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某同學在研究馬鈴薯塊莖細胞呼吸方式時,設計了如下實驗:
實驗一:取新鮮馬鈴薯塊莖,洗凈、切成碎屑.向錐形瓶中分別加入適量的馬鈴薯塊莖碎屑,安裝成下圖甲.每隔一段時間,從分液漏斗向錐形瓶A中注入適量過氧化氫溶液,觀察裝置中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的顏色變化.
實驗二:取新鮮馬鈴薯塊莖,洗凈、切成碎屑.向錐形瓶C中放入適量的馬鈴薯塊莖碎屑,并向C瓶充入N2,替代瓶中空氣,安裝成下圖乙,一段時間后,觀察裝置中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的顏色變化.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一的原理是:①馬鈴薯塊莖細胞中含有過氧化氫酶,可催化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氧氣;
 

(2)已知植物細胞無氧呼吸有兩種類型,一種是能夠產生酒精的無氧呼吸,另一種是能夠產生乳酸的無氧呼吸.并且馬鈴薯塊莖在只有N2的條件下可以進行無氧呼吸.則實驗二的目的是
 
;若實驗二中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
 
,則說明馬鈴薯塊莖細胞進行的是產生乳酸的無氧呼吸.
(3)實驗一和實驗二在設計上均有不夠嚴謹之處,可能會干擾對馬鈴薯塊莖細胞呼吸類型的判斷.
修正:①B瓶和C瓶組裝之前均應做滅菌處理
②實驗前應對馬鈴薯塊莖進行消毒.
考點: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專題:
分析:植物細胞既能進行有氧呼吸,也能進行無氧呼吸,其有氧呼吸的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無氧呼吸有兩種類型,一種是能夠產生酒精的無氧呼吸,另一種是能夠產生乳酸的無氧呼吸.馬鈴薯塊莖在只有N2的條件下可以進行無氧呼吸.
解答: 解:(1)②在有氧條件下,馬鈴薯塊莖細胞可以進行有氧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由藍變綠再變黃.
(2)實驗二的目的是探究馬鈴薯無氧呼吸的類型;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是用于檢測二氧化碳的,若實驗二中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不變色,說明馬鈴薯塊莖細胞進行的是產生乳酸的無氧呼吸.
故答案為:
(1)②在有氧條件下,馬鈴薯塊莖細胞可以進行有氧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由藍變綠再變黃;
(2)探究馬鈴薯無氧呼吸的類型      不變色
點評:本題結合實驗裝置圖,考查探究細胞呼吸方式的實驗,首先要求考生認真審題,明確實驗一和實驗二的目的和原理;其次要求考生掌握細胞呼吸類型及產物,能利用所學的有關呼吸作用的知識,分析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某一細胞通過細胞膜從環(huán)境中吸收Q物質,進行實驗得到下列結果,其中能作為判斷主動運輸的依據是(  )
①當細胞中Q濃度高于溶液中Q濃度時,也會發(fā)生Q的吸收   
②只有在氧氣存在時才會發(fā)生Q的吸收
③Q的吸收存在最大值,且吸收結束時膜兩側存在Q濃度差   
④Q的吸收隨溫度變化而變化,且有一定的最適溫度.
A、①③④B、①③
C、①②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研究性學習小組同學用下圖甲所示實驗裝置測定果蠅幼蟲的呼吸速率.實驗開始時,打開軟管夾,將裝置放入25℃水浴中,10min后關閉軟管夾,隨后每隔5min記錄一次毛細管中液滴移動的位置,結果如表所示:
實驗
時間/分
液滴移動距離/mm
10 0
15 32.5
20 65
25 100
30 130
35 162.5
(1)圖中 X 處所用的化學藥品是
 
.10min后軟管夾關閉,液滴將向
 
方向移動.
(2)實驗所用毛細管橫截面積為1mm2,在20min~30min時氧氣的平均吸收速率為
 
mm3/min.
(3)有同學認為應該增設對照實驗,請利用此裝置設置一對照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是我國南方開始嘗試的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模式圖,它利用雛鴨旺盛的雜食性,吃掉稻田里的雜草和害蟲,用作物養(yǎng)豬、養(yǎng)鴨,用秸稈培育蘑菇、生產沼氣,豬鴨糞沼渣肥田.請據圖回答:
(1)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最終來源是
 
,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最主要成分是
 
,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分解者是
 
,鴨在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屬于第
 
營養(yǎng)級.
(2)調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鼠的種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調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稗草的種群密度,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3)一般地說,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
 
穩(wěn)定性較低,原因是
 

(4)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基本組成元素能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huán)境中不斷循環(huán),為什么還要往農田中不斷施加氮肥?
 

(5)如圖a是某段時間內沼氣池中產烷桿菌的種群增長率曲線,請在下圖b中畫出這段時間的種群數量變化曲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009年3月,甲型H1N1新型流感在墨西哥爆發(fā),目前全球已造成一萬多人死亡.9月7日,中國首先簽發(fā)可免疫接種的疫苗.至12月24日,中國已接種4333萬人.
下面是生物小組模擬甲型H1N1流感疫苗研制過程而設計的實驗,回答問題:
A:制備疫苗
將純化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
 
中培養(yǎng)、增殖.獲取病毒后用滅活劑將其殺死,但要確保滅活病毒的
 
不被破壞,以便能被免疫細胞識別.這樣得到的滅活病毒即是疫苗.
B:用實驗動物檢測疫苗的有效性
(1)他們用家兔做實驗動物,設計了以下實驗,其內容不完整,請按要求補充.
實驗假設:
 

實驗材料:家兔、疫苗和必需的器具、藥品若干.
方法步驟:
把該疫苗注射到實驗家兔體內,一段時間后,對實驗家兔注射
 
,發(fā)現注射了疫苗的家兔不會感染甲型H1N1流感.從而得出實驗結論:疫苗使實驗家兔獲得了免疫力.上述實驗過程不足以嚴密論證以上結論,理由是:
 

(2)請你設計具體全面的實驗步驟,驗證以上實驗結論:
 

 

 

預測實驗結果:
 

(3)如果上述實驗確認了疫苗對實驗動物和人的有效性,仍然不可以對人進行大范圍接種,因為
 
 還有待研究.
C:用抗體治療”甲流”
若要利用生物技術制備”甲流”抗體,其操作過程是:先從已痊愈的”甲流”患者血清中取得”甲流”抗體,測定它的
 
序列,據此推測相關的
 
,最終以
 
為原料人工合成”甲流”抗體基因,并制成
 
導入受體細胞中使其表達,獲得足夠的抗體用于治療”甲流”患者.現在實驗需求大量的抗體基因,如何解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基因的分離定律,甲、乙兩組同學都將純合的非甜玉米和甜玉米間行種植,分別掛牌,試圖按孟德爾的實驗原理進行操作,以驗證F2的分離比.
甲組實驗中,親本的雜交如圖所示(箭頭表示授粉方式).實驗結果符合預期:F1全為非甜玉米,F1自交得到F2,F2有非甜和甜兩種玉米,甜玉米約占1/4.
乙組實驗中,F1出現了與預期不同的結果:親本A上結出的全是非甜玉米;親本B上結出的既有非甜玉米,又有甜玉米,經統(tǒng)計分別約占9/10和1/10.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甲組實驗表明,玉米的非甜是
 
性狀(填“顯性”或“隱性”).
(2)用遺傳圖解表示甲組的實驗過程(相關基因用T、t表示).
(3)乙組實驗中,F1出現了與預期不同的結果,是由于在操作上存在失誤,該失誤最可能出現在
 
環(huán)節(jié).
(4)乙組實驗中,親本B的性狀是
 
(填“非甜”或“甜”).
(5)如果把乙組實驗中親本B所結的全部玉米粒播種、栽培,并能正常結出玉米棒,這些玉米棒上的玉米粒情況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面是一種蛋白質的肽鏈結構示意圖(圖甲數字為氨基酸序號)及肽鏈的部分放大圖(圖 乙),正確的是(  )
A、該肽鏈的合成需要脫去123個水分子
B、圖乙中氨基酸種類的不同決定于結構①②④⑥⑧
C、從圖乙可推知該肽鏈至少含有2個游離的羧基
D、基因中含有的372對堿基就可以控制這條肽鏈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某罪犯面目變化很大,讓人很難辨別.假如你是一位專家,你認為在原已獲得罪犯照片、指紋、口腔上皮細胞標本、皮屑標本的條件下,哪種鑒定方法最可靠?( 。
A、研究嫌疑人的氨基酸種類和核苷酸種類
B、鑒定嫌疑人的指紋特點,并與檔案指紋相比較
C、檢測嫌疑人口腔上皮細胞中的DNA分子
D、檢測嫌疑人皮屑標本的有機物的種類及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對生物體內ATP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ATP中的能量可以來源于光能、化學能,也可以轉化為光能和化學能
B、人在饑餓時,細胞中ATP與ADP的含量難以達到動態(tài)平衡
C、在有氧和無氧的條件下,細胞質基質都能形成ATP
D、細胞內各種形式的能量轉換都是以ATP為中心環(huán)節(jié)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