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6.果蠅卷翅基因A是2號染色體(常染色體)上的一個顯性突變基因,其等位基因a控制野生型翅型.
(1)雜合卷翅果蠅的體細胞中2號染色體上DNA堿基排列順序不相同(相同/不相同),位于該對染色體上決定不同性狀基因的傳遞不遵循(遵循/不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
(2)卷翅基因A純合時致死,推測在隨機交配的果蠅群體中,卷翅基因的頻率會逐代降低.
(3)研究者發(fā)現2號染色體上的另一純合致死基因B,從而得到“平衡致死系”果蠅,其基因與染色體關系如圖.
該品系的雌雄果蠅交配(不考慮交叉互換和基因突變),其子代中雜合子的概率是1;子代與親代相比,子代A基因的頻率不變(上升/下降/不變).
(4)欲利用“平衡致死系”果蠅來檢測野生型果蠅的一條2號染色體上是否出現決定新性狀的隱性突變基因,可做下列雜交實驗(不考慮雜交過程中的交叉互換及新的基因突變):

若F2的表現型及比例為卷翅:野生=2:1,說明待檢野生型果蠅的2號染色體上沒有決定新性狀的隱性突變基因.
若F2的表現型及比例為卷翅:野生:新性狀=8:3:1,說明待檢野生型果蠅的2號染色體上有決定新性狀的隱性突變基因.

分析 本題考查信息給予題,只要從題目中獲取相應的信息:
1、是否符合自由組合看非等位基因是否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本題的第一小題從這個角度回答.
2、本題的(3)(4)小題屬于典型的信息給予的題目,要從題干中獲取相應的信息“平衡致死系”的含義:即AA或BB純合致死.

解答 解:(1)雜合體說明基因型是Aa,含有等位基因,等位基因的實質就是DNA中堿基的排列順序不同,在該對染色體上的控制不同的基因屬于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故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2)A純合致死,因此其控制的卷翅基因頻率是逐漸下降的.
(3)因存在平衡致死即AA或BB純合致死,根據他們在染色體上的位置,產生的配子只有Ab和aB,而AAbb和aaBB會致死,因此后代不會有純合子,都是雜合子AaBb.故子代基因型和親代基因型都一樣,A基因頻率不會發(fā)生改變.
(4)由題意可知雌性親本產生AbD和aBD兩種配子,雄性個體產生abD和ab_兩種配子或一種配子:
如果沒有決定性狀的隱性突變,雄性配子個體產生的abD一種配子,F1中卷翅基因型都是AabbDD,自由交配后,AA純合致死,Aabb:aabb=2:1.
如果有決定新性狀的隱性突變,雄性個體產生abD和abd兩種配子,F1中的卷翅基因型是$\frac{1}{2}$AabbDD和$\frac{1}{2}$AabbDd,F1中的配子有$\frac{1}{4}$abD、$\frac{1}{2}$AbD和$\frac{1}{4}$abd,F2子代中卷翅AabbD_:野生aabbD_:新性狀aabbdd=($\frac{1}{4}$×$\frac{1}{2}$×2AabbDD+$\frac{1}{4}$×$\frac{1}{2}$×2AabbDd):($\frac{1}{4}$×$\frac{1}{4}$aabbDD+$\frac{1}{4}$×$\frac{1}{4}$×2aabbDd):($\frac{1}{4}$×$\frac{1}{4}$aabbdd)=8:3:1,即卷翅:野生:新性狀=8:3:1.
故答案為:
(1)不相同 不遵循
(2)降低
(3)1 不變
(4)卷翅:野生=2:1 卷翅:野生:新性狀=8:3:1

點評 本題計算第四小題比較難,原因是牽扯到連鎖交換的問題,做這類問題解決的辦法就是利用配子的概率進行計算,方法是:列出表格,算出雌雄配子的概率,然后計算每一種基因型的概率.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以下材料選自某同學所做實驗的部分記錄.
實驗名稱:低溫誘導植物細胞染色體數目的變化
實驗步驟
(1)培養(yǎng)固定:將洋蔥放在裝滿清水的廣口瓶上,待根長出l  cm左右,剪取根尖0.5~1  cm,置于盛有清水的培養(yǎng)皿內,并在冰箱的冷藏室誘導培養(yǎng)36  h.將誘導后的根尖放入卡諾氏液中浸泡0.5~1  h,然后用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沖洗兩次.
(2)裝片制作:解離-→染色-→漂洗-→制片.
(3)觀察:先用低倍鏡尋找染色體形態(tài)較好的分裂圖象,確認某個細胞染色體發(fā)生數目變化后,再用高倍鏡觀察.
實驗結論低溫條件下根尖所有細胞染色體數目都加倍.
問題(1)請將上述內容中錯誤之處予以改正.
①將整個培養(yǎng)裝置放入冰箱的低溫室內;②解離-→漂洗-→染色-→制片;③部分細胞染色體數目發(fā)生變化或者沒有細胞發(fā)生染色體數目變化.
(2)低溫導致染色體加倍的原因是低溫抑制紡錘體的形成.
如果要探究誘導染色體數目變化的最適溫度,請寫出簡單的設計思路:設置不同溫度梯度的對照組,觀察并比較結果.
(3)洋蔥體細胞的一個細胞周期約為12  h.某同學利用洋蔥根尖觀察細胞有絲分裂,得到了如下結果.
細胞周期樣本1樣本2總數
間期424385
分裂期前期437
中期101
后期112
末期235
計數細胞的總數100
上述樣本1和樣本2表示兩個不同視野所看到的處在分裂各期的細胞數目,間期為10.2h.
(4)觀察蝗蟲精巢細胞分裂裝片時,判斷某細胞是處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而非有絲分裂后期的依據是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回答下列有關光合作用的問題.
下表為某地夏季晴朗的某天,玉米和花生凈光合速率測定值.如圖表示玉米CO2同化途徑.玉米葉肉細胞中有一種酶,通過系列反應將CO2“泵”入維管束鞘細胞,使維管束鞘細胞積累較高濃度的CO2,保證卡爾文循環(huán)順利進行.這種酶被形象地稱為“CO2泵”.而花生缺乏類似的“CO2泵”.
時間光合速率(CO2mmol/m2•h)
玉米花生
9:30136.890.0
11:00144.072.0
12:30126.090.0
14:00108.079.2
15:3090.064.8
17:0054.454.1

(1)11:00時,光照增強,溫度過高,葉片氣孔開度下降,作為光合原料之一的CO2減少,導致花生光合作用速率明顯下降;而此時玉米光合作用速率反而有所升高,原因是玉米內有CO2泵,在進入植物內的CO2減少的情況下,仍可以維持細胞內較高的CO2濃度;此時光照強度增強,促進光合作用加強.
(2)如果在玉米葉肉細胞中注入某種抑制劑使“C02泵’’的活性降低,則在短時間內,維管束鞘細胞中ATP的含量變化呈_上升趨勢,原因是此時卡爾文循環(huán)(或暗反應、或C3的還原)受阻,ATP的消耗降低,而光反應產生ATP不受影響.
(3)與11:00時相比,17:00時,玉米光合作用速率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強度.
(4)假設用表中11:00對應的光照強度連續(xù)照射兩種作物10分鐘,則玉米積累的葡萄糖總量比花生多360mg/m2.(相對原子量:C-12,O-16,H-1)
(5)卡爾文循環(huán)需要光反應過程中產生的H+,H+最初來源于物質水.
(6)NH4+能增加類囊體膜對H+的通透性,從而消除類囊體膜兩側的H+濃度差.若將NH4+注入葉綠體基質,下列過程中會被抑制的是B.
A.電子傳遞     B.ATP的合成   C.NADPH的合成   D.光能的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如圖為人體對體溫與水平衡的調節(jié)示意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⑤是由下丘腦神經細胞產生的
B.當受到寒冷刺激時,①②③④過程均會加強
C.由圖可知人體對體溫與水平衡的調節(jié)主要是體液調節(jié)的結果
D.③與④分泌增多,從而促進骨骼肌與內臟代謝活動增強,產熱量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將某稻田等分為互不干擾的若干小區(qū),均種上水稻苗(28株/m2)和3種雜草(均為1株/m2),隨機向不同小區(qū)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壽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時間后,測得各物種日均密度增長率如圖所示.

(1)本實驗的自變量是福壽螺的密度,稻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福壽螺屬于消費者,它和鴨舌草之間構成捕食關系.
(2)實驗期間,中密度處理小區(qū)福壽螺種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高密度處理小區(qū)的水花生種群數量呈S型增長.
(3)若實驗結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處理小區(qū)將經歷次生演替,時間足夠長,最可能演替為以狐尾草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結合圖示,下列有關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類囊體膜上
B.光能被吸收并轉化為ATP中的化學能
C.圖中的“Z”代表還原型輔酶Ⅱ
D.三碳糖磷酸是碳反應的產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如圖為桑基魚塘生態(tài)系統(tǒng),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該體系中人的作用非常關鍵
B.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實現了光合產物的分層多級利用
C.桑樹的凋落物、蠶沙撒入魚塘中,經池塘內食物鏈的作用實現了能量的重復利用
D.該系統(tǒng)具有結構協(xié)調,資源高效利用,內部良性循環(huán),穩(wěn)定持續(xù)發(fā)展的特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如圖表示由甲、乙兩種植物逐步培育出戊植株的過程,請據圖回答:

(1)通過Ⅰ過程培育出丙種植物的方法:將甲、乙兩種植物進行遠緣有性雜交得到基因型為bD的植株,并用秋水仙素(化學物質)處理幼苗(結構),從而獲得基因型為bbDD的丙種植物.
(2)由丙種植物經Ⅱ過程培育成丁植株,必須誘導植物發(fā)生變異,這種變異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將丁植株經Ⅲ培育成戊植株的過程,屬于誘變育種育種.
(3)通過圖中所示育種過程,能(填“能”或“不能”)增加物種的多樣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科學家發(fā)現了一種翅膀后端邊緣缺刻(缺刻翅)的紅眼雌果蠅,并用這種果蠅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后經進一步的實驗證實,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Y染色體上沒有其等位基因. 請據圖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1)研究者認為,缺刻翅形成的原因不可能是基因突變,理由是:①若為顯性突變,則后代中應該有4種表現型果蠅出現;②若為隱性突變,則后代不可能出現的表現型為雌性缺刻翅、雄性正常翅.
(2)研究者推測,“X染色體片段缺失”是導致如圖所示實驗現象的根本原因.為了證實這一猜測,最簡單的方法是對表現型為雌性缺刻翅果蠅做染色體的高倍鏡檢查.
(3)現代遺傳學研究發(fā)現,因缺刻翅果蠅體內缺少某種酶從而影響翅的正常發(fā)育.翅形基因對性狀的控制表明,基因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間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4)研究表明,果蠅缺刻翅有純合致死效應.用缺刻翅雌果蠅與正常翅雄果蠅雜交,然后讓F1中雄雌果蠅自由交配得F2,F1中雌雄果蠅比例為2:1,F2中缺刻翅:正常翅=1:6,F2中雄果蠅個體占$\frac{3}{7}$
(5)已知果蠅紅眼(基因B)對白眼(基因b為顯性.下列有關對圖1實驗現象的解釋不正確的是D
A.親代的缺刻翅紅眼雌果蠅不含白眼基因
B.親本缺失片段恰好位于X染色體上紅眼基因所在的區(qū)段
C.F1缺刻翅白眼雌蠅的一條X染色體片段缺失,另一條X染色體帶有白眼基因
D.果蠅的缺刻翅性狀的遺傳方式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