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后的患者因使用免疫抑制劑常出現(xiàn)細菌感染而使生存質(zhì)量下降.有學者就細菌感染對移植肝免疫排斥的影響,進行了如下研究.
(1)實驗一:將若干健康、狀況相似、體內(nèi)無病原體的大鼠均分為G1、G2、G3三組.各組大鼠移植A類大鼠肝臟,肝移植術后處理方法見表1.處理n天后,檢測各組大鼠的排斥反應程度,結果如表2.
表1 肝移植術后的處理方法
組別 注射試劑
G1 生理鹽水(滅菌)
G2 大腸桿菌菌液
G3 免疫抑制劑(環(huán)孢霉素A)
表2 肝移植術后的處理結果
組別 排斥反應程度較輕個體比例 排斥反應程度中等個體比例 排斥反應程度較重個體比例
G1 0 17% 83%
G2 50% 33% 17%
G3 83% 17% 0
①移植器官中細胞表面的某些蛋白質(zhì)可作為
 
,能引起機體產(chǎn)生特異性免疫反應.
②環(huán)孢霉素A可以使T細胞的增殖受阻,從而
 
(加強/減弱)免疫系統(tǒng)功能.
③據(jù)表2可知,
 
組免疫排斥反應最為強烈.本實驗結果表明
 

(2)實驗二:提取實驗一處理n天后各組大鼠的淋巴細胞,將其用A類大鼠細胞表面的某些蛋白質(zhì)處理,之后置于CO2培養(yǎng)箱內(nèi)培養(yǎng).觀察各組大鼠淋巴細胞增殖情況,結果如圖所示(相對值的大小用于反映經(jīng)A類大鼠細胞表面某些蛋白質(zhì)處理后的細胞增殖能力強弱).
①CO2培養(yǎng)箱中CO2的作用是
 

②與G1組相比,G2組實驗結果表明,細菌感染對大鼠淋巴細胞增殖能力有
 
作用.
(3)實驗三:機體中的T細胞可以增殖分化為Th1和Th2兩類細胞.Th1分泌的蛋白IFN-γ、Th2分泌的蛋白IL-4均可影響免疫排斥反應的程度.測定實驗一處理n天后各組大鼠淋巴細胞中指導上述蛋白質(zhì)合成的mRNA的相對含量,結果如表3.
表3相關mRNA的相對含量
組別 IFN-γmRNA相對含量 IL-4mRNA相對含量
G1 1.490 0.887
G2 0.705 1.741
G3 0.630 2.039
由表3推測,與G1組相比,G2組和G3組大鼠促進了T細胞分化成為
 
細胞,減弱了T細胞分化成為
 
細胞.
(4)綜合該系列實驗的結果推測,細菌感染通過改變肝移植大鼠的
 
,導致其此類大鼠的免疫排斥反應程度
 
.此項研究為患者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劑的使用提供參考.
考點:人體免疫系統(tǒng)在維持穩(wěn)態(tài)中的作用
專題:
分析:特異性性免疫包括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過程,其具體過程如下:
解答: 解:(1)①排斥反應中,移植器官中細胞表面的部分蛋白質(zhì)作為抗原刺激集體作出免疫應答.
②T細胞增殖受阻,會減弱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
③觀察表2可知,G1組排斥反應程度較重個體比例較高,免疫排斥反應最為強烈;本實驗結果表明,細菌感染會減弱大鼠肝移植術后免疫排斥反應程度,但其作用較免疫抑制劑弱.
(2)①培養(yǎng)箱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是維持pH值穩(wěn)定.
②觀察圖可知,G2組淋巴細胞的增值能力比G1組弱,說明細菌對淋巴細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3)觀察表格可知,與G1組相比,G2組和G3組大鼠的IL-4mRNA相對含量更高,促進T細胞分化成為Th2細胞,減弱了T細胞分化成為Yh1細胞,實驗二表明細菌感染會減弱肝移植大鼠的淋巴細胞增殖能力,
(4)實驗三表明細菌感染會減弱肝移植大鼠的T細胞分化方向,細菌感染使大鼠的免疫排斥程度降低
故答案為(1)①抗原   ②減弱  ③G1  細菌感染減弱大鼠肝移植術后免疫排斥反應程度,但其作用較免疫抑制劑弱
(2)①維持培養(yǎng)液的pH   ②減弱
(3)Th2   Th1
(4)淋巴細胞增殖能力、T細胞分化方向   降低
點評:本題結合實驗綜合考查了特異性免疫的過程和免疫系統(tǒng)的作用,意在考查學生的理解和應用能力,試題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物質(zhì)中,屬于構成蛋白質(zhì)的氨基酸是( 。
A、NH2-CH2-COOH
B、NH2-CH2-CH2OH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表示正常生態(tài)系統(tǒng)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擾后,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的變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在受到干擾之前,曲線在正常范圍內(nèi)波動是由于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
B、在受到干擾后,曲線偏離正常范圍越晚和幅度越小,說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越高
C、S2所代表的面積越大,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恢復力穩(wěn)定性越高
D、S3所代表的面積越小,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越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根據(jù)有關知識分析下圖并回答相關問題:
(1)圖中A、B、C、D四塊瓊脂塊中生長素的含量情況為
 

(2)若給你一些去除尖端的胚芽鞘,并利用上述有關材料,設計實驗證明上述結論:
實驗設計:
 

預期結果:
 

(3)若把甲組放在勻速旋轉的圓盤上,光照保持不變,則生長素的含量狀況為A
 
B(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4)
 
 
是引起生長素分布不均勻的重要因素,其中后者也是植物
 
性形成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近期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癌癥已成為我國城鄉(xiāng)居民的首要死因.請根據(jù)提供的資料回答問題:
(1)體外分別培養(yǎng)某種癌細胞和正常體細胞;圖中代表癌細胞生長曲線的是
 
.在體內(nèi),癌細胞分別侵襲周圍正常組織,證明癌細胞具有
 
的特性.
(2)細胞癌變后,膜表面會出現(xiàn)一些不同于正常細胞的蛋白質(zhì),這些蛋白質(zhì)稱
 
,引起機體的免疫應答,在應答中直接使癌細胞裂解的免疫細胞是
 

(3)一般來說,一個正常的細胞一旦到了其壽命,它會自殺身亡,這種過程屬于
 
.而受輻射的人群婚后易出生畸形兒,是因為基因變異發(fā)生于
 
中,從而將突變基因傳遞給后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是有關二倍體生物的細胞分裂信息,請據(jù)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圖1 中A1B1段形成的原因是
 

(2)圖2所示為
 
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
(3)雄性激素能促進圖3---圖5中的哪一個細胞的形成?
 
.圖5子細胞的名稱為
 
.圖3---圖5中的
 
細胞正在發(fā)生基因的分離與自由組合.
(4)圖3細胞中有
 
對同源染色體,該細胞正在進行
 
分裂.
(5)若圖1縱坐標是細胞周期中細胞的DNA數(shù),則圖3---圖5
 
細胞的DNA含量與圖1中D1E1段的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普通小麥由A、B、D三種染色體組構成,每種染色體組均有兩個,一共42條染色體;二粒小麥由A、B兩種染色體組構成,每種染色體組均有兩個,一共28條染色體.現(xiàn)將抗白粉病的野生二粒小麥(基因為ee)與多種不抗白粉病的缺體-四體普通小麥(例如無A染色體組中的1號染色體,但B染色體組中7號染色體有4條;基因型可能為EE或EEEE,或無E基因)雜交,以確定抗白粉病基因e位于哪號染色體上.
(1)缺體-四體普通小麥屬于哪種可遺傳的變異類型?
 

(2)雜交實驗前應先確定缺體-四體普通小麥變異的真實性,最簡捷的方法是
 

(3)雜交子代的體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目為
 
條.若三體在減數(shù)分裂I前期其中的任意兩條形成一個四分體,另一條在減數(shù)分裂I后期隨機地移向細胞一極;而單體由于無配對的染色體在減數(shù)分裂I前期不能形成四分體,在減數(shù)分裂I后期隨機地移向細胞一極,則理論上雜交子代產(chǎn)生的配子中最多含有
 
條染色體、最少含有
 
條染色體;
(4)若基因e位于缺體對應的染色體上,則雜交子代表現(xiàn)型為
 
;否則,雜交子代表現(xiàn)型為
 
;
(5)若基因e正好位于四體對應的染色體上,再讓雜交子代與抗白粉病的野生二粒小麥雜交,請寫出該雜交過程的遺傳圖解.(要求寫出F1配子基因型種類,不要求寫出F1配子基因型比例和F2基因型及表現(xiàn)型比例;不考慮染色體異常對配子育性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為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碳循環(huán)的模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 。
A、①代表生產(chǎn)者,6過程代表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B、①和②構成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物群落
C、③一定是原核生物
D、①、②、③中含有的碳元素以有機物的形式在群落和環(huán)境之間進行循環(huá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圖所示三個圓圈1、2、3分別表示含有細胞壁、核糖體、中心體的細胞,那么陰影部分表示的細胞可能是( 。
A、藍藻B、衣藻
C、肝細胞D、棉花葉肉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