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下列有關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摩爾根用果蠅做材料,采用“假說-演繹法”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
B.需用高倍顯微鏡才能觀察到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的質壁分離現(xiàn)象
C.選擇菠菜葉肉細胞做實驗材料可明顯觀察到細胞中的線粒體
D.可用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檢驗骨骼肌細胞無氧呼吸產生的CO2

分析 1、假說-演繹法是在觀察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問題,通過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釋問題的假說,根據(jù)假說演繹推理,再通過實驗檢驗演繹推理的結論.類比推理法是通過對已知事物的特點和性質來推斷或理解未知事物的特點和性質,從而達到認識新事物、解決新問題的目的.但是類比推理得出的結論并不是有邏輯的必然性,其正確與否還必須進行驗證.
2、基因在染色體上的探索歷程:薩頓采用類比推理法,將基因與染色體類比,提出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說;摩爾根以果蠅為實驗材料,采用假說演繹法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

解答 解:A、摩爾根用果蠅做材料,采用“假說-演繹法”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A正確;
B、觀察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的質壁分離現(xiàn)象用低倍鏡即可,B錯誤;
C、葉肉細胞有葉綠體,妨礙染色觀察,故觀察細胞中的線粒體不能選擇菠菜葉肉細胞做實驗材料,C錯誤;
D、骨骼肌細胞無氧呼吸產生乳酸,不產生CO2,D錯誤.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基因在染色體上的探索歷程等知識,要求考生識記基因在染色體上的探索歷程,掌握薩頓和摩爾根采用的方法及得出的結論,再根據(jù)題干要求選出正確的答案即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如圖是利用小球藻進行光合作用實驗的示意圖.圖中A物質和B物質相對分子質量的比是(  )
A.1:2B.2:1C.8:9D.9: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土壤酶是由土壤微生物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類蛋白質,如脲酶、蔗糖酶等.土壤酶易受到環(huán)境中外源物質(如除草劑、重金屬、肥料等)的影響.科學家研究了氟磺胺草醚和甲咪唑煙酸兩種除草劑對土壤中脲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影響.
(1)研究者從近年未噴灑(填“噴灑”或“未噴灑”)過除草劑的環(huán)境中選取表層土壤作為實驗樣品.
(2)各實驗組稱取200g的土壤置于棕色廣口瓶中,分別添加等量的不同質量濃度的除草劑溶液,同時設置空白對照組.廣口瓶用脫脂棉(填“脫脂棉”或“保鮮膜”)封口,置于恒溫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分別在培養(yǎng)不同天數(shù)后取樣,測定土壤中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結果如表所示.
除草劑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
    處理時間
處理(mg/kg)
3天9天25天40天3天9天25天40天
氟磺胺草醚對照1.781.942.332.7711.211.510.010.1
0.051.531.902.382.7810.812.511.712.2
0.51.431.932.432.8910.412.511.610.9
51.651.842.382.729.39.310.910.4
甲咪唑煙酸對照1.781.942.332.7711.311.510.410.6
0.051.582.082.402.5010.910.811.111.3
0.51.591.872.402.4410.110.910.310.5
51.651.972.392.4110.310.010.511.9
(3)本實驗的自變量是處理時間、除草劑的種類和濃度.實驗結果顯示,兩組除草劑中的甲咪唑煙酸的各實驗組對土壤脲酶活性的影響隨時間變化,均呈現(xiàn)“抑制-激活-抑制”的趨勢.對土壤蔗糖酶活性激活率最高的處理條件是0.05mg/kg氟磺胺草醚處理40天.
(4)欲從上述土壤中篩選出蔗糖分解菌或尿素分解菌,則應將土壤浸出液采用稀釋涂布平板(或“平板劃線”)法接種到經(jīng)高壓蒸汽滅菌法處理的相應的固體平板培養(yǎng)基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吞噬細胞對細菌的吞噬、加工處理和呈遞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吞噬細胞特異性吞噬細菌抗原
B.溶酶體參與抗原的加工處理過程
C.加工處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遞給B淋巴細胞
D.抗原加工處理和呈遞過程只存在于體液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利用藥物抑制細胞呼吸,對下列過程影響最大的是( 。
A.O2進入骨骼肌細胞B.CO2進入葉肉細胞
C.H2O進入根毛細胞D.K+進入神經(jīng)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人的肌肉組織分為快肌纖維和慢肌纖維,快肌纖維幾乎不含有線粒體,與短跑等有關;慢肌纖維與慢跑等有氧運動有關.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慢跑時慢肌纖維產生的ATP主要來自線粒體基質
B.兩種肌纖維均可在細胞質基質中產生丙酮酸和[H]
C.短跑時快肌纖維中會產生大量的乳酸和CO2
D.O2參與有氧呼吸發(fā)生在慢肌纖維的線粒體基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關于基因突變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基因突變在自然發(fā)生時是不定向的,但人工誘發(fā)時是定向的
B.基因突變一定能改變生物的基因型,但不一定能改變表現(xiàn)型
C.基因突變只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時,而不會發(fā)生于有絲分裂時
D.基因突變指的是基因的種類、數(shù)目和排列順序發(fā)生了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廣東汕頭金山中學高一上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如圖所示,圖乙細胞是將圖甲細胞放置于一定濃度的蔗糖溶液中的結果,圖丙是將另外一種植物的細胞依次浸于蒸餾水、物質的量濃度為0.3 mol/L的蔗糖溶液和0.5 mol/L的尿素溶液中,原生質層的體積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請據(jù)圖回答:

(1)圖甲細胞中,全透性的結構是________。圖乙細胞中原生質層由________(2分)構成(填編號)。

(2)圖乙細胞在質壁分離結束時,⑧處充滿了________。

(3)圖丙的A、B、C三曲線中,表示細胞在蒸餾水中的是________。表示在0.3 mol/L的蔗糖溶液中的是________。

(4)bc段的細胞液濃度變化為________(填“增大”“減小”“不變”)。

(5)試簡要分析B、C兩曲線存在差異的原因:B曲線是在0.5 mol/L的尿素溶液中,細胞先因滲透失水而發(fā)生質壁分離,后由于________能進入細胞,使得質壁分離后的細胞因吸水而自動復原;C曲線是由于________不能進入細胞,因此質壁分離后細胞不能發(fā)生自動復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有人研究了一個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以及人體的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后,畫出了下列示意圖,請分析回答:

(1)在圖I所示食物網(wǎng)中,E和H之間的關系是捕食和競爭.G占第二、三、四營養(yǎng)級.若大量捕殺G,短時間內F的變化是增多.
(2)圖Ⅱ表示某人的體液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其中甲為血漿.當此人感染了一種病毒并痊愈后,會在其甲中發(fā)現(xiàn)由漿細胞(或效應B細胞)分泌的抗體.此人在進行野外生存訓練時,食用了饅頭,卻沒有及時喝到水,隨后他的血液中含量明顯增多的激素可能有胰島素和抗利尿激素.
(3)圖Ⅲ表示碳循環(huán),C表示分解者.在A和B之間碳主要以有機物形式傳遞.若用a,b,c代表此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全部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所獲得的能量值,已知在一定時間內,b>a+c,則代表全部生產者固定的能量值應為b(填“a”或“b”或“c”).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