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29868  129876  129882  129886  129892  129894  129898  129904  129906  129912  129918  129922  129924  129928  129934  129936  129942  129946  129948  129952  129954  129958  129960  129962  129963  129964  129966  129967  129968  129970  129972  129976  129978  129982  129984  129988  129994  129996  130002  130006  130008  130012  130018  130024  130026  130032  130036  130038  130044  130048  130054  130062  170175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圖1表示某動物細胞分裂的不同時期染色體數與核DNA分子數目比例的變化關系,圖2表示該動物處于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圖象.

(1)圖2中具有同源染色體的是甲、乙細胞和丙細胞.丁細胞的名稱叫次級精母細胞,如果丁細胞中M為性染色體,則N一定是常染色體.
(2)圖2中處于圖1中CD段的細胞有丙 和�。�
(3)圖1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著絲點分裂.
(4)圖2中甲細胞中有8條染色體,4個染色體組.
(5)此動物的性別是雄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洋蔥是中學生物實驗常用材料之一,如圖是與洋蔥有關實驗的部分步驟,請據圖回答:

(1)①表示提取洋蔥葉肉細胞中色素的研磨步驟,研缽中除了加無水乙醇外,為防止葉綠素被破壞還需加入的化學藥品有碳酸鈣;
(2)④表示在低倍物鏡下觀察洋蔥根尖細胞時的一個視野,若要在高倍物鏡下清楚的觀察右上方細胞染色體的形態(tài)和數目,應將裝片向右上方移動.
(3)請描述C步驟的操作過程從蓋玻片的一側滴入蔗糖溶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重復幾次;假設圖⑤是步驟D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紫色洋蔥表皮細胞,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正確圖示是C

(4)某學生在進行F步驟觀察時,發(fā)現(xiàn)質壁分離不能復原,最可能的原因是細胞失水過多而死亡.
(5)若用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制成裝片,完成C步驟,低倍鏡下觀察,其細胞形態(tài)為皺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在“制作 DNA 雙螺旋結構模型”的實驗中,若要搭建一個具有 5 個堿基對的 DNA 分子片段,則需要脫氧核糖與磷酸之間的連接物多少個?( �。�
A.20 個B.18 個C.10 個D.8 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萌發(fā)的小麥種子中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含量顯著增高.α-淀粉酶不耐酸、較耐熱,在pH為3.6、0℃條件下可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耐酸、不耐熱,在70℃條件下15min后失活.根據它們的這種特性,可分別測定一種酶的催化效率.某實驗小組進行了“提取小麥種子中α-淀粉酶并測定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適溫度”的相關實驗.
實驗材料:萌發(fā)3天的小麥種子(芽長約1cm).
主要試劑及儀器:1mg/mL的標準麥芽糖溶液、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蒸餾水、石英砂、恒溫水浴鍋等.
實驗步驟:
步驟一:制備酶溶液

步驟二:_____,取出后冷卻.
步驟三:取12支干凈的、體積相同并具刻度的試管依次編號,按下表要求加入試劑,再觀察各試管內的顏色變化.(注:+表示碘液變藍色,-表示碘液不變色)
試管編號123456
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mL)888888
恒溫水浴5min(℃)020406080100
α-淀粉酶保持活性而β-淀粉酶失去活性的溶液(mL)111111
恒溫水浴5min(℃)020406080100
相同溫度的溶液混合,振蕩后恒溫水浴5min(℃)020406080100
加入碘液,振蕩后觀察顏色變化++++++-+++++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步驟二的具體操作是將酶液置于70℃水浴中15min.
(2)加入碘液,振蕩后觀察顏色變化,發(fā)現(xiàn)試管4中碘液不變色,不能(填“能”或“不能”)據此推斷α-淀粉酶的最適合溫度一定是60℃.
(3)該實驗中不選用斐林試劑檢測實驗結果的理由是利用斐林試劑檢測時需要水浴加熱,會改變該實驗中的溫度,影響實驗最終結果.
(4)若要進一步研究小麥種子中β-淀粉酶的最適溫度,則需獲得β-淀粉酶保持活性而α-淀粉酶失活的酶溶液.制備該種酶溶液的方法為將步驟一中制取的酶液置于pH為3.6、0℃條件的環(huán)境中(短暫時間,使α-淀粉酶失去活性).
(5)酶的特性有高效性、專一性、作用條件較溫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西省九江市高一上段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染色體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染色體是細胞核中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

B.嚴格地說,只有在細胞分裂期才能形成染色體

C.藍藻細胞在進行有絲分裂時也能形成染色體

D.染色體和染色質是同一種物質在細胞不同時期的兩種存在狀態(tà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乳糖酶催化乳糖水解.有兩項與此相關的實驗,其他實驗條件均設置為最適條件,實驗結果如下:
實驗一酶濃度0%1%2%4%5%
(乳糖濃度為10%)相對反應速率02520100200
實驗二乳糖濃度0%5%10%20%30%
(酶濃度為2%)相對反應速率025506565
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
A.實驗一若增加乳糖濃度,相對反應速率將降低
B.實驗二若繼續(xù)增大乳糖濃度,相對反應速率不再加大
C.實驗一如果繼續(xù)增加酶濃度,相對反應速率不再加大
D.實驗二若溫度升高10℃,相對反應速率將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閱讀有關生物膜結構探索歷程的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資料1:l895年Overton在研究各種未受精卵細胞的透性時,發(fā)現(xiàn)脂溶性物質容易透過細胞膜,不溶于脂質的物質透過細胞膜十分困難.
資料2:1925年荷蘭科學家從紅細胞中提取脂質,在空氣一水界面上鋪展成單分子層,測得單分子層的面積恰為細胞表面積的2倍.
資料3:1970年,科學家用紅色熒光染料標記人細胞的膜蛋白,用綠色熒光染料標記小鼠細胞的膜蛋白,進行融合實驗.剛融合時,融合細胞一半發(fā)綠色熒光,另一半發(fā)紅色熒光.在37℃下經過40min,兩種顏色的熒光均勻分布.
(1)僅通過對資料l、資料2實驗結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結論是膜是由雙層脂質分子構成的(或膜由脂質分子組成且排列為連續(xù)的兩層).
(2)資料3中的實驗現(xiàn)象表明.膜有流動性.1972年,辛格等人提出了目前被普遍接受的流動鑲嵌模型.
資料4:科學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時,在豚鼠的胰腺細胞中注射3H標記的氨基酸,經檢查發(fā)現(xiàn)放射性元素依次出現(xiàn)在⑤④③①②⑥部位.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3)此研究方法為同位素標記法.
(4)⑥部位的物質是在[⑤]核糖體中合成的.
此物質從合成到分泌到細胞外,經過了哪些細胞器或細胞結構?(用文字及箭頭表示)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細胞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措施中,不符合城市生態(tài)工程建設基本原理的是( �。�
A.城市規(guī)劃,分區(qū)建設工業(yè)區(qū)、居住區(qū)、生態(tài)綠地
B.大力推廣“環(huán)境友好技術”和低污染清潔生產工藝
C.采用浮床工藝法等手段治理環(huán)境污染
D.用法律手段嚴禁汽車上路及造紙廠、酒廠生產,以斷絕污染的源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由1分子磷酸、1分子堿基和1分子化合物a構成了化合物b,如圖所示,則敘述正確的是( �。�
A.若m為腺嘌呤,則b不一定為腺嘌呤脫氧核苷酸
B.若a為核糖,b則為DNA的基本組成單位
C.若m為尿嘧啶,則DNA中肯定含b這種化合物
D.若由b構成的核酸能被吡羅紅染成紅色,則a必為脫氧核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關于細胞衰老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細胞衰老是細胞生理生化發(fā)生復雜變化的過程
B.個體的衰老導致細胞衰老
C.衰老細胞的細胞膜通透性改變,使物質運輸功能降低
D.衰老細胞內水分減少,體積變小,代謝速度減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