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表為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請根據(jù)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編號 | 實驗過程和操作 | 結(jié)果 |
A組 | 含35S噬菌體+大腸桿菌(培養(yǎng)一段時間)→攪拌,離心 →檢測放射性 | 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高,下層沉淀中的放射性很低 |
B組 | 含32P噬菌體+大腸桿菌(培養(yǎng)一段時間)→攪拌,離心 →檢測放射性 | 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低,下層沉淀中的放射性高 |
(1)實驗中,35S標記的是__________,32P標記的是________。該實驗證明了__________。
(2)從理論上分析,A組的下層沉淀和B組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應該為零。由于實驗數(shù)據(jù)和理論數(shù)據(jù)之間存在著較大差異,請對實驗過程進行分析。
①在A組實驗的沉淀中檢測到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B組實驗中,32P標記的噬菌體和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時間過長,會使上清液中放射性含量__________,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紅眼(B)雌果蠅和白眼(b)雄果蠅交配。F1全是紅眼,F(xiàn)1雌雄自由交配所得F2中紅眼雌果蠅121只,紅眼雄果蠅60只,白眼雌果蠅0只,白眼雄果蠅59只。則F2卵細胞中具有B和b及精子中具有B和b的比例是
A. 卵細胞B∶b=1∶1 精子B∶b=3∶1
B. 卵細胞B∶b=3∶1 精子B∶b=3∶1
C. 卵細胞B∶b=1∶1 精子B∶b=1∶1
D. 卵細胞B∶b=3∶1 精子B∶b=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農(nóng)村中泡菜的制作方法是:新鮮的蔬菜經(jīng)過整理、清潔后,放入徹底清潔并用白酒擦試過的泡菜壇中。然后向壇中加入鹽水、香辛料及一些“陳泡菜水”密封后置于陰涼處,最適環(huán)境溫度為2830℃。有時制作的泡菜會“咸而不酸”或“酸而不咸”。在實驗室或工廠化生產(chǎn)泡菜時,還要跟蹤檢測泡菜腌制過程中產(chǎn)生的亞硝酸鹽含量。
(1)用白酒擦拭泡菜壇的目的是 。
(2)菜壇要密封,若菜壇有裂縫,可能會出現(xiàn)什么結(jié)果? 。
(3)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 。
(4)加入“陳泡菜水”的的作用 。
(5)制作泡菜的過程中,有機物的干重如何變化? 。
菜壇內(nèi)有機物的種類如何變化? 。
(6)關于測定亞硝酸鹽含量實驗操作的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泡菜制作用的陳泡菜水,按新老鹽水1:1的比例配制
B.在鹽酸酸化條件下,亞硝酸鹽與對氨基苯磺酸發(fā)生重氮化反應形成紫紅色溶液
C.制備樣品處理液,先加入提取劑,在搖床上振蕩提取1h,再加入NaOH溶液
D.泡菜腌制時間長短會影響亞硝酸鹽含量,但溫度和食鹽的用量不影響其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果蠅中紅眼(A)對白眼(a)為顯性,該基因位于X染色體某一片段。由染色體變異導致的XAXO、XaXO、XXY表現(xiàn)為雌性可育,XOY在胚胎期死亡�,F(xiàn)用紅眼雄果蠅(XAY)與白眼雌果蠅(XaXa)雜交得到F1,發(fā)現(xiàn)F1中有—只例外白眼雌果蠅。某小組設計實驗以探究白眼雌果蠅產(chǎn)生的原因。
實驗思路:將該白眼雌果蠅與_______________雜交,統(tǒng)計分析子代的性狀表現(xiàn)。
假設與預期:
(1)若白眼雌果蠅是由基因突變所致,則子代白眼雄果蠅:紅眼雎果蠅為___________;
(2)若白眼雌果蠅是由X染色體片段缺失所致,則子代紅眼雎果蠅:白眼雄果繩為___________;
(3)若白眼雌果蠅是由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所致,則白眼雌果蠅基因型為___________,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的配子及比例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植物開花與某些激素有關。1937年,俄國學者捉出了成花素假說,認為植物葉片接受光刺激后,能合成成花素,成花素經(jīng)過遠程運輸?shù)竭_芽的頂端,誘導花器官的形成。1970年后,人們才檢測到成花素的化半本質(zhì)是一種叫做FT的蛋白質(zhì)。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可利用斐林試劑對成花素的化學本質(zhì)進行鑒定
B.同位素標記法可獲得成素合成和運輸途徑的直接證據(jù)
C.葉接受光刺激合成成花素這一過程體現(xiàn)了物理信息對生物的影響
D.能翻譯出FT的基因存在于植株的每個細胞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有關“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化”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
A. 低溫與秋水仙素誘導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的原理相似
B. 制作臨時裝片的程序為:選材→固定→解離→漂洗→染色→制片
C. 實驗試劑及作用分別為:卡諾氏液→固定細胞,改良苯酚品紅染液→染色
D. 誘導后,顯微鏡下可看到大多數(shù)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目發(fā)生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小鼠胚胎干細胞可誘導成能分泌胰島素的胰島樣細胞。將胰島樣細胞移植給患糖尿病小鼠,可使患病小鼠血糖恢復正常,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小鼠胚胎干細胞可來自對囊胚內(nèi)細胞團的分離培養(yǎng)
B.移植前,患病小鼠體內(nèi)靶細胞缺失胰島素受體
C.移植后,小鼠體內(nèi)靶細胞加強了對葡萄糖的攝取、利用和儲存
D.小鼠體內(nèi)血糖濃度對于高血糖素的分泌存在反饋調(diào)節(ji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假設一個雙鏈均被32P標記的噬菌體DNA分子由1000個堿基對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堿基的20%。用這個噬菌體侵染只含31P的大腸桿菌,共釋放出100個子代噬菌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該過程至少需要3×105個鳥嘌呤脫氧核苷酸
B.含32P與只含31P的子代噬菌體的比例為1∶49
C.噬菌體增殖需要細菌提供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
D.如果該DNA發(fā)生突變,其控制的性狀也一定發(fā)生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種化學物質(zhì)可能有一定致畸、致癌作用,利用動物細胞培養(yǎng)的方法鑒定它們是否有毒性,并比較二者毒性的強弱。請依據(jù)實驗結(jié)果完成下列實驗報告。
Ⅰ.本實驗的自變量是 。
Ⅱ實驗步驟:
(1)制備細胞懸液:用胰蛋白酶處理小白鼠胚胎組織離散成單個細胞,制成細胞懸浮液。
(2)進行細胞培養(yǎng):
①取A.B.C三個潔凈的錐形瓶,分別加入 。
②向A.B兩個培養(yǎng)瓶中分別加入等量的化學物質(zhì)甲、乙,并將培養(yǎng)瓶搖勻;C瓶不作處理,作為對照。
③把3個培養(yǎng)瓶放在37℃的CO2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
(3)制作臨時裝片
(4)鏡檢和統(tǒng)計:把臨時裝片放在顯微鏡下,尋找處于 期的細胞,與小白鼠正常體細胞有絲分裂高倍顯微鏡照片進行對比,以確認發(fā)生變異的細胞。統(tǒng)計該期變異的細胞占細胞總數(shù)的百分數(shù)。
Ⅲ.實驗結(jié)果:
培養(yǎng)瓶 | A | B | C |
變異細胞占總細胞數(shù) | 1.3% | 12.5% | 0.1% |
IV.請寫出實驗結(jié)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玉米莖具有綠莖和紅莖之分,某實驗小組以這種玉米為實驗材料進行雜交實驗,結(jié)果如下表:
父本 | 母本 | 子一代(F1) | |
笫1組 | 一株紅莖 | 一株紅莖 | 綠莖、紅莖(數(shù)量未統(tǒng)計) |
第2組 | —株綠莖 | —株綠莖 | 245綠莖、81紅莖 |
(1)實驗小組對該性狀的遺傳提出兩種假說。
(2)假說一:玉米莖的顏色由三個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決定綠莖,A+、a都決定紅莖, 三個基因的顯隱關系為A+相對于A、a為顯性,A相對于a為顯性。如果該假說成立,則第2組中的雙親基因型為 。
假說二:玉米莖的顏色由三個等位基因(A、a1和a2)控制,當a1和a2同時存在時,表現(xiàn)為紅莖,其他情況均為綠莖,A相對于a1和a2為顯性,如果該假說成立,則第2組中雙親的基因型為 。
(3)為進一步探究兩種假說的合理性。實驗小組將第2組F1中的紅莖植株自交得F2,并統(tǒng)計F2中莖的顏色和數(shù)量。
若F2中 ,則支持假說一。
若F2中 ,則支持假說二。
(4)上述探索玉米莖顏色遺傳方式的思路在科學研究中被稱為 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