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物質的層次關系由大到小的是
A. 染色體→DNA→基因→脫氧核苷酸
B. 染色體→DNA→脫氧核苷酸→基因
C. 染色體→脫氧核苷酸→DNA→基因
D. 基因→染色體→脫氧核苷酸→DNA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科研人員探究了不同溫度(25℃和0.5℃)條件下密閉容器內藍莓果實的CO2的生成速率的變化,結果見圖1和圖2.某同學擬驗證上述實驗結果,設計如下方案:
①稱取兩等份同一品種的藍莓果實,分別裝入甲、乙兩個容積相同的瓶內,然后密封.
②將甲、乙瓶分別置于25℃和0.5℃的條件下儲存,每隔一段時間測定各瓶中的CO2濃度.
③記錄實驗數據并計算CO2的生成速率.
為使實驗結果更可靠,請給出兩條建議,以完善上述實驗方案(不考慮溫度因素).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物質出入細胞膜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1)A 代表_____分子;B 代表_____。
(2)細胞膜從功能上來說,它是一層_____膜。
(3)動物細胞吸水膨脹時,B 的厚度變小,這說明 B 具有_____。
(4)a~e 的五個過程中,代表被動運輸的是_____。
(5)可能代表氧氣轉運過程的是圖中的編號______,代表葡萄糖從腸 腔進入小腸上皮細胞的過程是圖中的編號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為人體細胞正常分裂時有關物質或結構數量變化曲線,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 若圖10表示減數分裂每條染色體上DNA分子數目變化曲線的部分,則n等于1
B. 若圖10表示有絲分裂染色體數目變化曲線的部分,則n等于46
C. 若圖10表示減數第一次分裂核DNA分子數目變化曲線的部分,則n等于23
D. 若圖10表示有絲分裂染色體組數數目變化曲線的部分,則n等于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中的圖A為某生物體細胞有絲分裂示意圖,圖B表示在細胞周期中某物質含量的變化曲線,請據圖回答:
(1)圖A所示的細胞含有條染色單體,處于有絲分裂的期.此細胞在分裂末期不出現(xiàn)細胞板,理由是 .
(2)圖A所示細胞的分裂時期對應于圖B中的(填字母代號).
(3)圖B表示的細胞中的物質成分是 , 它的生物學作用是 , 在真核細胞中,它主要分布在內.
(4)圖B中,a~d段細胞內發(fā)生的主要變化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表明:交換也可以發(fā)生在某些生物體的有絲分裂中,這種現(xiàn)象稱為有絲分裂交換。 如圖是某高等動物一個細胞(甲)發(fā)生有絲分裂交換的示意圖,該細胞有絲分裂形成兩個子 細胞(乙和丙)。在不考慮基因突變的情況下,下列相關敘述合理的是( )。
A. 圖中細胞甲內所有同源染色體正在進行聯(lián)會
B. 乙和丙細胞的基因組成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C. 乙和丙細胞的基因組成可能分別是 Aa和 aa
D. 該生物個體的遺傳性狀一定會發(fā)生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1中,Ⅰ~Ⅴ表示某植物細胞某些代謝過程,a~e表示相關物質.圖2表示在不同溫度下,測定該植物葉片1cm2重量(mg)變化情況(均考慮為有機物的重量變化)的操作流程及結果,以下分析錯誤的是( )
A. 圖1中,Ⅰ~Ⅴ過程,能產生ATP的是Ⅰ、Ⅲ、Ⅳ、Ⅴ
B. 物質a、b分別是氧氣、二氧化碳
C. 從圖2分析,該植物的呼吸速率為X(mg/cm2h),實際光合速率可表示為Y+2X(mg/cm2h)
D. 從圖2分析,維持12小時光照,l2小時黑暗,溫度維持16℃,植物不能生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某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部分食物網圖,據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①圖中所有生物構成一個生物群落
②圖中食物網共有4條食物鏈
③蛇處于多個不同營養(yǎng)級
④青蛙和蜘蛛的關系不只是捕食
⑤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青蛙和蜘蛛可利用總能量大于蝗蟲可利用總能量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細胞學說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英國的科學家虎克是細胞學說的建立者
B.一切動植物都是由細胞發(fā)育而來的,并是由細胞組成的
C.細胞具有相對獨立性
D.細胞學說揭示了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