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直接排放含SO2的煙氣會形成酸雨,危害環(huán)境。利用鈉堿循環(huán)法可脫除煙氣中的SO2。
(1)用化學方程式表示SO2形成硫酸型酸雨的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鈉堿循環(huán)法中,Na2SO3溶液作為吸收液,可由NaOH溶液吸收SO2制得,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
(3)吸收液吸收SO2的過程中,pH隨n(SO32-)∶n(HSO3-)變化關系如下表:
n(SO32-)∶n(HSO3-) | 91∶9 | 1∶1 | 9∶91 |
pH | 8.2 | 7.2 | 6.2 |
①由上表判斷,NaHSO3溶液顯 性,用化學平衡原理解釋: 。
②當吸收液呈中性時,溶液中離子濃度關系正確的是(選填字母) 。
a.c(Na+)=2c(SO32-)+c(HSO3-)
b.c(Na+)>c(HSO3-)>c(SO32-)>c(H+)=c(OH-)
c.c(Na+)+c(H+)=c(SO32-)+c(HSO3-)+c(OH-)
(4)當吸收液的pH降至約為6時,需送至電解槽再生。再生示意圖如下:
①HSO3-在陽極放電的電極反應式是 。
②當陰極室中溶液pH升至8以上時,吸收液再生并循環(huán)利用。簡述再生原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工業(yè)上由黃銅礦(主要成分為CuFeS2)冶煉銅的主要流程如下:
(1)氣體A中的大氣污染物可選用下列試劑中的 吸收。
a.濃硫酸 b.稀硝酸
c.NaOH溶液 d.氨水
(2)用稀硫酸浸泡熔渣B,取少量所得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呈紅色,說明溶液中存在 (填離子符號),
檢驗溶液中還存在Fe2+的方法是 (注明試劑、現象)。
(3)由泡銅冶煉粗銅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
(4)以CuSO4溶液為電解質溶液進行粗銅(含Al、Zn、Ag、Pt、Au等雜質)的電解精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電能全部轉化為化學能
b.粗銅接電源正極,發(fā)生氧化反應
c.溶液中Cu2+向陽極移動
d.利用陽極泥可回收Ag、Pt、Au等金屬
(5)利用反應2Cu+O2+2H2SO4=2CuSO4+2H2O可制備CuSO4,若將該反應設計為原電池,其正極電極反應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兩種鹽的固體混合物:①加熱時有氣體產生,②加水溶解時有沉淀生成,且沉淀溶于稀鹽酸。滿足上述條件的混合物是 ( )
A.BaCl2和(NH4)2SO3 B.AaNO3和NH4Cl
C.FeCl3和NaHCO3 D.KCl和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化學與環(huán)境密切相關,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
A.CO2屬于大氣污染物
B.酸雨是pH小于7的雨水
C.CO2、NO2或SO2都會導致酸雨的形成
D.大氣中CO2含量的增加會導致溫室效應加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根據實驗操作和現象所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 )
選項 |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結 論 |
A | 向兩份蛋白質溶液中分別滴加飽和NaCl溶液和CuSO4溶液 | 均有固體析出 | 蛋白質均發(fā)生變性 |
B | 向溶液X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 | 出現白色沉淀 | 溶液X中一定含有S |
C | 向一定濃度的Na2SiO3溶液中通入適量CO2 | 出現白色沉淀 | H2SiO3的酸性比H2CO3的酸性強 |
D | 向濃度均為0.1 mol·L-1 NaCl 和NaI 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 | 出現黃色沉淀 | Ksp(AgCl)>Ksp(AgI)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物質的性質與應用不相對應的是 ( )
A.明礬能水解生成Al(OH)3膠體,可用作凈水劑
B.FeCl3溶液能與Cu 反應,可用于蝕刻印刷電路
C.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紙漿
D.Zn具有還原性和導電性,可用作鋅錳干電池的負極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用SO2漂白紙漿和草帽辮
B.用硫酸清洗鍋爐中的水垢
C.高溫下用焦炭還原SiO2制取粗硅
D.用 Na2S作沉淀劑,除去廢水中的Cu2+和Hg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室從海帶提取單質碘的方法是:取樣→灼燒→溶解→過濾→萃取
B.用乙醇和濃H2SO4制備乙烯時,可用水浴加熱控制反應的溫度
C.氯離子存在時,鋁表面的氧化膜易被破壞,因此含鹽腌制品不宜直接放在鋁制容器中
D.將(NH4)2SO4、CuSO4溶液分別加入蛋白質溶液,都出現沉淀,表明二者均可使蛋白質變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化合物的俗稱與化學式不對應的是
A.綠礬-FeSO4·7H2O B.芒硝-Na2SO4·10H2O
C.明礬- Al2(SO4)3·12H2O D.膽礬- CuSO4·5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