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為測定硫酸亞鐵銨(NH4)2SO4•FeSO4•6H2O晶體純度,某學生取mg硫酸亞鐵銨樣品配置成500mL溶液,根據(jù)物質(zhì)組成,甲、乙、丙三位同學設計了如下三個實驗方案,請回答:
(甲)方案一:取20.00mL硫酸亞鐵銨溶液于錐形瓶,用0.1000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進行滴定.
(乙)方案二:取20.00mL硫酸亞鐵銨溶液進行如下實驗.
待測液$\stackrel{足量BaCl_{2}溶液}{→}$ $\stackrel{過濾}{→}$ $\stackrel{洗滌}{→}$ $\stackrel{干燥}{→}$ $\stackrel{稱量}{→}$Wg固體
(1)方案一的離子方程式為5Fe2++MnO4-+8H+=5Fe3++Mn2++4H2O;判斷達到滴定終點的依據(jù)是當最后一滴酸性高錳酸鉀標準溶液滴入時,錐形瓶內(nèi)溶液由黃色變?yōu)闇\紫色,且半分鐘內(nèi)不再恢復原色,說明達到滴定終點;
(2)方案二的離子方程式為SO42-+Ba2+=BaSO4↓;若實驗操作都正確,但方案一的測定結(jié)果總是小于方案二,其可能原因為Fe2+已被空氣部分氧化,如何驗證你的假設取少量硫酸亞鐵銨溶液,加入少量KSCN溶液,若溶液變?yōu)檠t色,說明Fe2+已被空氣部分氧化.
(丙)方案三:(通過NH4+測定)實驗設計圖如所示.取20.00mL硫酸亞鐵銨溶液進行該實驗.

(3)①裝置圖二(填“圖一”或“圖二”)較為合理,判斷理由是氨氣極易溶于水,圖一裝置無法排液體,甚至會出現(xiàn)倒吸.量氣管中最佳試劑是c(填字母編號.如選“圖二”則填此空,如選“圖一”此空可不填).
a.水            b.飽和NaHCO3溶液          c.CCl4
②若測得NH3的體積為VL(已折算為標準狀況下),則該硫酸亞鐵銨晶體的純度為$\frac{392V×500}{2×22.4m×20}$×100%(列出計算式即可,不用簡化)

分析 (1)取20.00mL硫酸亞鐵銨溶液于錐形瓶,用0.1000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進行滴定發(fā)生反應為高錳酸鉀溶液氧化亞鐵離子為鐵離子,結(jié)合電荷守恒和原子守恒書寫離子方程式,利用高錳酸鉀溶液的顏色變化判斷反應終點;
(2)取20.00mL硫酸亞鐵銨溶液加入氯化鋇溶液生成硫酸鋇沉淀,測定沉淀質(zhì)量計算,亞鐵離子具有還原性,易被氧化;檢驗亞鐵離子的氧化產(chǎn)物鐵離子;
(3)①根據(jù)氨氣的溶解性和裝置特點分析;
②根據(jù)氨氣的體積計算氨氣的物質(zhì)的量,根據(jù)N守恒計算出硫酸亞鐵銨的質(zhì)量,進而計算質(zhì)量分數(shù).

解答 解:(1)酸性KMnO4溶液進行滴定發(fā)生反應時高錳酸鉀溶液氧化亞鐵離子為鐵離子,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5Fe2++MnO4-+8H+=5Fe3++Mn2++4H2O,判斷達到滴定終點的依據(jù)是當最后一滴酸性高錳酸鉀標準溶液滴入時,錐形瓶內(nèi)溶液由黃色變?yōu)闇\紫色,且半分鐘內(nèi)不再恢復原色,說明達到滴定終點,
故答案為:5Fe2++MnO4-+8H+=5Fe3++Mn2++4H2O;當最后一滴酸性高錳酸鉀標準溶液滴入時,錐形瓶內(nèi)溶液由黃色變?yōu)闇\紫色,且半分鐘內(nèi)不再恢復原色,說明達到滴定終點;
(2)取20.00mL硫酸亞鐵銨溶液加入氯化鋇溶液生成硫酸鋇沉淀,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SO42-+Ba2+=BaSO4↓,亞鐵離子具有還原性,易被氧化成鐵離子,故測得硫酸亞鐵銨濃度偏小;可檢驗亞鐵離子的氧化產(chǎn)物鐵離子,具體操作為:取少量硫酸亞鐵銨溶液,加入少量KSCN溶液,若溶液變?yōu)檠t色,說明Fe2+已被空氣部分氧化;
故答案為:SO42-+Ba2+=BaSO4↓;Fe2+已被空氣部分氧化;取少量硫酸亞鐵銨溶液,加入少量KSCN溶液,若溶液變?yōu)檠t色,說明Fe2+已被空氣部分氧化;
(3)①氨氣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圖一裝置中導管伸入液面下,易倒吸,用排水法,不合理;圖二裝置中導管在液面以上,符合排液體收集氣體要求,量氣管中液體應不能溶解氨氣,氨氣易溶于水和飽和碳酸鈉溶液,難溶于四氯化碳,故用排四氯化碳法收集;
故答案為:圖二;氨氣極易溶于水,圖一裝置無法排液體,甚至會出現(xiàn)倒吸;c;
②VL氨氣的物質(zhì)的量為:$\frac{VL}{22.4L/mol}$=$\frac{V}{22.4}$mol,m g硫酸亞鐵銨樣品中含N的物質(zhì)的量為$\frac{500ml}{20ml}$×$\frac{V}{22.4}$mol=$\frac{25V}{22.4}$mol,
硫酸亞鐵銨的純度為:$\frac{\frac{25V}{22.4}mol×\frac{1}{2}×392g/mol}{mg}$×100%=$\frac{392V×500}{2×22.4m×20}$×100%,
故答案為:$\frac{392V×500}{2×22.4m×20}$×100%.

點評 本題考查制備實驗方案的設計,綜合性較強,注意結(jié)合題給信息和裝置特點及物質(zhì)的性質(zhì)分析.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短周期元素W、X、Y、Z 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W與Y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和為X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的2倍,Z最外層電子數(shù)等于最內(nèi)層電子數(shù),X、Y、Z的簡單離子的電子層結(jié)構(gòu)相同,W的單質(zhì)是空氣中體積分數(shù)最大的氣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Y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強
B.W的氣態(tài)氫化物比X的穩(wěn)定
C.離子半徑的大小順序:r(W)>r(X)>r(Y)>r(Z)
D.WX2與ZY2中的化學鍵類型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對某些問題的認識正確的是( 。
A.漂白粉和明礬都常用于自來水的處理,二者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
B.在船底鑲嵌鋅塊和將船體與電源負極相連,二者防腐的方法都稱為犧牲陽極的陰極保護法
C.1 mol葡萄糖水解能生成2mol CH3CH2OH和2mol CO2
D.不能用帶玻璃塞的玻璃瓶和酸式滴定管盛取堿液,二者的原因是相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新切開的蘋果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表面會變黃,最終變成褐色,這種現(xiàn)象在食品科學上通常稱為“褐變”. 關(guān)于蘋果褐變的原因有以下兩種說法:
A.蘋果中的Fe2+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成了Fe3+
B.蘋果中的酚類物質(zhì)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了
究竟哪種說法正確,某小組同學通過實驗進行了探究.
實驗用品:蘋果、濃度均為0.1mol•L-1的鹽酸、NaHCO3溶液、Na2SO3溶液,KSCN溶液,去氧蒸餾水.
(1)探究1:
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結(jié)論
在“褐變”后的蘋果上滴上2~3滴
KSCN溶液.

無紅色出現(xiàn)
說法A不正確
(2)探究2:
【查閱文獻】
蘋果中含有多種酚和酚氧化酶,蘋果中酚氧化酶的活性溫度為35℃左右、活性pH約為5.5-7.5.
Ⅱ.酚類物質(zhì)遇FeCl3溶液常發(fā)生顯色反應而呈現(xiàn)一定顏色,如苯酚顯紫色,對苯二酚顯綠色,甲基苯酚顯藍色.
該小組將剛削皮的蘋果切成七塊,分別進行如下實驗.請?zhí)顚懴卤碇邢鄳慕Y(jié)論:
序號實驗步驟現(xiàn)  象結(jié)  論
在一塊上滴加2~3滴FeCl3溶液表面變?yōu)榫G色
對苯二酚
再取兩塊,一塊放置于空氣中,另一塊迅速浸入經(jīng)過去氧的蒸餾水中.前者表面逐漸褐變,后者相當長一段時間內(nèi),無明顯變化.
蘋果褐變與氧氣有關(guān)
另兩塊分別立刻放入沸水和0.1mol•L-1鹽酸中浸泡2min后取出,置于空氣中.相當長一段時間內(nèi),兩塊均無明顯變化.蘋果褐變與酚氧化酶的活性有關(guān)
最后兩塊分別立刻放入濃度均為0.1mol•L-1的NaHCO3和Na2SO3溶液里浸泡2min后取出,置于空氣中.前者經(jīng)過一段時間表面逐漸褐變,后者相當長一段時間內(nèi),無明顯變化.亞硫酸鈉溶液能阻止蘋果褐變
(3)問題分析:
Ⅰ、常溫下,濃度均為0.1mol•L -1 NaHCO3溶液略顯堿性,而NaHSO3溶液卻略顯酸性. NaHSO3溶液略顯酸性是因為亞硫酸氫離子電離大于水解.
Ⅱ、0.1mol•L-1的NaHCO3溶液和Na2SO3溶液的pH相近,Na2SO3溶液卻能阻止蘋果褐變,結(jié)合離子方程式分析原因:亞硫酸鈉的還原性比酚強,消耗了氧氣,保護了酚;2SO32-+O2═2SO42-,
Ⅲ、對探究2中的試驗③所得結(jié)論作進一步解釋酶是蛋白質(zhì),在強酸、強堿或加熱條件下會變性,失去活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二甲苯和四甲苯均有三種
B.乙醇的酯化反應和酯的水解均屬于取代反應
C.乙醇、乙酸均可與金屬鈉反應
D.石油裂解和油脂皂化均是由高分子物質(zhì)生成小分子物質(zhì)的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W、X、Y、Z為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它們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總和為12,W屬于非金屬元素且與X同主族,X+、Y3+均與氖原子電子層結(jié)構(gòu)相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單質(zhì)的還原性:W>X>Y
B.原子半徑:X>Y>Z>W(wǎng)
C.X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比Y的弱
D.化合物XYW4具有強氧化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配平下列化學方程式:
5SO2+2MnO4_+2H2O=5SO42_+2Mn2++4H+
5NH4NO3=2HNO3+4N2↑+9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工業(yè)上可以以煤和水為原料通過一系列轉(zhuǎn)化變?yōu)榍鍧嵞茉礆錃饣蚬I(yè)原料甲醇.
(1)用煤制取氫氣的反應是:C(s)+2H2O(g)?CO2(g)+2H2(g)△H>0
若已知碳的燃燒熱a和氫氣的燃燒熱b不能(填“能”或“不能”)求出上述反應的△H.若能則求出其△H(若不能請說明理由):因為上述反應與氫氣燃燒熱的反應中水的狀態(tài)不同.
(2)工業(yè)上也可以僅利用上述反應得到的CO2和H2進一步合成甲醇,反應方程式為:CO2(g)+3H2(g)═CH3OH(g)+H2O(g)△H<0
①工業(yè)生產(chǎn)過程中CO2和H2的轉(zhuǎn)化率后者大(填“前者大”、“后者大”、“一樣大”或“無法判斷”),為了提高甲醇的產(chǎn)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降低溫度、增大壓強(填兩點).
②在一恒溫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進行上述反應.測得CO2和CH3OH(g)濃度隨時間變化如右圖所示.
。摐囟认碌钠胶獬(shù)為5.33.10min后,保持溫度不變,向該密閉容器中再充入1mol CO2(g)和1mol H2O(g),則平衡正向(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動.
ⅱ.對于基元反應aA+bB═cC+dD而言,其某一時刻的瞬時速率計算公式如下:正反應速率為v=k•c(A)a•c(B)b;逆反應速率為v化學-選修2:化學與技術(shù)=k•c(C)c•c(D)d,其中k、k為速率常數(shù).若將上述反應視為基元反應則在上述條件下k:k=3:16.反應進行到第3min時正逆反應瞬時速率之比為3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工業(yè)上一般以CO和H2為原料合成甲醇,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CO(g)+2H2(g)?CH3OH(g)△H
(1)已知CO(g)、H2(g)的標準燃燒熱分別為-285.8kJ•mol-1,-283.0kJ•mol-1,且CH3OH(g)+$\frac{3}{2}$O2(g)?CO2(g)+2H2O(l)△H=-761kJ/mol;則CO(g)+2H2(g)?CH3OH(g)的△H=-90.8 kJ/mol.
(2)若將等物質(zhì)的量的CO和H2混合氣體充入恒溫恒容密閉容器中進行上述反應,下列事實能說明此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D.
A.容器內(nèi)氣體密度保持不變               B.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不變
C.生成CH3OH的速率與生成H2的速率相等  D.CO的體積分數(shù)保持不變
(3)下列措施中既有利于增大該反應的反應速率又能增大CO轉(zhuǎn)化率的是C.

A.將CH3OH及時從混合物中分離
B.降低反應溫度
C.恒容裝置中充入H2
D.使用高效催化劑
(4)在容積為2L的恒容容器中,分別研究反應在300℃、350℃和400℃三種溫度下合成甲醇的規(guī)律.圖2是上述三種溫度下不同的H2和CO的起始組成比(起始時CO的物質(zhì)的量均為1mol)與CO平衡轉(zhuǎn)化率的關(guān)系.請回答:
①在上述三種溫度中,曲線X對應的溫度是300℃.
②利用圖1中a點對應的數(shù)據(jù),計算出曲線Z在對應溫度下
CO(g)+2H2(g)?CH3OH(g) 的平衡常數(shù)K=16.
(5)其他條件相同時,某同學研究該甲醇合成反應在不同催化劑Ⅰ或Ⅱ作用下反應相同時間時,CO的轉(zhuǎn)化率隨反應溫度的變化情況.請在圖2中補充t℃后的變化情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