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3.如圖為突觸結構模式圖,對其描述正確的是(  )
A.a為樹突末梢,構成突觸小體
B.①中物質通過協(xié)助擴散釋放至②中
C.②中的神經遞質屬于內環(huán)境的成分
D.在a、b兩神經元之間信號傳導方向是b→a

分析 突觸是由突觸前膜,②突觸間隙和③突觸后膜構成的,突觸小體含有①突觸小泡,內含神經遞質,神經遞質有興奮性和抑制性兩種,受到刺激以后神經遞質由突觸小泡運輸到突觸前膜與其融合,遞質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觸間隙,作用于突觸后膜,引起突觸后膜的興奮或抑制.

解答 解:A、a是突觸小體,是軸突末梢形成的,A錯誤;
B、①是突觸小泡,內含神經遞質,通過胞吐擴散到②突觸間隙中,B錯誤;
C、②是突觸間隙,內含組織液,屬于內環(huán)境,所以其內的神經遞質屬于內環(huán)境的成分,C正確;
D、在a、b兩神經元之間信號傳導方向是a→b,這是由突觸結構決定的,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突觸的結構,意在考查學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的網絡結構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如表關于高等植物葉肉細胞中的部分結構與其功能配對,正確的是(  )
選項細胞結構功能
A中心體與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
B細胞壁具有支持和保護的作用
C細胞質基質內含細胞液,能調節(jié)植物體內的環(huán)境
D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場所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關于小麥光合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類囊體上產生的ATP可用于暗反應
B.夏季晴天光照最強時,小麥光合速率最高
C.進入葉綠體的CO2不能被[H]直接還原
D.C3的還原發(fā)生在葉綠體基質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圖甲為細胞內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合成過程,圖乙為中心法則.據圖回答有關問題:

(1)圖乙中3過程的發(fā)生需要的酶是逆轉錄酶,此過程需要的原料是4種脫氧核糖核苷酸(或脫氧核糖核苷酸).
(2)圖甲所示過程為圖乙中的2、5(填數字),發(fā)生在原核(填“真核”或“原核”)生物中.
(3)在人體內成熟紅細胞、漿細胞、記憶細胞、效應T細胞中,能發(fā)生過程2、5而不能發(fā)生過程1的細胞是漿細胞、效應T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關于生物多樣性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外來物種入侵增加了本地生物多樣性
B.就地保護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最有效措施
C.森林調節(jié)氣候的功能屬于生物多樣性的潛在價值
D.生物多樣性增加有利于提高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恢復力穩(wěn)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將酵母菌研磨,離心后,把得到的上清液(含細胞質基質)、沉淀物(含細胞器)和未離心的勻漿,分別加入甲、乙、丙三支試管中,向試管滴加等量的丙酮酸后,其終產物是CO2和水的試管是( 。
A.甲和乙B.乙和丙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有關真核生物細胞內的化學反應,可不在細胞器中進行的是( 。
A.丙酮酸的徹底氧化分解B.胃蛋白酶的合成
C.CO2的生成D.CO2的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科學研究發(fā)現人體的P53基因是一種遏制細胞癌變的基因,幾乎所有的癌細胞中都有P53基因異常的現象.現在通過動物病毒轉導的方法將正常的P53基因轉入癌細胞中,發(fā)現能引起癌細胞產生“自殺現象”,從而為癌癥的治療又提供了一個解決方向.請推測下列有關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癌細胞的P53基因發(fā)生了基因突變
B.細胞的DNA受損時,可能會激活P53基因
C.正常的P53基因相對于異;蚴秋@性基因
D.轉入P53基因后,癌細胞發(fā)生了染色體數目變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內蒙古赤峰市高三4月統(tǒng)一能力測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如圖表示草原上某野兔種群數量的變化(K0表示野兔種群在無天敵進入時的環(huán)境容納量)。請分析回答相關問題。

(1)圖中0→b時段內野兔的出生率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死亡率,具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種天敵在圖中標注的某個時間點遷入,一段時間后,野兔種群數量達到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則該時間點最可能是____________。在捕食壓力下,野兔種群的環(huán)境容納量將在______________之間。

(3)用標志重捕法調查該草原上某區(qū)域的種群數量時,若部分標記個體遷出,則導致調查結果_________(“偏高”或“偏低”);對捕獲的野兔進行性別比例調查,發(fā)現部分雌兔由于某種原因死亡,導致雌雄比例約變?yōu)?.5時,該比例________________(“有利”或“不利”)于種群增長。

(4)該草原隨著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此后可能慢慢長出小灌木叢,甚至有可能繼續(xù)演替出森林,整個過程屬于___________。演替過程中不斷出現新的優(yōu)勢種群,這主要體現了不同植被物種對___________的競爭能力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