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碳酸氫銨受熱分解產(chǎn)生氨氣、水和二氧化碳;濃氨水受熱易揮發(fā)出氨氣;
(2)氨的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該反應屬于放熱反應;
(3)Cu與稀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銅和NO、水;酸性條件下,硝酸根離子和Cu能反應;
(4)先判斷溶液中的溶質,根據(jù)鈉原子守恒計算過氧化鈉的物質的量;鹽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與碳酸氫銨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相同,根據(jù)反應方程式判斷二氧化碳和水及過氧化鈉之間的關系式,從而計算二氧化碳的體積;
(5)二氧化氮和水反應,為防止倒吸可以在裝置E、F之間增加一個防倒吸裝置,銅和硝酸反應的產(chǎn)物一氧化氮以及生成的二氧化氮均有毒,應加一個尾氣吸收裝置.
解答 解:(1)根據(jù)題意:C處鉑絲網(wǎng)加熱至紅熱,再將A處產(chǎn)生的氣體通過B裝置片刻后,撤去C處酒精燈,鉑絲繼續(xù)保持紅熱,F(xiàn)處銅片逐漸溶解,說明有硝酸生成,所以A中獲得的是氨氣,加熱NH4HCO3分解可以產(chǎn)生氨氣,濃氨水受熱易揮發(fā)出氨氣,所以ad正確;
故答案為:ad;
(2)氨在鉑絲網(wǎng)的作用下發(fā)生催化氧化反應生成一氧化氮和水,方程式為: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劑}}{△}$4NO+6H2O;該反應屬于放熱反應,所以撤去酒精燈,鉑絲仍保持紅熱;
故答案為: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劑}}{△}$4NO+6H2O;該反應為放熱反應;
(3)氨在鉑絲網(wǎng)的作用下發(fā)生催化氧化反應生成一氧化氮,被氧氣氧化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通入溶液中生成硝酸,Cu與稀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銅和NO、水,其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3Cu+8H++2NO3-═3Cu2++2NO↑+4H2O;酸性條件下,硝酸根離子和Cu能反應,所以向溶液中加硫酸,硝酸根離子與Cu繼續(xù)反應;
故答案為:d;
(4)水和過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二氧化碳和過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氧氣,將B中固體混合物溶于500mL1mol•L-1 鹽酸中,產(chǎn)生無色混合氣體,溶液呈中性,所以溶液中的溶質是氯化鈉,根據(jù)鈉原子守恒計算過氧化鈉的物質的量,
HCl~NaCl~$\frac{1}{2}$Na2O2
1 $\frac{1}{2}$
1mol•L-1×0.5L 0.25mol
所以過氧化鈉的物質的量為0.25mol.
故答案為:0.25;
(5)二氧化氮和水反應,為防止倒吸可以在裝置E、F之間增加一個防倒吸裝置,銅和硝酸反應的產(chǎn)物一氧化氮以及生成的二氧化氮均有毒,應加一個尾氣吸收裝置,
故答案為:在裝置E、F之間增加一個防倒吸裝置;在裝置F后增加一個尾氣吸收裝置
點評 本題考查了探究物質性質實驗的綜合應用,題目難度較大,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氨氣的制法及化學性質,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充分考查了學生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滴定次數(shù) | 待測液體積(mL) | 標準鹽酸體積(mL) | |
滴定前讀數(shù)(mL) | 滴定后讀數(shù)(mL) | ||
第一次 | 25.00 | 0.50 | 20.40 |
第二次 | 25.00 | 4.00 | 24.1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Fe 與S混合加熱生成FeS | |
B. | Fe與Cl2反應生成FeCl2 | |
C. | 過量的銅與濃硝酸反應有一氧化氮生成 | |
D. | 氯氣具有漂白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向碘化鉀溶液中加入用硫酸酸化的過氧化氫溶液:2I-+H2O2═I2+2OH- | |
B. | 在亞硫酸中加入過量的次氯酸鈉溶液:H2SO3+ClO-═Cl-+2H++SO42- | |
C. | 向Ba(OH)2溶液中加入過量NH4HSO4:Ba2++2OH-+2H++SO42-═BaSO4↓+2H2O | |
D. | Fe2O3溶于過量的氫碘酸中:Fe2O3+6H+═2Fe3++3H2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