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金屬鋁在酸性或堿性溶液中均可與NO3-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轉化關系如下:

已知,氣體D和F反應可生成鹽,氣體D和A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淀.
請回答下列問題:
(1)A和B兩溶液混合產(chǎn)生白色沉淀,該白色沉淀的化學式為Al(OH)3
(2)C、E排入大氣中會造成大氣污染,在催化劑存在下,D可以將C、E轉化為無毒的氣態(tài)單質(zhì),該單質(zhì)的電子式為
(3)完成并配平下列離子方程式:
8Al+3NO3-+5OH-+2H2O=8AlO2-+3NH3
(4)過量D的水溶液與A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3NH3.H2O+Al3+=Al(OH)3↓+3NH4+
(5)D→C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劑}}{△}$4NO+6H2O.
(6)除去氣體C中的雜質(zhì)氣體E的化學方法:3NO2+H2O=2HNO3+NO(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7)Al與NO3-在酸性條件下反應,Al與被還原的NO3-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是1:1.

分析 金屬鋁在酸性或堿性溶液中均可與NO3-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由轉化關系圖可知,在酸性環(huán)境下,反應生成鋁鹽和一氧化氮,堿性環(huán)境下生成偏鋁酸鹽和氨氣,氨氣催化氧化可以生成一氧化氮和水,一氧化氮可以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氮,故A為硝酸鋁,B為偏鋁酸鹽,C為NO,D為氨氣,E為二氧化氮,F(xiàn)為硝酸,然后結合元素化合物性質(zhì)及化學用語來解答.

解答 解:金屬鋁在酸性或堿性溶液中均可與NO3-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由轉化關系圖可知,在酸性環(huán)境下,反應生成鋁鹽和一氧化氮,堿性環(huán)境下生成偏鋁酸鹽和氨氣,氨氣催化氧化可以生成一氧化氮和水,一氧化氮可以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氮,故A為硝酸鋁,B為偏鋁酸鹽,C為NO,D為氨氣,E為二氧化氮,F(xiàn)為硝酸,
(1)可溶性的鋁鹽可以和偏鋁酸鹽發(fā)生反應生成氫氧化鋁白色沉淀,發(fā)生6H2O+3AlO2-+Al3+=4Al(OH)3↓,故答案為:Al(OH)3
(2)氨氣可以和一氧化氮或是二氧化氮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無毒氣體氮氣,氮氣是氮原子之間通過共用電子對形成的單質(zhì),電子式為,
故答案為:;
(3)金屬鋁在堿性環(huán)境下可以和硝酸跟反應生成偏鋁酸鹽和氨氣,由電子、電荷守恒可知,離子反應為8Al+3NO3-+5OH-+2H2O=8AlO2-+3NH3↑,
故答案為:8;3;5;2;8AlO2-;3NH3
(4)過量D溶液與A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3NH3.H2O+Al3+=Al(OH)3↓+3NH4+,故答案為:3NH3.H2O+Al3+=Al(OH)3↓+3NH4+
二氧化氮可以和水發(fā)生反應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3NO2+H2O═2HNO3+NO,可以用水除去一氧化氮中的二氧化氮,故答案為:3NO2+H2O═2HNO3+NO;
(5)D→C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劑}}{△}$4NO+6H2O,故答案為: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劑}}{△}$4NO+6H2O;
(6)二氧化氮與水反應生成NO,則利用水洗氣可除雜,即除去氣體C中的雜質(zhì)氣體E的化學方法為3NO2+H2O=2HNO3+NO,故答案為:3NO2+H2O=2HNO3+NO;
(7)Al與NO3-在酸性條件下反應,金屬鋁被氧化為三價的鋁離子,失去電子3mol,硝酸根被還原為一氧化氮,得到電子也是3mol,根據(jù)電子守恒,Al與被還原的NO3-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是1:1,故答案為:1:1.

點評 本題考查無機物的推斷,為高頻考點,側重Al及其化合物轉化的考查,把握發(fā)生的氧化還原反應推斷各物質(zhì)為解答的關鍵,題目綜合性較強,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以下幾個熱化學方程式,表示碳或氫氣燃耗熱的熱化學方程式是( 。
A.C(s)+O2(g)═CO(g)△H=110.5 kJ/mol
B.C(s)+O2(g)═CO2(g)△H=-393.5 kJ/mol
C.2H2(g)+O2(g)═2 H2O(l)△H=-571.6 kJ/mol
D.H2(g)+O2(g)═H2O(g)△H=-241.8 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針對網(wǎng)絡上流傳的隔夜熟肉中因亞硝酸鈉(NaNO2)含量嚴重超標而不能食用的說法,某興趣小組開展如下探究活動:
活動一:查閱資料,NaNO2有毒,具有氧化性和還原性,NaNO2溶液顯堿性,肉類在放置過程中,NaNO3逐漸轉化為NaNO2,國家規(guī)定肉制品中NaNO2含量不能超過30mg/kg.
活動二:鑒別NaNO2與食鹽
(1)NaNO2與食鹽的外觀相似,易被當成食鹽誤用,可用食醋、淀粉和KI溶液鑒別.能使混合溶液變藍的是NaNO2,同時產(chǎn)生一種無色氣體,該氣體遇空氣即變?yōu)榧t棕色,生成該無色氣體的離子方程式為2NO2-+4CH3COOH+2I-=2NO↑+I2+4CH3COO-+2H2O.
活動三:探究NaNO3與NaNO2的相互轉化
(2)制取NaNO2與NaNO3混合溶液的裝置示意圖如圖
已知:2NO2+2NaOH=NaNO2+NaNO3+H2O
①水不能作為裝置II中的試劑,理由是NO2與水反應生成NO,會污染空氣.
②裝置III中反應完全后,接下來的操作是先打開a,再關閉b.
(3)將NaNO2與NaNO3混合溶液露置于空氣,隔夜后,測得溶液的pH減小,原因可能是2NaNO2+O2=2NaNO3(用化學方程式解釋).
活動四:檢測熟肉中NaNO2含量的變化
(4)分別從 1000g剛煮熟的肉和 1000g隔夜熟肉中提取NaNO3與NaNO2后,配成溶液,再分別用0.00500mol/L的高錳酸鉀(酸性)溶液滴定,剛煮熟的肉消耗12.00mL,隔夜肉消耗20.00mL,(已知:2MnO4+5NO2+6H+=2Mn2++5NO3+3H2O)
①滴定終點的判斷依據(jù)為當?shù)稳胱詈笠坏螛藴室簳r,錐形瓶內(nèi)的溶液變紅,且在30秒內(nèi)不褪色
②隔夜熟肉中NaNO2的含量是17.3mg/kg(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活動五:綜合其它實驗和查閱資料獲知,熟肉在細菌等作用下,NaNO3部分轉化為NaNO2但只要保存得當,隔夜仍可食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對糖類、油脂和蛋白質(zhì)三大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植物油不能發(fā)生水解反應
B.淀粉水解的最終產(chǎn)物是麥芽糖
C.蔗糖水解產(chǎn)物只有葡萄糖
D.蛋白質(zhì)溶液遇CuSO4后產(chǎn)生的沉淀置于水中不能重新溶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的5種主族元素,其中元素A、E的單質(zhì)在常溫下呈氣態(tài),元素B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其電子層數(shù)的2倍,元素C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徑最大,元素D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金屬材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元素B的化合物可以用來做焰火材料
B.化合物AE與CE含有相同類型的化學鍵
C.工業(yè)上常用電解法制備元素C、D、E的單質(zhì)
D.元素B、D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之間可能發(fā)生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如圖是氯化銫晶體的晶胞結構示意圖(晶胞是指晶體中最小的重復單元),其中黑球表示氯離子、白球表示銫離子.已知晶體中2個最近的銫離子的核間距離為a cm,氯化銫的摩爾質(zhì)量為M g/mol,則氯化銫晶體的密度為( 。
A.$\frac{2M}{{N}_{A}{a}^{3}}$g/cm3B.$\frac{M}{2{N}_{A}{a}^{3}}$g/cm3C.$\frac{M}{{N}_{A}{a}^{3}}$g/cm3D.$\frac{M{a}^{3}}{{N}_{A}}$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分類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簡單易行的科學方法,人們在認識事物時可以采取多種分類方法.下列關于KMnO4的分類不正確的是(  )
A.化合物B.氧化物C.無機物D.鉀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電解裝置如圖所示,圖中B裝置盛有1L2mol•L-1的Na2SO4溶液,A裝置盛有1L2mol•L-1的AgNO3溶液,通電后,濕潤的淀粉KI試紙的C端變藍色,電解一段時間后,試回答:
(1)A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AgNO3+2H2O$\frac{\underline{\;通電\;}}{\;}$4Ag+O2↑+4HNO3
(2)在B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Cu棒周圍開始時變藍色,石墨上有氣泡產(chǎn)生,一段時間后,U形管B的底部有沉淀.
(3)室溫下,若從電解開始到時間為t時,A、B裝置中共收集到氣體0.168L(標準狀況).且電解過程中無其他副反應發(fā)生,且溶液體積變化忽略不計,則在t時刻,A溶液的pH為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實驗室制取下列氣體,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氣體是( 。
A.NO2B.NOC.H2D.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