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0℃時,在容積4L的密閉氧化爐中,將3.0mol二氧化硫和1.5mol氧氣混合,發(fā)生如下反應:2SO2(g)+O2 (g)?2SO3(g)△H<0.
(1)反應過程中SO2、O2、SO3物質(zhì)的量有如圖1所示的變化.其中10min到15min時,肯定與圖象不相符的變化是ABC.
A.加了催化劑
B.增加SO3的物質(zhì)的量
C.升高溫度
D.縮小容器體積
(2)當t1=15min時反應達平衡,這段時間內(nèi)此反應的平均速率v(SO3)=0.01mol/(L.min),SO2的轉化率為20%,O2的平衡濃度C(O2 )=0.3 mol/L,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K=0.21(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3)改變反應條件時,該反應的時間速率圖象如圖2.

 ①請判斷當t2、t4、t6各時刻采取的措施(假設其他條件不變).
t2:增大生成物(SO3)濃度;t4:減壓;t6:加催化劑.
 ②SO3的百分含量最高的一段時間是A
A.t1~t2           B.t3~t4 C.t5~t6 D.t6~t7
(4)600℃時,若在上述氧化爐中充入2mol二氧化硫、2mol氧氣和1mol三氧化硫發(fā)生反應,此時的化學反應速率是V(正)大于V(逆)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分析 (1)10min到15min時,SO2、O2的物質(zhì)的量減小,且減少的量為2:1,SO3物質(zhì)的量增大,則改變條件使平衡正向移動,以此來解答;
(2)當t1=15min時反應達平衡,這段時間內(nèi)此反應的平均速率v(SO3)=$\frac{△c}{△t}$,SO2的轉化率為$\frac{二氧化硫的變化量}{二氧化硫的起始量}×100%$,O2的平衡濃度C(O2 )=$\frac{氧氣的物質(zhì)的量}{容器的體積}$,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K=$\frac{生成物的濃度冪之積}{反應物濃度冪之積}$;
(3)①t2時正反應速率瞬間不變,逆反應速率增大,然后逆反應速率逐漸減小,正反應速率逐漸增大,直至重新達到平衡,說明t2時加入了加入SO3
t4時正逆反應速率瞬間同時減小,且逆反應速率減小的幅度小于正反應速率,即v(正)<v(逆),平衡向著逆向移動,然后根據(jù)壓強、溫度對該反應的影響判斷此時改變的條件;t6時刻正逆反應速率同時增大,且相等,改變的條件不影響化學平衡,則說明使用了催化劑;
②平衡正向移動SO3的百分含量增加;
(4)根據(jù)濃度商和平衡常數(shù)的大小比較判斷化學反應速率.

解答 解:(1)10min到15min時,SO2、O2的物質(zhì)的量減小,且減少的量為2:1,SO3物質(zhì)的量增大,則改變條件使平衡正向移動,
A.催化劑對平衡移動無影響,故A不選;
B.增加SO3的物質(zhì)的量平衡逆向移動,SO2、O2的物質(zhì)的量增大,故B不選;
C.△H<0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故C不選;
D.2SO2(g)+O2 (g)?2SO3(g)為氣體體積減小的反應,則縮小容器體積,壓強增大平衡正向移動,與圖一致,故D選;
故選ABC;
(2)v(SO3)=$\frac{△c}{△t}$=$\frac{\frac{0.6}{4}}{15}$=0.01mol/(L.min),SO2的轉化率為$\frac{二氧化硫的變化量}{二氧化硫的起始量}×100%$=$\frac{0.6}{3}$=20%,O2的平衡濃度C(O2 )=$\frac{1.2}{4}$=0.3 mol/L,平衡常數(shù)K=$\frac{(\frac{0.6}{4})^{2}}{\frac{1.2}{4}×(\frac{2.4}{4})^{2}}$=0.21,故答案為:0.01mol/(L.min);20%;0.3 mol/L;0.21;
(3)①t2時改變反應條件的瞬間,正反應速率不變,逆反應速率增大,v(正)<v(逆),平衡向著逆向移動,之后逆反應速率逐漸減小,正反應速率逐漸增大,直至重新達到平衡,說明t2時加入了加入生成物SO3,增大看生成物濃度;
t4時改變條件的瞬間,正逆反應速率瞬間都減小,且正反應速率減小的幅度大于正反應速率,導致v(正)<v(逆),平衡向著逆向移動,若是減小壓強,平衡會向著逆向移動,v(逆)>v(正)滿足圖象的變化;若減小溫度,該反應為 放熱反應,平衡向著正向移動,v(正)>v(逆),與圖象變化不相符,所以t3時刻是減小了壓強;
t6時刻,改變條件下后,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大,且v(正)=v(逆),說明改變的反應條件不影響化學平衡,所以改變的條件為:加入催化劑;故答案為:增大生成物(SO3)濃度、減壓、加催化劑;    
②平衡正向移動SO3的百分含量增加,只有t1~t2 平衡正向移動,所以此時A的百分含量最高,故選:A;
(4)Qc=$\frac{(\frac{1+0.6}{4})^{2}}{\frac{2+1.2}{4}×(\frac{2+2.4}{4})^{2}}$=0.165<K,所以平衡正向移動,所以化學反應速率是V(正) 大于V(逆),故答案為:大于.

點評 本題考查平衡常數(shù)、平衡移動、平衡影響因素、反應方向的判斷、化學平衡圖象等,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事實可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釋的是( 。
A.新制的氯水在光照條件下顏色變淺
B.H2、I2、HI平衡混合氣體加壓后顏色變深
C.鋼鐵在潮濕的空氣中容易生銹
D.加入催化劑有利于氨催化氧化的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4.實驗室提純含少量氯化鈉雜質(zhì)的硝酸鉀的過程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操作Ⅰ是過濾,將固體分離除去
B.操作Ⅱ是加熱濃縮,趁熱過濾,除去雜質(zhì)氯化鈉
C.操作Ⅲ是過濾、洗滌,將硝酸鉀晶體從溶液中分離出來
D.操作Ⅰ~Ⅲ總共只需一次過濾操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實驗室中有一未知濃度的稀鹽酸,某學生為測定鹽酸的濃度,在實驗室中進行如下實驗,請完成下列填空:
(1)配制100mL 0.10mol/L NaOH標準溶液.
(2)取20.00mL待測稀鹽酸溶液放入錐形瓶中,并滴加2~3滴酚酞作指示劑,用自己配制的標準NaOH溶液進行滴定.重復上述滴定操作2~3次,記錄數(shù)據(jù)如表.
實驗編號NaOH溶液的濃度
(mol/L)
滴定完成時,NaOH溶液滴入的體積(mL)待測鹽酸溶液的體積
(mL)
10.1022.6220.00
20.1022.7220.00
30.1022.8020.00
①滴定達到終點的現(xiàn)象是加入最后一滴氫氧化鈉溶液,溶液由無色恰好變成淺紅色,且半分鐘內(nèi)不褪色,此時錐形瓶內(nèi)溶液的pH為8.2~10.
②根據(jù)上述數(shù)據(jù),可計算出該鹽酸的濃度約為0.1136mol/L(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③排去堿式滴定管中氣泡的方法應采用操作丙,然后輕輕擠壓玻璃球使尖嘴部分充滿堿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金屬鎢用途廣泛,主要用于制造硬質(zhì)或耐高溫的合金,以及燈泡的燈絲.高溫下,在密閉容器中用H2還原WO3可得到金屬鎢,其總反應為:WO3(s)+3H2(g)$\stackrel{高溫}{?}$W(s)+3H2O(g)
(1)上述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為K=$\frac{{c}^{3}({H}_{2}O)}{{c}^{3}({H}_{2})}$.
(2)某溫度下反應達平衡時,H2與水蒸氣的體積比為2:3,則H2的平衡轉化率為60%
(3)上述總反應過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各階段主要成分與溫度的關系如下表所示:
溫度25℃~550℃~600℃~700℃
主要成分WO3    W2O5     WO2      W
第一階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WO3+H2$\frac{\underline{\;高溫\;}}{\;}$W2O5+H2O;假設WO3完全轉化為W,則三個階段消耗H2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1:4.
(4)已知:溫度過高時,WO2(s)轉變?yōu)閃O2(g):
WO2(s)+2H2(g)?W(s)+2H2O (g)△H=+66.0kJ?mol-1
WO2(g)+2H2(g)?W(s)+2H2O (g)△H=-137.9kJ?mol-1
則WO2(s)?WO2(g),則WO2(s)?WO2 (g) 的△H=+203.9 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青蒿素是烴的含氧衍生物,為無色針狀晶體,易溶于丙酮、氯仿和苯中,在甲醇、乙醇、乙醚、石油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幾乎不溶,熔點為156~157℃,熱穩(wěn)定性差,青蒿素是高效的抗瘧藥.已知:乙醚沸點為35℃.從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之一是以萃取原理為基礎的,主要有乙醚浸取法和汽油浸取法.乙醚浸取法的主要工藝為(圖1):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對青蒿進行干燥破碎的目的是增大青蒿與乙醚的接觸面積,提高青蒿素的浸出率.
(2)操作I需要的玻璃儀器主要有:燒杯、玻璃棒、漏斗,操作Ⅱ的名稱是蒸餾,操作Ⅲ的名稱是濃縮結晶、過濾.
(3)通常用燃燒的方法測定有機物的分子式,可在燃燒室內(nèi)將有機物樣品與純氧在電爐加熱下充分燃燒,根據(jù)產(chǎn)品的質(zhì)量確定有機物的組成.如圖2所示的是用燃燒法確定青蒿素分子式的裝置.
①按上述所給的測量信息,裝置的連接順序應是DCEBA(每個裝置限用一次).
②該實驗裝置可能會產(chǎn)生誤差,造成測定含氧量偏低,改進方法是在裝置A后連接一個防止空氣中的CO₂和水蒸氣進入A的裝置.
③青蒿素樣品的質(zhì)量為28.2g,用合理改進后的裝置進行試驗,稱得A管增重66g,B管增重19.8g,則測得青蒿素的最簡式是C15H22O5
④要確定該有機物的分子式,還必須知道的數(shù)據(jù)是樣品的摩爾質(zhì)量.
(4)某學生對青蒿素的性質(zhì)進行探究.將青蒿素加入含有NaOH、酚酞的水溶液中,青蒿素的溶解量較小,加熱并攪拌,青蒿素的溶解量增大,且溶液紅色變淺,說明青蒿素與D(填字母)具有相同的性質(zhì).
A.乙醇                B.乙酸                 C.葡萄糖                D.乙酸乙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8.數(shù)十年來,化學工作者對碳的氧化物做了廣泛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在高溫高壓下CO具有極高的化學活性,能與多種單質(zhì)或化合物反應.
(1)工業(yè)上常采用水蒸氣噴到灼熱的炭層上實現(xiàn)煤的氣化(制得CO、H2),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H2O=CO+H2
(2)上述煤氣化過程中需向炭層交替噴入空氣和水蒸氣,噴入空氣的目的是讓部分炭燃燒,提供炭與水蒸氣反應所需要的熱量;反應生成的氣體在加熱、催化劑作用條件下可合成液體燃料甲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H2$\frac{\underline{\;一定溫度\;}}{催化劑}$CH3OH.
(3)一定條件下,CO與H2可合成甲烷,反應方程式為:CO(g)+3H2(g)?CH4(g)+H2O (g)該條件下,該反應能夠自發(fā)進行的原因是該反應△H<0.
(4)CO-空氣燃料電池中使用的電解質(zhì)是攙雜了Y2O3的ZrO2晶體,它在高溫下能傳導O2-.該電池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O2+4e-=2O2-
(5)工業(yè)上可通過甲醇羰基化法制取甲酸甲酯,反應方程式為:
CH3OH(g)+CO(g)$?_{加熱}^{催化劑}$HCOOCH3(g)△H=-29.1kJ•mol-1
科研人員對該反應進行了研究,部分研究結果如下:

①根據(jù)反應體系的壓強對甲醇轉化率的影響并綜合考慮生產(chǎn)成本因素,工業(yè)制取甲酸甲酯應選擇的壓強為b.
a.3.5×106Pa   b.4.0×106Pa   c.5.0×106Pa
②實際工業(yè)生產(chǎn)中采用的溫度是80℃,其理由是溫度低于80℃,反應速率較小;溫度高于80℃,升溫對反應速率影響較小,且該反應放熱,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轉化率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化學理論在元素單質(zhì)及其化合物反應中應用廣泛.
(1)在一定條件下,可逆反應mA?nB+pC△H,達到平衡狀態(tài).
①若A、B、C都是氣體,增大壓強,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則m大于n+p(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其他條件不變,加熱后A的質(zhì)量減小,則反應△H大于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某些金屬氧化物(如FexOy)粉末和Al粉在鎂條的引燃下可以發(fā)生鋁熱反應,下列反應速率(v)和溫度(T)的關系示意圖中與鋁熱反應最接近的是c(填序號).

(3)一定溫度下,發(fā)生反應:FeO(s)+CO(g)?Fe(s)+CO2(g)△H.已知該反應在不同溫度下的平衡常數(shù)如表:
溫度/℃10001100
平衡常數(shù)0.680.50
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反應的△H<0(填“>”、“<”或“=”).
②T℃時,將FeO(s)和CO(g)各3.0mol加入10L的密閉容器中,反應達到平衡后,測得CO轉化率為w1,c(CO2)=0.15mol•L-1,則溫度T低于(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000,若此時保持其它條件不變再充入2.0mol CO(g),再達平衡時測得CO轉化率為w2,則w1=w2(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甲、乙是兩種常見短周期元素的單質(zhì),有關物質(zhì)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若C為酸性氣體,則B可能具有兩性
B.若C是堿性氣體,則B一定是堿
C.若B、C是兩種酸,則B、C一定都是一元酸
D.以上3個轉變可能都是氧化還原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