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7.利用I2O5可消除CO污染或定量測定CO,反應為:
5CO(g)+I2O5(s)?5CO2(g)+I2(s);△H 1
(1)已知:2CO(g)+O2(g)?2CO2(g);△H 2
2I2(s)+5O2(g)?2I2O5(s);△H 3
則△H 1=2.5△H2-0.5△H3(用含△H 2和△H 3的代數(shù)式表示).
(2)不同溫度下,向裝有足量I2O5固體的2L恒容密閉容器中通入2molCO,測得CO2的體積百分數(shù)φ(CO2)隨時間t變化曲線如圖.請回答:
①從反應開始至a點時,CO的平均反應速率為v(CO)=0.6mol•L-1•min-1,
b點時化學平衡常數(shù)的表達式Kb=$\frac{{c}^{5}(C{O}_{2})}{{c}^{5}(CO)}$.
②d點時,溫度不變,若將容器體積壓縮至原來的一半,請在圖中補充畫出CO2體積分數(shù)的變化曲線.
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B.(填字母序號)
A.容器內氣體密度不變,表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
B.兩種溫度下,c點時體系中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相等
C.增加I2O5的投料量有利于提高CO的轉化率
D.b點和d點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Kb<Kd

分析 (1)已知:①2CO(g)+O2(g)?2CO2(g);△H 2
②2I2(s)+5O2(g)?2I2O5(s);△H 3
根據(jù)蓋斯定律,①×$\frac{5}{2}$-②×$\frac{1}{2}$可得:5CO(g)+I2O5(s)?5CO2(g)+I2(s);
(2)①a點時二氧化碳體積分數(shù)為0.3,反應前后氣體物質的量不變,則CO2的物質的量為2mol×0.3=0.6mol,由方程式可知轉化的CO為0.6mol,再根據(jù)v=$\frac{△c}{△t}$計算v(CO);
化學平衡常數(shù)是指:一定溫度下,可逆反應到達平衡時,生成物的濃度系數(shù)次冪之積與反應物的濃度系數(shù)次冪之積的比,固體、純液體不需要在化學平衡常數(shù)中寫出;
②d點時,溫度不變,若將容器體積壓縮至原來的一半,反應前后氣體體積不變,平衡不移動,CO2體積分數(shù)不變;
③A.所反應進行容器內氣體質量增大,容器內氣體密度增大,密度不變表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
B.兩種溫度下,c點時體系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shù)相等,而兩種溫度下體系中CO2、CO的物質的量之比相等;
C.I2O5為固體,增大其投料量不影響平衡移動;
D.平衡時b點二氧化碳體積分數(shù)大,由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可知b點平衡常數(shù)更大.

解答 解:(1)已知:①2CO(g)+O2(g)?2CO2(g)△H 2
②2I2(s)+5O2(g)?2I2O5(s)△H 3
根據(jù)蓋斯定律,①×$\frac{5}{2}$-②×$\frac{1}{2}$可得:5CO(g)+I2O5(s)?5CO2(g)+I2(s),則△H 1=2.5△H2-0.5△H3
故答案為:2.5△H2-0.5△H3;
(2)①a點時二氧化碳體積分數(shù)為0.3,反應前后氣體物質的量不變,則CO2的物質的量為2mol×0.3=0.6mol,由方程式可知轉化的CO為0.6mol,故v(CO)=$\frac{\frac{0.6mol}{2L}}{0.5min}$=0.6mol•L-1•min-1;
b點時化學平衡常數(shù)的表達式Kb=$\frac{{c}^{5}(C{O}_{2})}{{c}^{5}(CO)}$,
故答案為:0.6mol•L-1•min-1;$\frac{{c}^{5}(C{O}_{2})}{{c}^{5}(CO)}$;
②d點時,溫度不變,若將容器體積壓縮至原來的一半,反應前后氣體體積不變,平衡不移動,CO2體積分數(shù)不變,如圖所示:,
故答案為:;
③A.所反應進行容器內氣體質量增大,容器內氣體密度增大,密度不變表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A正確;
B.兩種溫度下,c點時體系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shù)相等,而兩種溫度下體系中CO2、CO的物質的量之比相等,則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相等,故B正確;
C.I2O5為固體,增大其投料量不影響平衡移動,CO的轉化率不變,故C錯誤;
D.平衡時b點二氧化碳體積分數(shù)大,由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K=$\frac{{c}^{5}(C{O}_{2})}{{c}^{5}(CO)}$可知b點平衡常數(shù)更大,故D錯誤,
故選:AB.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平衡計算與影響因素、反應速率計算、平衡常數(shù)、反應熱計算等,需要學生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并靈活應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在100mL 3mol/L HN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銅粉,銅粉完全溶解后溶液質量增加了2.64g.(假設溶液體積不變).求:
(1)生成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896mL
(2)溶解Cu的質量3.84 g
(3)反應后溶液中H+的物質的量濃度為1.4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過程中熵增大的是( 。
A.氫氣與氧氣化合生成液態(tài)水B.氯化鈉固體溶于水
C.氧化鐵變成Fe2O3D.水由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在一固定容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加入4mol的N2和12mol的H2,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
N2(g)+3H2(g)?2NH3(g)△H<0
(1)若在5min時反應達到平衡,此時測得NH3的物質的量為4mol.則前5min的平均反應速率v(N2)=0.2mol/(L•min).平衡時H2的轉化率為50%.該溫度下的平衡常數(shù)K1=$\frac{4}{27}$(用分數(shù)表示);若反應開始時,將1molN2和3molH2通入到該容器,再達新平衡時的平衡常數(shù)為K2,則K2=K1(填“>”、“<”或“=”)
(2)平衡后,若要提高H2的轉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C.
A.加了催化劑B.充入一定量的Ne
C.降低反應體系的溫度D.再充入2mol的Ne和6mol的H2
(3)其化學平衡常數(shù)K與溫度T的關系如表所示:
T/℃200300400
KK1K20.5
請完成下列問題:
①試比較K1、K2的大小,K1>K2(填“>”、“<”或“=”).
②400℃時,反應2NH3(g)?N2(g)+3H2(g)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為2,2L的容器中,當測得NH3、N2和H2物質的量分別為6mol、4mol和2mol時,則該反應的v(N2減>v(N2(填“>”、“<”或“=”).
(4)根據(jù)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理論,聯(lián)合合成氨的生產實際,你認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C
A.化學反應速率理論可指導怎樣在一定時間內快出產品
B.勒夏特列原理可指導怎樣使用有限原料多出產品
C.催化劑的使用是提高產品產率的有效方法
D.正確利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反應限度理論都可以提高化工生產的綜合經濟效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水煤氣(CO和H2)是重要燃料和化工原料,可用水蒸氣通過熾熱的炭層制得:C (s)+H2O(g)?CO (g)+H2 (g)△H=+131.3kJ•mol-1
(1)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的表達式為K=$\frac{c(CO)×c({H}_{2})}{c({H}_{2}O)}$,升高溫度K將減。ㄌ睢霸龃蟆、“減小”或“不變”).
(2)上述反應達到平衡后,將體系中的C (s)全部移走,平衡不移動(填“向左移”、“向右移”或“不移動”).
(3)上述反應在t0時刻達到平衡(如圖),若在t1時刻縮小容器體積,請在圖中繼續(xù)畫出t1時刻之后正、逆反應速率(ν、ν)隨時間的變化:
(4)一定溫度下,三個容器中均進行著上述反應,各容器中炭足量,其它物質的物質的量濃度及正逆反應速率關系如下表所示.請?zhí)顚懕碇邢鄳目崭瘢?br />
容器編號c(H2O)/mol•L-1c(CO)/mol•L-1c(H2)/mol•L-1ν、ν比較
I0.060.600.10ν
0.120.200.6ν
0.100.200.40ν>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光氣(COCl2)在塑料、制革、制藥等工業(yè)中有許多用途,工業(yè)上采用高溫下CO與Cl2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
(1)工業(yè)上利用天然氣(主要成分為CH4)與CO2進行高溫重整制備CO,已知CH4、H2和CO的燃燒熱(△H)分別為-890.3KJ•mol-1、-285.8KJ•mol-1、-283.0KJ•mol-1,則生成44.8L(標準狀況)CO所需熱量為247.3 KJ;
(2)COCl2的分解反應為COCl2(g)=Cl2(g)+CO(g)△H=+108KJ•mol-1.反應體系達到平衡后,各物質的濃度在不同條件下的變化狀況如下圖所示(第10min到14min的COCl2濃度變化曲線未示出):

①計算反應在第8min 時的平衡常數(shù)K=0.234mol/L;(保留3位小數(shù))
②比較第2min 反應溫度T(2)與第8min反應溫度T(8)的高低:T(2)<T(8)(填“<”、“>”或“=”);
③若12min 時反應于溫度T(8)下重新達到平衡,則此時c(COCl2)=0.031mol•l-1;
④反應進行到14分鐘時曲線變化的原因可能是:b
a、加了催化劑   b、增大容器體積   c、降低溫度    d、減少CO的物質的量
⑤比較反應物COCl2在5~6min和15~16min時平均反應速率的大小v(5~6)>v(15~16)(填“<”、“>”或“=”),原因是在相同溫度時,該反應的反應物濃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在一定溫度下,將2mol N2和6mol H2充入固定容積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N2(g)+3H2(g)?2NH3(g),達到化學平衡后,若保持溫度不變,令m、n、p分別為N2、H2、NH3的物質的量,重新建立平衡,混合物中各種物質的含量仍和上述平衡相同,填空:
(1)若m=0,n=0,則p=4;
(2)若m=1,p=2,則 n=3;
(3)若m、n、p取值必須滿足的一般條件為(用兩個式子表示,一個只含m和p,一個只含n和p )m+$\frac{1}{2}$p=2、n+$\frac{3}{2}$p=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某研究小性學習小組的同學欲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完成下列實驗,驗證制得的乙烯氣體中含有SO2、CO2、水蒸氣;確定乙烯與單質溴能否反應及反應類型.
(1)寫出生成上述無機副產物的化學方程式C+2H2SO4$\frac{\underline{\;加熱\;}}{\;}$CO2↑+2SO2↑+2H2O.
(2)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裝置連接的預期順序(各裝置限用一次)為FA→B→E→CD.
(3)實驗中,混合濃硫酸與乙醇的方法是濃硫酸慢慢加到另一種物質中;加熱F裝置時必須使液體溫度170℃.
(4)驗證有CO2生成的裝置中產生的現(xiàn)象是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有同學通過分析安裝后的實驗裝置構成后認為,僅由該裝置內現(xiàn)象無法確定生成物中是否含有CO2,該同學作出此判斷的依據(jù)是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5)改進裝置設計中可能存在的所有缺陷后,當C中現(xiàn)象為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顏色會逐漸褪色,表明單質溴要與乙烯反應;若D中溶液有淡黃色沉淀表明C中發(fā)生的是取代反應;若D沒有出現(xiàn)前面所描述的現(xiàn)象時,表明C中發(fā)生的是加成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高鐵酸鉀(K2FeO4)是一種集強氧化性、吸附、絮凝于一體的新型多功能水處理劑,生產工藝如下:
已知:
①溫度較低時:2KOH+Cl2=KCl+KClO+H2O
②溫度較高時:6KOH+3Cl2=5KCl+KClO3+3H2O
③Fe(NO33+KClO+KOH→K2FeO4+KNO3+KCl+H2O(未配平)
(1)該生產應在溫度較低的情況下進行(填“較高”或“較低”);
(2)請配平反應③:
2Fe(NO33+3KClO+10KOH→2K2FeO4+6KNO3+3KCl+5H2O
(3)K2FeO4具有強氧化性的原因為Fe元素化合價為+6價,價態(tài)高,易得電子;
(4)在“反應液I”中加KOH固體的目的是AB;
A.為下一步反應提供反應物
B.與“反應液I”中過量的Cl2繼續(xù)反應,生成更多的KClO
C.KOH同體溶解時會放出較多的熱量,有利于提高反應速率
D.使副產物KClO3轉化為KClO
(5)從“反應液Ⅱ”中分離出K2FeO4晶體后,可以得到的副產品有KNO3、KCl(寫化學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