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A、B、C三種可溶性正鹽,陰、陽離子各不相同,其陰離子的摩爾質(zhì)量依次增大(按A、B、C的順序),將等物質(zhì)的量的A、B、C溶于水,所得溶液中只含有Fe3+、K+、SO42-、NO3-、Cl-五種離子。同時生成一種白色沉淀。請回答下列問題:

(1)經(jīng)檢驗,三種正鹽中還含有下列離子中的一種,該離子是(填字母)_____________

A.Na+ B.Mg2+ C.Cu2+ D.Ag+

(2)三種正鹽的化學式分別是: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

(3)不需要加入任何試劑就能將上述三種正鹽溶液區(qū)分開來,鑒別出來的先后順序為 (填字母)_______。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標準狀況下,22.4L乙醇含有2NA個碳子
B.常溫常壓下,17g羥基含有9NA個電子
C.28g乙烯和丙烯(C3H6)的混合氣體中含有的碳原子數(shù)為2NA
D.1mol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NA個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江西省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已知氣體的密度與它的摩爾質(zhì)量成比。一只氣球若放在空氣(空氣的平均摩爾質(zhì)量是29g/mol)中可靜止不動,那么在相同條件下該氣體放在下列氣體中會下沉的是

A.O2 B.Cl2 C.CO2 D.C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安徽省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NaCl、MgCl2、AlCl3三種溶液與同體積同濃度的AgNO3完全反應,消耗三溶液的體積比為3:2:1,則三種溶液中Cl-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之比為

A.1:1:1 B.1:2:3 C.3:2:1 D.2:3: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安徽省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草酸晶體(H2C2O4•2H2O)100℃開始失水,101.5℃熔化,150℃左右分解產(chǎn)生H2O、CO和CO2。用加熱草酸晶體的方法獲取某些氣體,應該選擇的氣體發(fā)生裝置是(圖中加熱裝置已略去)(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黑龍江大慶一中高一上10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VmL密度為ρg/mL的某溶液,含有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M的溶質(zhì)mg,該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w%,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cmol/L那么下列關系式正確的是( )

A.m=(VρW)/1000 B.c=(1000ρW)/M C.W%=[cM/(10ρ)]% D.C=m/(V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黑龍江大慶一中高一上10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

A.鐵跟稀硫酸反應:2Fe+6H+═2Fe3++3H2↑

B.飽和石灰水跟鹽酸反應:H++OH-═H2O

C.在硫酸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鋇溶液:Ba2++OH-+ H++ SO42-═BaSO4↓+H2O

D.碳酸鈣中加入鹽酸:CO32-+2H+═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蘇省高三上第一次測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實驗原理、方法和結論都正確的是

A.向苯酚鈉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產(chǎn)物為苯酚和Na2CO3

B.向蔗糖中加入濃硫酸,蔗糖變黑,體積膨脹,說明濃硫酸具有脫水性和強氧化性

C.將溴丙烷與足量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加熱,冷卻后加硝酸銀溶液,可檢驗溴元素

D.分別測定0.5 mol·L-1 H3PO4和H2SO4溶液的pH,比較磷和硫元素非金屬性的強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40℃時,在氨-水體系中不斷通入CO2,各種離子的變化趨勢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在pH=9.0時,c(NH4+)>c(HCO3-)>c(NH2COO-)>c(CO32-
B.如圖隨著CO2的通入,$\frac{{c(OH}^{-})}{{c(NH}_{3}•{H}_{2}O)}$不斷減小
C.
在如圖所示不同pH的溶液中一定存在關系:c(NH4+)≥2c(CO32-)+c(HCO3-)+c(NH2COO-
D.在溶液pH不斷降低的過程中,有含NH2COO-的中間產(chǎn)物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