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是某種動物細胞生活周期中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圖,①~⑦表示其間的某些階段.請根據(jù)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顯示兩種分裂方式,①一③段可表示
 
分裂的一個細胞周期.
(2)等位基因分離、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發(fā)生在
 
段.②的DNA含量是⑤的
 
倍.
(3)⑤段、⑦段的染色體與核DNA的數(shù)目之比分別為
 
 

(4)②和⑥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的原因是否相同?并說明原因.
 
考點:有絲分裂過程及其變化規(guī)律,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和DNA的規(guī)律性變化
專題:
分析:分析題圖:圖示是某種動物細胞生活周期中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圖,其中a表示有絲分裂過程,①為有絲分裂間期、前期和中期,②為有絲分裂后期,③為有絲分裂末期;b表示減數(shù)分裂過程,④為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⑤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⑥表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⑦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
解答: 解:(1)圖中a表示有絲分裂,b表示減數(shù)分裂.
(2)等位基因分離、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圖中④段.②為有絲分裂后期,此時細胞中DNA含量是體細胞的2倍,⑤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此時細胞中DNA含量與體細胞相同,因此②的DNA含量是⑤的2倍.
(3)⑤段表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此時染色體:DNA=1:2;⑦段表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末期,此時染色體與核DNA的數(shù)目之比為1:1.
(4)②和⑥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的原因相同,都是由于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所致.
故答案為:
(1)有絲  
(2)④2
(3)1:2    1:1
(4)相同   ②、⑥染色體加倍的原因是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所致
點評:本題結合曲線圖,考查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掌握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和DNA含量變化規(guī)律,能準確判斷圖中各區(qū)段代表的時期,再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答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關于T細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T細胞只存在淋巴中
B、T細胞可直接處理抗原無需吞噬細胞的呈遞
C、T細胞在抗原的刺激下產(chǎn)生淋巴因子增強B細胞的作用
D、在抗原的刺激下T細胞產(chǎn)生抗體發(fā)揮免疫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有關酶和ATP的正確敘述是( 。
A、細胞分裂過程需要酶和ATP參與
B、酶在生物體內(nèi)的水解不需要催化劑的作用
C、發(fā)菜細胞中約95%的ATP來自線粒體
D、溫度不會影響ATP與ADP相互轉化的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環(huán)境污染是現(xiàn)代工業(yè)生產(chǎn)帶來的一項負資產(chǎn),它可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動、植物的生理活動,近年來有許多科學家對此作了研究.下面是某研究者通過“苯酚對甘薯組織中可溶性還原糖含量的影響”(用不同濃度的苯酚溶液定時定量的澆灌同種長勢相同的甘薯)的研究獲得的有關數(shù)據(jù):
表一    苯酚溶液對甘薯組織中可溶性還原糖含量(%)影響
處理組自來水0.005%苯酚溶液0.01%苯酚溶液0.03%苯酚溶液0.05%苯酚溶液0.07%苯酚溶液0.08%苯酚溶液0.10%苯酚溶液
處理前0.4410.4450.4400.4360.4420.4400.4380.440
第3天0.4350.4750.4910.5540.6910.7210.4080.395
第6天0.4380.4400.4360.4210.4150.4130.3870.357
第9天0.4460.4250.4230.4050.4020.3910.3190.298
第12天0.4450.4110.3980.3920.3690.3520.2750.246
第15天0.4400.3900.3760.3560.3240.1740.1500.124
(1)本實驗中
 
作為對照組;在實驗中還應注意控制
 
、
 
等無關變量.
(2)從上表中你能得出本酚對甘薯組織中可溶性還原糖的影響有哪些特點:
 
;②
 

(3)請對你總結出的特點作出的合理解釋是:
 

(4)現(xiàn)將A、B、C三個不同地點采集的水樣對甘薯作類似處理,分析所得結果發(fā)現(xiàn):經(jīng)這些污水處理后,甘薯體內(nèi)的糖代謝也表現(xiàn)出與苯酚對甘薯的影響相似的特點,因此可通過測定各種污水處理后,同一時期甘薯組織中可溶性糖含量,再由同一時期的“苯酚溶液的濃度----甘薯組織可溶性糖含量變化曲線”算出該污染相當于多少劑量苯酚的作用效應.請根據(jù)表一第6天的有關數(shù)據(jù)現(xiàn)出“…曲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右圖簡要概括了基因指導蛋白質(zhì)合成過程中相關物質(zhì)間的關系.請據(jù)圖回答:
(1)圖中①為
 
,在真核細胞中主要位于
 
上,也存在于
 
中.
(2)圖中②表示
 
,該過程中堿基配對方式有
 
.圖中③表示
 
,該過程需要④
 
 
運輸?shù)胶颂求w,按照附著在核糖體上的
 
堿基排列序把氨基酸安放在相應的位置上.
(3)如果知道一段肽鏈的氨基酸序列為甲硫氨酸一丙氨酸一絲氨酸一亮氨酸,
 
(填能或否)寫出確定的mRNA的堿基序列.根據(jù)mRNA的堿基序列
 
 (填能或否)計箅出tRNA的種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請分析下表,回答有關實驗的問題.
組別材料實驗條件觀察內(nèi)容
A豆?jié){0.1g/mL的NaOH溶液、0.01g/mL的CuSO4溶液液體的顏色變化
B梨汁或蘋果汁0.1g/mL的NaOH溶液、0.05g/mL的CuSO4溶液液體的顏色變化
C洋蔥鱗葉表皮解離液、清水、0.02g/mL的龍膽紫等有絲分裂的過程
D菠菜葉二氧化硅、碳酸鈣、無水乙醇、層析液等色素種類和顏色
(1)A組實驗注入試劑以后,對試管液體的處理方法與B組有何不同?
 

(2)B組試劑的使用方法與A組比較,不同之處是
 

(3)C組實驗中,在顯微鏡下觀察不到染色體,原因是
 
.改用洋蔥根尖做有絲分裂實驗,需用
 
對染色體染色.
(4)某同學在做D組實驗時,收集到的色素提取液是淡綠色的,分析原因可能是
 

①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來    ②無水乙醇加入太多,稀釋了色素提取液
③無水乙醇加的太少,色素未提取出來    ④未加CaCO3 粉末,葉綠素分子被破壞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某同學從資料獲知,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細胞的增殖,并設計了如下實驗加以驗證,請根據(jù)實驗方案回答問題.
實驗材料:二氯二乙胺溶液,蒸餾水,生理鹽水,細胞培養(yǎng)液(內(nèi)有小鼠肝部腫瘤細胞),試管等.
實驗的主要步驟如下表所示:

試管編號
步驟
12345
加入等量的細胞培養(yǎng)液(含有全部營養(yǎng)物質(zhì)與小鼠肝部腫瘤細胞)
計算試管內(nèi)的細胞數(shù)目,記錄數(shù)據(jù)
  加入a溶液加入b
振蕩后,在冰箱中培養(yǎng)
一段時間后,計算試管內(nèi)的細胞數(shù)目,記錄數(shù)據(jù)
①完成步驟Ⅲ,a:
 
;b:
 

②糾正步驟Ⅳ中的錯誤:
 

③根據(jù)糾正后的正確方法進行實驗,結果如下:
試管編號12345
二氯二乙胺濃度(mg/mL)0.10.20.30.40
步驟Ⅱ記錄的細胞數(shù)目(個/mL)350363342335336
步驟Ⅴ記錄的細胞數(shù)目(個/mL)32027518696560
結論:第一,
 
;第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二倍體番茄體細胞中有24條染色體.用花藥離體培養(yǎng)的方法獲得番茄單倍體植株,再用秋水仙素處理幼苗,獲得二倍體植株.如圖是該過程中細胞核DNA含量的變化示意圖.
(1)不考慮突變,在h-i過程中,最多存在
 
個染色體組,各染色體組的基因組成
 
 (一定、不一定)相同.
(2)花藥中的雄配子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但并未失去全能性,原因是
 
.秋水仙素在
 
 (用圖中字母作答)過程中發(fā)揮誘導染色體加倍的作用.
(3)用32P標記單倍體番茄莖尖細胞的DNA分子雙鏈,再放入不含32P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在第二次細胞分裂的后期,細朐中被標記的染色體有
 
條,移向細胞某一極的染色體中有
 
條被標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物質(zhì)跨膜運輸?shù)挠嘘P說法中,錯誤的是( 。
A、海水中的海藻細胞可通過積累溶質(zhì)防止質(zhì)壁分離
B、海帶細胞通過主動運輸積累I-等溶質(zhì),因而不會在海水中發(fā)生質(zhì)壁分離
C、將酶解法處理葉肉細胞置于蒸餾水中,會因滲透作用吸水而漲破
D、細胞對離子的吸收與細胞液的滲透壓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關于生物變異與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變異均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
B、太空射線能使種子發(fā)生定向變異
C、自然選擇會使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
D、一個堿基對的缺失引起的變異屬于染色體變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