陽離子間的距離為
 
 pm(用含a的算式表示,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為NA).
考點:晶胞的計算,位置結構性質(zhì)的相互關系應用
專題:元素周期律與元素周期表專題
分析:X、Y、Z、W、R、T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Z為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則Z是O元素;
X、Z原子核外均有2個未成對電子,且X的原子序數(shù)小于Z,則X是C元素;
Y原子序數(shù)大于X而小于Z,則Y是N元素;
Z與R位于同一主族,且原子序數(shù)小于T,則R是S元素;
T原子序數(shù)等于X、Y、R原子序數(shù)之和,則T是Cu元素;
X、Y、Z、W、R、T中只有兩種金屬元素,且存在下列反應:2W+CO2 
 點燃 
.
 
C+2WO,則該金屬是Mg,所以W是Mg元素,結合分子結構、性質(zhì)分析解答.
解答: 解:X、Y、Z、W、R、T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Z為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則Z是O元素;
X、Z原子核外均有2個未成對電子,且X的原子序數(shù)小于Z,則X是C元素;
Y原子序數(shù)大于X而小于Z,則Y是N元素;
Z與R位于同一主族,且原子序數(shù)小于T,則R是S元素;
T原子序數(shù)等于X、Y、R原子序數(shù)之和,則T是Cu元素;
X、Y、Z、W、R、T中只有兩種金屬元素,且存在下列反應:2W+CO2 
 點燃 
.
 
C+2WO,則該金屬是Mg,所以W是Mg元素,
(1)X、Y、Z分別是C、N、O元素,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電離能隨著原子序數(shù)的增大而呈增大趨勢,但第VA族元素大于相鄰元素,所以這三種元素中第一電離能最大的是N元素,故答案為:N;
(2)在元素R和元素Z形成的常見化合物中,有SO2、SO3,SO3分子中中心原子價層電子對個數(shù)=3+
1
2
×(6-3×2)
=3,所以該分子為平面正三角形結構,正負電荷重心重合,所以屬于非極性分子的是SO3,其中心原子雜化方式為SP2,故答案為:SO3;SP2
(3)由X、T元素組成的單質(zhì)有石墨、金剛石、足球烯、銅,金剛石為原子晶體、足球烯為分子晶體、銅為金屬晶體,所以一定沒有離子晶體,故選A;
(4)T是銅,其原子核外有29個電子,根據(jù)構造原理知,基態(tài)T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故答案為: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
(5)①T+能與NH3通過配位鍵結合為[T(NH3n]+.該離子中T+的4s軌道及4p軌道通過sp雜化接受NH3提供的孤電子對,雜化軌道個數(shù)是2,雜化軌道需要2對孤電子對,每個氨氣分子提供一個孤電子對,所以該離子需要2個配體,所以n=2,故答案為:2;
②[T(NH32]+中中心原子采用sp雜化,所以T+與2個氮原子構成的空間結構呈直線形,故答案為:直線;
(6)①氯化鈉晶胞中氯離子和鈉離子的配位數(shù)都是6,化合物WZ和NaCl的晶胞結構形似,所以該晶胞中離子的配位數(shù)也是6,故答案為:6;
②該晶胞中Mg 2+離子個數(shù)=8×
1
8
+6×
1
2
=4,O 2-個數(shù)=1+12×
1
3
=4,
晶胞體積=
M
NA
×4
ρ
=
40
NA
×4
a
cm3,晶胞的邊長=
3
160
aNA
cm,WZ中距離最近的陽離子間的距離為=
2
×
1
2
×
3
160
aNA
cm=
2
2
×
3
4×40
aNA 
×1010
pm,
故答案為:
2
2
×
3
4×40
aNA 
×1010
點評:本題考查了位置、結構、性質(zhì)關系及相互應用,涉及晶胞的計算、原子雜化方式的判斷、配合物等知識點,同時考查學生綜合運用能力,難點是晶胞的計算,根據(jù)晶胞公式進行解答,題目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分類的正確組合是( 。
氧化物
A 鹽酸 純堿 食鹽 二氧化硫
B 硫酸氫鈉 燒堿 硫酸銅 一氧化碳
C 醋酸 氫氧化鈉 生石灰
D 碳酸 氫氧化鉀 小蘇打 三氧化硫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二甲醚(CH3OCH3)和甲醇(CH3OH)都是高效清潔能源.工業(yè)上利用煤的氣化產(chǎn)物(水煤氣)合成甲醇和二甲醚.回答下列問題:
(1)制備二甲醚最后一步反應由Al2O3催化甲醇脫水合成,反應方程式為
 

(2)已知:CO(g)+2H2(g)═CH3OH (g)△H=-90.1kJ?mol-1
CO(g)的燃燒熱是282.8kJ?mol-1;H2的燃燒熱是285.8kJ?mol-1
寫出表示CH3OH (g) 燃燒熱的熱化學反應方程式
 

(3)二甲醚直接燃料電池比甲醇直接燃料電池更高效,等質(zhì)量的二甲醚和甲醇完全放電轉(zhuǎn)移電子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是
 
.用二甲醚直接燃料電池電解足量飽和食鹽水,當消耗9.2g二甲醚時理論上陰極產(chǎn)生的氣體的體積為
 
L.(標況下)
(4)在合成中伴有水煤氣交換反應:CO(g)+H2O(g)═CO2(g)+H2(g),等物質(zhì)的量的CO(g)和H2O(g)加入密閉容器中反應,平衡時測得結果如下表.
溫度 260℃      280℃ 295℃    310℃
CO轉(zhuǎn)化率 89%      80%  75%     60%
①請解釋CO轉(zhuǎn)化率隨溫度變化的關系
 

②列式計算280℃時平衡常數(shù)
 

③若平衡體系中,測得H2的壓強占總壓的30%,要使體系中CO轉(zhuǎn)化率達到70%,應該使溫度
 
(填“升高”、“降低”、“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近年來我國的航天事業(y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航天發(fā)射時,肼(N2H4)及其衍生物常用作火箭推進劑.
(1)液態(tài)肼作火箭燃料時,與液態(tài)N2O4混合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已知每1g肼充分反應后生成氣態(tài)水放出熱量為a KJ,試寫出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
 

(2)在實驗室中,用N2H4?H2O與NaOH顆粒一起蒸餾,收集114~116℃的餾分即為無水肼.
①在蒸餾過程中不需要的儀器是
 
(填序號字母).
A.酒精燈          B.長直玻璃導管   C.錐形瓶     D.冷凝管
E.牛角管(接液管) F.蒸餾燒瓶       G.酸式滴定管
②除上述必需的儀器外,還缺少的玻璃儀器是
 

(3)肼能使鍋爐內(nèi)壁的鐵銹(主要成分Fe2O3)變成磁性氧化鐵(Fe3O4)層,可減緩鍋爐銹蝕.若反應過程中肼轉(zhuǎn)化為氮氣,則每生成1mol Fe3O4,需要消耗肼的質(zhì)量為
 
g.
(4)磁性氧化鐵(Fe3O4)的組成可寫成FeO?Fe2O3.某化學實驗小組通過實驗來探究一黑色粉末是否由Fe3O4、CuO組成(不含有其它黑色物質(zhì)).探究過程如下:
提出假設:假設1.黑色粉末是CuO;假設2.黑色粉末是Fe3O4;
假設3.
 

設計探究實驗:
取少量粉末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在所得溶液中滴加KSCN試劑.
①若假設1成立,則實驗現(xiàn)象是
 

②若所得溶液顯血紅色,則假設
 
成立.
③為進一步探究,繼續(xù)向所得溶液加入足量鐵粉,若產(chǎn)生
 
的現(xiàn)象,則假設3成立.
有另一小組同學提出,若混合物中CuO含量較少,可能加入鐵粉后實驗現(xiàn)象不明顯.
查閱資料:Cu2+與足量氨水反應生成深藍色溶液,Cu2++4NH3?H2O═Cu(NH342++4H2O.
④為探究是假設2還是假設3成立,另取少量粉末加稀硫酸充分溶解后,再加入足量氨水,若假設2成立,則產(chǎn)生
 
現(xiàn)象;若產(chǎn)生
 
現(xiàn)象,則假設3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用KMnO4氧化密度為1.19g/cm3,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36.5%的 HCl,反應方程式如下:
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1)氧化劑是
 
,氧化產(chǎn)物是
 
(填化學式).
(2)計算所用鹽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
(3)15.8g KMnO4參與反應有多少克HCl被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Ⅰ.一定溫度下,將3mol CO2和2mol H2混合于2L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如下反應:C02(g)+H2(g)?CO(g)+H2O(g)
(1)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K=
 

(2)已知在700℃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1=0.6,在1000℃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2=1.0,則該反應為
 
反應(填“吸熱”或“放熱”).
(3)在1000℃下,某時刻CO2的物質(zhì)的量為2.0mol,則此時v(正)
 
v(逆)(填“>”、“<”或“=”).該溫度下反應達到平衡時,CO2的轉(zhuǎn)化率為
 

Ⅱ.研究NO2、SO2、CO等大氣污染氣體的處理具有重要意義.
(1)已知反應:NO2(g)+SO2(g)?SO3(g)+NO(g)在一定條件下,將NO2與SO2以體積比1:2置于密閉容器中發(fā)生上述反應,下列能說明反映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
 

a.體系壓強保持不變         b.混合氣體顏色保持不變 
c.SO3與NO的體積比保持不變  d.每消耗1mol SO3的同時生成1mol NO2
測得上述反應平衡時NO2與SO2體積比為1:6,則平衡常數(shù)K=
 

(2)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應方程式為CO(g)+2H2(g)?CH3OH(g).CO在不同溫度下的平衡轉(zhuǎn)化率與壓強的關系如圖所示.該反應△H
 
0(填“>”或“<”).實際生產(chǎn)條件控制在250℃、1.3×104kPa左右,選擇此壓強的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人體胃液中含有胃酸(0.2%~0.4%的鹽酸),起殺菌、幫助消化等作用,但胃酸的量不能過多或過少,必須控制在一定范圍內(nèi).當胃酸過多時就會出現(xiàn)“咯酸水”、“燒心”、“胃部隱隱作痛”等癥狀,嚴重時會降低食欲,引起消化不良等.當胃酸過多時,醫(yī)生通常用“小蘇打片”、“胃舒平”給病人治療(小蘇打片的成分是碳酸氫鈉,胃舒平中則含有氫氧化鋁).
(1)寫出用“小蘇打片”治療胃酸過多時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2)有人用土法治療胃酸過多病,方法是:將雞蛋皮洗凈、烤焦、磨細服用.據(jù)說這種療法效果還不錯.請用學過的知識分析其中的化學道理.
 

(3)如果病人同時患有胃潰瘍,此時最好服用胃舒平,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4)氫氧化鈉也能中和胃酸,可以服用少量氫氧化鈉來治療胃酸過多病嗎?
 

(5)寫出NaOH溶液與“小蘇打”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減排的一種方法是:從燃煤電廠或天然氣電廠排放氣中回收CO2,再與CH4熱解爐產(chǎn)生的H2反應生成CH3OH.
CO2(g)+3H2(g)
一定條件
CH3OH(g)+H2O(g)
(1)500℃時,在體積為1L的容積固定的密閉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測得CO2和CH3OH(g)的濃度隨時間變化如圖1所示.

①從反應開始到平衡,氫氣的平均反應速率v(H2)=
 
mol?L-1?min-1
②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
 
(保留一位小數(shù)),平衡時H2的轉(zhuǎn)化率為
 

③已知溫度升高,K值減小.下列措施中能使
n(CH3OH)
n(CO2)
增大的是
 

A.升高溫度          B.充入He(g),使體系壓強增大
C.將H2O(g)從體系中分離  D.再充入1mol CO2和3mol H2
(2)CH3OH作為內(nèi)燃機燃料或通過燃料電池驅(qū)動車輛.可減少CO2排放多達45%.
①已知:
CH3OH(g)+H2O(g)═CO2(g)+3H2(g)△H1=+49.0kJ?mol-1
2H2(g)+O2(g)═2H2O(g)△H=-483.6kJ?mol-1
則反應CH3OH(g)+
1
2
O2(g)═CO2(g)+2H2(g)的△H=
 
kJ?mol-1
②甲醇質(zhì)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已知H+移向通入O2的電極,甲醇進入
 
極(填“正”或“負”),正極發(fā)生的電極反應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弱電解質(zhì)區(qū)別于強電解質(zhì)的理論根據(jù)是( 。
A、溶液的導電性差
B、在溶液中離子與離子間存在電離平衡
C、溶解度小
D、在溶液中存在分子和離子之間的電離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