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是化學研究的基礎(chǔ).
(1)工業(yè)上常用電解熔融NaCl的方法制取金屬鈉,NaCl熔化時破壞離子鍵的過程屬于
 
(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
(2)實驗室中,加熱熔融NaOH時,選用鐵坩堝而不使用瓷坩堝,其原因為
 
(用化學方程式解釋)
(3)關(guān)于下列各裝置圖的敘述正確的是
 
(填序號)

A.裝置①可完成多種氣體的發(fā)生、凈化和收集,如銅屑與稀硝酸反應
B.裝置②中,a為正極,d為陽極
C.裝置③可用于收集H2、NH3、Cl2,、HCl、NO2
D.裝置④能用于測量氣體體積
(4)冶煉銅的反應為8CuFeS2+21O2=8Cu+4FeO+2Fe2O3+16SO2上述冶煉過程產(chǎn)生大量SO2.下列處理SO2的方案中合理的是
 
(填代號).
a.高空排放    b.用于制備硫酸  c.用純堿溶液吸收制Na2SO3 d.用濃硫酸吸收.
考點:實驗裝置綜合,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zhì),硅和二氧化硅
專題:
分析:(1)NaCl熔化的過程為物理過程,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
(2)瓷坩堝中的二氧化硅和強堿反應,坩堝被腐蝕;
(3)A、銅屑與稀硝酸反應需要加熱;
B、與直流電源正極相連的極為陽極,電子流向與電流流向相反;
C、此裝置用于排空氣法收集氣體;
D、測量氣體體積集氣瓶中應裝滿水;
(4)冶煉過程中產(chǎn)生大量SO2可制備硫酸或利用堿液吸收.
解答: 解:(1)NaCl熔化的過程為物理過程,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只存在離子鍵的斷裂,沒有生成新的化學鍵,屬于物理變化,故答案為:物理變化;
(2)瓷坩堝中的二氧化硅和強堿反應,酸性氧化物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二氧化硅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硅酸鈉和水,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SiO2+2NaOH═Na2SiO3+H2O,
故答案為:SiO2+2NaOH=Na2SiO3+H2O;
(3)A、銅屑與稀硝酸反應需要加熱,此反應不能加熱,故錯誤;
B、與直流電源正極相連的極為陽極,電子流向與電流流向相反,b為正極,故錯誤;
C、此裝置用于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故正確;
D、測量氣體體積集氣瓶中應裝滿水,故錯誤,
故選C;
(4)冶煉過程中產(chǎn)生大量SO2可制備硫酸或利用堿液吸收,與濃硫酸不反應,也不能直接排放,故答案為:bc.
點評:本題考查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本質(zhì)、電解池原理、污染氣體處理等,題目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已知反應:
現(xiàn)有物質(zhì)B-I的轉(zhuǎn)化關(guān)系如圖:

若B的分子式為C8H8O,其苯環(huán)上的一元取代物只有兩種;G為高分子化合物.請回答下列問題:
(1)反應②的反應類型是
 

(2)寫出有關(guān)物質(zhì)的結(jié)構(gòu)簡式:F
 
,I
 

(3)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B→C
 
;C+D→H
 

(4)C的同分異構(gòu)體且屬于酯類的芳香族化合物共有6種,以下已有三種,請寫出另三種同分異構(gòu)體的結(jié)構(gòu)簡式:、、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表是50mL稀硫酸與0.10g某金屬反應的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上述數(shù)據(jù),回答下列問題:
實驗序號金屬
狀態(tài)
c(H2SO4
/mol?L-1
溶液溫度/℃金屬消失
的時間/s
反應前反應后
10.72036250
20.82035200
3粉末0.8203525
41.0?35125
51.0355050
(1)實驗2和3表明,
 
 對反應速率有影響.結(jié)論:
 
,反應速率越快.
(2)實驗4中“?”處的溫度分別是
 
℃.
(3)僅表明反應物濃度對反應速率產(chǎn)生影響的實驗有
 
(填實驗序號).
(4)本實驗中影響反應速率的其他因素還有
 
,其實驗序號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混合物的除雜方法與發(fā)生反應的類型均正確的是( 。
 混合物加入試劑或方法反應類型
A除去O2中的CO通入熾熱的CuO中化合反應
B除去CO2中的HCl通入飽和NaHCO3溶液中中和反應
C除去CaCO3中的Na2CO3溶解、加入BaCl2溶液復分解反應
D除去NaCl中的Na2CO3加入適量鹽酸、蒸發(fā)復分解反應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閱讀下列實驗內(nèi)容,根據(jù)題目要求回答問題.
某學生為測定未知濃度的硫酸溶液,實驗如下:以0.14mol?L-1的NaOH溶液滴定上述稀H2SO4 25.00mL,滴定終止時消耗NaOH溶液15.00mL.
(1)該學生用標準0.14mol?L-1NaOH溶液滴定硫酸的實驗操作如下:
A、檢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B、用蒸餾水洗干凈滴定管
C、取下堿式滴定管用標準的NaOH溶液潤洗后,將標準液注入堿式滴定管刻度“0”以上2-3cm處,再把堿式滴定管固定好,調(diào)節(jié)液面至刻度“0”或“0”刻度以下
D、用待測定的溶液潤洗酸式滴定管
E、用酸式滴定管取稀H2SO4 25.00mL,注入錐形瓶中,加入指示劑.
F、把錐形瓶放在滴定管下面,瓶下墊一張白紙,邊滴邊搖動錐形瓶直至滴定終點,記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G、另取錐形瓶,再重復操作一次
①該滴定操作中應選用的指示劑是
 
;
②在F操作中如何確定終點?
 

(2)用標準NaOH溶液滴定時,應將標準NaOH溶液注入
 
(選填“甲”或“乙”)中.
(3)堿式滴定管用蒸餾水潤洗后,未用標準液潤洗導致滴定結(jié)果(填“偏小”、“偏大”或“恰好合適”)
 

(4)觀察堿式滴定管讀數(shù)時,若滴定前仰視,滴定后俯視,則結(jié)果會導致測得的稀H2SO4溶液濃度測定值
 
(選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常溫下,把0.1mol?L-1HA溶液(已知其pH=3)和0.05mol?L-1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混合溶液的pH=5,則下列表示混合溶液中粒子濃度關(guān)系不正確的是( 。
A、c(A-)>c(Na+
B、c(HA)<c(A-
C、c(Na+)>c(OH-
D、c(HA)+c(A-)=0.1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化學科研小組研究在其他條件不變時,改變某一條件對A2(g)+3B2(g)?2AB3(g)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影響,得到如下圖所示的變化規(guī)律(圖中T表示溫度,n表示物質(zhì)的量),據(jù)此可得出的判斷結(jié)論不正確的是( 。
A、達到平衡時A2的轉(zhuǎn)化率大小為:c>b>a
B、a、b、c三點的平衡常數(shù)相同
C、該反應一定是放熱反應,且T2<T1
D、b點時,平衡體系中A、B原子數(shù)之比一定是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我國化工專家侯德榜發(fā)明的侯氏制堿法的化學原理是將二氧化碳通入氨水的氯化鈉飽和溶液中,其化學反應方程式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1)在實驗室中利用上述原理從反應所得溶液中分離出碳酸氫鈉晶體,應選用如圖裝置中的
 


(2)實驗所得碳酸氫鈉晶體中,可能含有的雜質(zhì)離子有Cl-和NH4+,實驗室鑒定Cl-所選用的試劑是
 
、
 
,鑒定另一種雜質(zhì)離子的方法是
 
(填序號).
A.加水,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
B.加氫氧化鈉溶液,加熱,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
C.加氫氧化鈉溶液,加熱,滴入酚酞試劑
D.加氫氧化鈉溶液,加熱,滴入紫色石蕊試劑
(3)碳酸氫鈉晶體受熱分解可得到純堿,其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常溫下,pH=3的鹽酸與pH=11的氨水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相同
B、滴定相同體積和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鹽酸和醋酸,消耗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燒堿溶液的體積相同
C、0.1 mol/L的Na2CO3溶液和0.01 mol/LNaHCO3溶液中離子種類相同,而且都滿足關(guān)系式:c(Na+)=c(HCO3-)+2c(CO32-)+c(OH-)-c(H+
D、常溫下,pH值之和為14的醋酸和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溶液pH>7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