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關科學家的實驗研究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①鑒定生物組織中的蛋白質時,應將雙縮脲試劑A和B等量混合后,加入待測組織樣液中,蛋白質樣液呈現(xiàn)紫色; 
②卡爾文使用同位素示蹤法研究光合作用過程  
③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采用活體染色法和持續(xù)的顯微觀察法 
④科學家借助類比推理得出的結論“基因在染色體上”必然是正確的 
⑤孟德爾雜交實驗中的F1能產(chǎn)生兩種比例相等的配子且配子隨機結合因此F2代出現(xiàn)3:1性狀分離屬于假說-演繹法中的演繹推理過程.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D、①④
考點:檢測蛋白質的實驗,光反應、暗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和物質變化,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對分離現(xiàn)象的解釋和驗證
專題:
分析:1、雙縮脲試劑由A液(質量濃度為0.1g/mL氫氧化鈉溶液)和B液(質量濃度為0.01g/mL硫酸銅溶液)組成,用于鑒定蛋白質,使用時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2、觀察細胞有絲分裂實驗的步驟:解離(細胞已經(jīng)死亡)、漂洗、染色、制片和觀察.
3、孟德爾發(fā)現(xiàn)遺傳定律用了假說演繹法,其基本步驟:提出問題→作出假說→演繹推理→實驗驗證→得出結論.
4、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在生物學中具有廣泛的應用:
(1)用35S標記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用32P標記噬菌體的DNA,分別侵染細菌,最終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2)用3H標記氨基酸,探明分泌蛋白的合成與分泌過程;
(3)15N標記DNA分子,證明了DNA分子的復制方式是半保留復制;
(4)卡爾文用14C標記CO2,研究出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轉移途徑,即CO2→C3→有機物;
(5)魯賓和卡門用18O標記水,證明光合作用所釋放的氧氣全部來自于水.
解答: 解:①鑒定生物組織中的蛋白質時,應先雙縮脲試劑A液,再滴加雙縮脲試劑B液,①錯誤; 
②卡爾文使用同位素示蹤法研究光合作用過程中碳的轉移途徑,②正確;  
③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經(jīng)過解離步驟后細胞已經(jīng)死亡,因此不能采用活體染色法和持續(xù)的顯微觀察法,③錯誤;
④科學家借助類比推理得出的結論“基因在染色體上”不具有邏輯的必然性,不一定是正確的,④錯誤; 
⑤孟德爾雜交實驗中的F1能產(chǎn)生兩種比例相等的配子且配子隨機結合因此F2代出現(xiàn)3:1性狀分離屬于假說-演繹法中的假說,⑤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綜合考查檢測蛋白質的實驗、光合作用的探索歷程、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實驗、孟德爾遺傳實驗,對于此類試題,需要考生注意的細節(jié)較多,如實驗的原理、實驗采用的試劑及試劑的作用、實驗方法和實驗結論等,需要考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注意積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閱讀有關生物膜結構探索歷程的資料,回答相關問題:
  資料1:1985年Overton在研究各種未受精卵細胞的透性時,發(fā)現(xiàn)脂溶性物質容易透過細胞膜,不溶于脂質的物質透過細胞膜十分困難.
  資料2:20世紀初,科學家們第一次將細胞膜從某種細胞中分離出來,化學分析表明,它們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質.
  資料3:1925年科學家用丙酮從某種細胞中提取脂質,在空氣-水界面上鋪展成單分子層,測得單分子層的面積恰為細胞表面積的2倍.
  資料4:19世紀30年代初,科學家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細胞膜不可能是單純磷脂分子構成,再通過實驗進一步發(fā)現(xiàn)可能還有蛋白質,于是提出在磷脂雙分子層內外兩側都有蛋白質分子覆蓋的假說.
  資料5:1959年,羅伯特森在電鏡下看到細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層結構.按照“三明治”模型,科學家經(jīng)過計算認為生物膜至少厚約15~20nm.但電鏡照片中,實際測得細胞膜的厚度為7~10nm.
  資料6:1970年,科學家用熒光標記的小鼠細胞和人細胞等做了一系列相關融合實驗.
(1)僅通過對資料1的分析,你能對膜結構提出什么樣的假說?
 

(2)資料2、3中要獲得純凈的細胞膜,最好選擇哺乳動物的哪一類細胞?
 
.試簡述理由:
 

(3)從資料3的實驗結果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4)資料4、5中,通過比較分析生物膜的計算厚度和實測厚度,科學家對膜結構模型提出了什么樣的假說?
 

(5)資料6中,科學家最早是用紅色熒光染料標記人細胞的膜蛋白,用綠色熒光染料標記小鼠細胞的膜蛋白,進行融合實驗.剛融合時,融合細胞一半發(fā)綠色熒光,另一半發(fā)紅色熒光.在37℃下經(jīng)過40min,兩種顏色的熒光均勻分布,這一實驗現(xiàn)象表明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綜合以上實驗,并在新的觀察和實驗證據(jù)基礎上,提出了大多數(shù)人所接受的
 
模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現(xiàn)有陽生和陰生植物兩種.從這兩種植物上各取一片彼此相似的葉片,分別放在兩個透明盒子中.在適宜溫度條件下,逐漸增加光照強度,測定放氧速率的數(shù)據(jù)如表.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光強(μmol光子/m2?s)0102550100250500600
放氧速率
(μmo1O2/m2?s)
葉片A-20-10-5-15152828
葉片B-2-0.51.536101211
A、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推測,取自陽生植物的葉片是A
B、光照強度直接影響光反應中[H]、ATP的生成
C、光照強度為50μmol光子/m2?s時,葉片B產(chǎn)生的氧氣大于葉片A
D、光照強度>600μmol光子/m2?s時,葉片A放氧速率主要被CO2濃度限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在治療創(chuàng)傷的中藥方劑中,雄性羚羊角或犀牛角的用量極少,但是缺少這味藥,療效將大大下降甚至無效.已知動物的角主要是由死亡細胞的角化(變性)蛋白質組成的,則羚羊角等的有效成分最可能是( 。
A、特殊活性蛋白質
B、DNA
C、微量元素類
D、大量元素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驗證酶的高效性實驗成功的關鍵是( 。
A、試管是否干凈
B、肝臟是否新鮮
C、衛(wèi)生香(或火柴梗)是否點燃
D、所用肝臟研磨液的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SARS病毒、煙草、煙草花葉病毒的核酸中各具有堿基和核苷酸的種類分別是( 。
A、4、8、4和4、8、4
B、4、5、4和4、5、4
C、4、5、4和4、8、4
D、4、8、4和4、5、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是有關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實驗的敘述:其中正確的是( 。
①斐林試劑的甲液和乙液與雙縮脲試劑的成分是相同的;
②雙縮脲試劑的甲液與斐林試劑甲液成分是相同的、乙液的成分不相同;
③斐林試劑與雙縮脲試劑的使用方法是一樣的,都要現(xiàn)配現(xiàn)用;
④還原糖檢驗中的顏色變化是:淺藍色→棕色→磚紅色,其中的磚紅色是Cu2O;
⑤制作花生臨時裝片時,洗去浮色用的是體積分數(shù)為50%的酒精;
⑥觀察花生臨時裝片,看到的是一片橘紅色,而不是橘黃色的脂肪顆粒;
⑦雙縮脲試劑的使用方法是先加甲液后加乙液,加完之后立刻加熱出現(xiàn)的顏色是紫色.
A、①②⑥⑦B、②③⑦
C、①⑤⑥D、①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中,關于鹽酸的作用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
B、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
C、保持口腔上皮細胞的鮮活狀態(tài)
D、使組成染色質的DNA和蛋白質分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①②③為對胚芽鞘做不同處理的實驗,④為一植株,被紙盒罩住,紙盒的一側開口,有單側光照,下列對實驗結果的描述,錯誤的是( 。
A、①②向光彎曲生長,③背光彎曲生長
B、①直立生長,②③向光彎曲生長
C、④圖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轉紙盒,一段時間后,植株向右彎曲生長
D、④圖中如果將紙盒和植株一起旋轉,則植株彎向盒開口方向生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