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已知乙醇與濃硫酸加熱到170℃時可生成乙烯:
CH3CH2OH$→_{170℃}^{濃硫酸}$CH2═CH2↑+H2O
某興趣小組利用該反應原理在實驗室制取乙烯并探究乙烯和溴水的加成反應,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實驗發(fā)現(xiàn)升溫過程中A燒瓶內液體漸漸變黑,至170℃時生成氣體速度明顯加快,B中溶液逐漸褪色.實驗完畢后,清洗燒瓶,燒瓶內附著少量黑色顆粒狀物,有刺激性氣味逸出.回答下列問題:
(1)燒瓶A中除加入無水乙醇和濃硫酸外還應加入碎瓷片或沸石,目的是防止液體暴沸
(2)分析使B中溶液褪色的物質,甲同學認為是C2H4,乙同學認為不能排除SO2的作用.
①根據(jù)甲同學的觀點,使B中溶液褪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H2=CH2+Br2→CH2Br-CH2Br,該反應的反應類型是加成反應
②根據(jù)乙同學的觀點,SO2使溶液褪色的反應中,SO2表現(xiàn)出的性質是還原性.

分析 實驗室制取乙烯的原理是CH3CH2OH$→_{170℃}^{濃硫酸}$CH2═CH2↑+H2O,由于為液體的反應,且加熱,為防止液體暴沸,應加入碎瓷片,實驗發(fā)現(xiàn)升溫過程中A燒瓶內液體漸漸變黑,乙醇被碳化,且與濃硫酸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二氧化硫,乙烯和二氧化硫都可與溴水反應,其中二氧化硫表現(xiàn)還原性,以此解答該題.

解答 解:(1)純液體加熱容易暴沸,一般需要加入碎瓷片或沸石防暴沸,故答案為:碎瓷片或沸石;防止液體暴沸;
(2)①根據(jù)甲的觀點,溴水可以使B中溶液褪色,發(fā)生加成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H2=CH2+Br2→CH2Br-CH2Br,
故答案為:CH2=CH2+Br2→CH2Br-CH2Br;加成反應;
②乙根據(jù)現(xiàn)象認為產(chǎn)生了SO2,在B中溴單質可以和二氧化硫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二氧化硫表現(xiàn)還原性,故答案為:還原性.

點評 本題考查實驗室制取乙烯的裝置及乙烯的性質,為高頻考點,側重于學生的分析、實驗能力的考查,難度不大,只要把握住實驗室制取乙烯的原理.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已知一氧化碳與水蒸氣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
則此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CO(g)+H2O(g)=CO2(g)+H2(g)△H=-41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一種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原理示意如圖.下列有關該電池的說法正確的是( 。
A.CH4+H2O$\frac{\underline{\;催化劑\;}}{△}$3 H2+CO,1 mol CH4參加反應轉移12 mol電子
B.電極A為正極
C.電池工作時,CO32-向電極B移動
D.O2在B電極上被還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數(shù)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0.1mol•L-1的NaOH溶液中含Na+數(shù)目為0.1NA
B.標準狀況下,2.24L乙酸中含碳原子數(shù)目為0.2NA
C.12gC60中含質子總數(shù)為6NA
D.0.1molCl2與足量NaOH溶液反應,轉移電子數(shù)目為0.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香豆素是一種天然香料,也可通過下列反應制備:

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該反應屬于加成反應
B.水楊醛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為水楊酸
C.可用新制的Cu(OH)2懸濁液區(qū)別水揚醛和香豆素
D.水楊醛、乙酸肝和香豆素都能發(fā)生水解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二氧化鈰CeO2是一種重要的稀土氧化物.平板電視顯示屏生產(chǎn)過程中產(chǎn)生大量的廢玻璃粉末(含SiO2、Fe2O3、CeO2以及其他少量可溶于稀酸的物質).某課題組以此粉末為原料回收鈰,設計實驗流程如下:

(1)洗滌濾渣A的目的是為了去除Fe3+、Cl-(填離子符號),檢驗濾渣A是否洗滌干凈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滌液,加入KSCN溶液,若不出現(xiàn)紅色,則已洗凈,反之,未洗凈或取最后洗滌液少量,滴加AgNO3,如無白色沉淀,則洗干凈.
(2)第②步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6H++H2O2+2CeO2=2Ce3++O2 ↑+4H2O,濾渣B的主要成分是SiO2
(3)萃取是分離稀土元素的常用方法,已知化合物TBP作為萃取劑能將鈰離子從水溶液中萃取出來,TBP不能(填“能”或“不能”)與水互溶.實驗室進行萃取操作是用到的主要玻璃儀器有分液漏斗、燒杯、量筒等.
(4)取上述流程中得到的Ce(OH)4[M=208g/mol]產(chǎn)品0.500g,加硫酸溶解后,用0.1000mol•L-1FeSO4標準溶液滴定(鈰被還原為Ce3+),消耗20.00mL標準溶液,該產(chǎn)品中Ce(OH)4的質量分數(shù)為83.20%.(保留兩位小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研究NO2、NO、SO2、CO等大氣污染氣體的處理具有重要意義.NO2可用下列反應來處理:
6NO2(g)+8NH3(g)?7N2(g)+12H2O(g)+Q(Q>0).
(1)120℃時,該反應在一容積為2L的容器內反應,20min時達到平衡.10min時氧化產(chǎn)物比還原產(chǎn)物多了1.4g,則0~10min時,平均反應速率υ(NO2)=0.015mol/(L•min),電子轉移了1.2NA 個.
(2)一定條件下上述反應在某體積固定的密閉容器中進行,能說明該反應已經(jīng)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c.
a.c(NO2):c(NH3)=3:4 b.6v(NO2=7v(N2
c.容器內氣體總壓強不再變化 d.容器內氣體密度不再變化
(3)若保持其它條件不變,縮小反應容器的體積后達到新的平衡,此時NO2和N2的濃度之比增大(填增大、不變、減。,NO2的轉化率減小.
(4)一定條件下NO2與SO2可發(fā)生反應,方程式:NO2(g)+SO2(g)?SO3(g)+NO(g)-Q.若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值變大,該反應ad(選填編號).
a.一定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b.平衡移動時,逆反應速率先減小后增大
c.一定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d.平衡移動時,正反應速率先增大后減小
(5)請寫出用NaOH溶液完全吸收含等物質的量的NO、NO2混合氣體的離子方程式NO+NO2+2OH-=2N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向1ml 1mol/L的NaOH的溶液中滴加1~2滴2mol/LMg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2滴0.1mol/LFeCl3溶液,出現(xiàn)紅褐色沉淀,則證明Mg(OH)2的Ksp大于Fe(OH)3
B.由pH=3的CH3COOH溶液和pH=11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后的溶液顯酸性
C.由0.1mol/L的CH3COOH溶液和0.1mol/L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后的溶液顯酸性
D.某物質的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H+)=1×10-a mol/L,若a>7,則該溶液的pH一定為14-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草酸(H2C2O4)溶液與酸性KMnO4溶液反應時,溶液褪色總是先慢后快.某學習小組結合化學反應原理提出猜想與假設,并設計了一系列實驗進行探究.
實驗Ⅰ:在2支試管中分別加入5mL等濃度的H2C2O4溶液,在其中一支試管中先加入少量MnSO4固體再各加入5滴0.1mol•L-1KMnO4溶液.記錄溶液褪色時間,如表1:
試  管未加MnSO4的試管加有MnSO4的試管
褪色時間30s2s
[表1]
實驗Ⅱ:另取2支試管分別加入5mL等濃度的H2C2O4溶液,在其中一支試管中先加入10滴稀硫酸,再各加入5滴0.1mol•L-1 KMnO4溶液.記錄溶液褪色時間,如表2:
試  管未滴加稀硫酸的試管滴加了稀硫酸的試管
褪色時間100s90s
[表2]
實驗Ⅲ:另取3支試管分別加入5mL等濃度H2C2O4溶液,然后在試管中先分別加入10滴、1mL、2mL稀硫酸溶液,再各加入5滴0.1mol•L-1KMnO4溶液,然后置于溫度為65℃的水浴中加熱.記錄溶液褪色時間,如表3:
試  管滴入10滴稀硫酸的試管加入1mL稀硫酸的試管加入2mL稀硫酸的試管
褪色時間70s100s120s
[表3]
(1)實驗Ⅰ得出的結論是Mn2+(或硫酸錳)在反應中起到催化劑的作用,加快了反應速率.
(2)比較實驗Ⅱ、Ⅲ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①②③.
①溫度對該反應速率有影響
②硫酸對草酸和KMnO4溶液的反應有影響
③加入少量硫酸,可促進草酸和KMnO4溶液反應,而加入大量硫酸,反應速率比較小
④在酸性范圍內,pH值越小對反應越有利
(3)寫出草酸溶液與酸性KMnO4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5H2C2O4+2MnO4-+6H+=2Mn2++10CO2↑+8H2O.實驗室利用該反應標定未知濃度H2C2O4溶液,滴定終點的現(xiàn)象是:溶液顏色從無色變?yōu)闇\紫紅色,且30s不改變.滴定完成后仰視讀取KMnO4溶液體積會導致測得H2C2O4溶液的濃度偏大(選填:偏大、偏小、無影響).
(4)有同學根據(jù)查閱的資料提出KMnO4溶液氧化H2C2O4的反應歷程為:

上述實驗中,實驗Ⅰ可證明這個歷程是可信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