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DIS實驗是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進行的實驗.學生實驗“用DlS研究機械能守恒定律”的裝置如圖6(a)所示,擺動小球上安裝有遮光片J,其寬度△S已輸入計算機,在圖中A、B、C、D四處都安上光電傳感器,并將所測得的數(shù)據(jù)都自動輸人計算機處理,由計算機程序計算出所需的物理量,并畫出圖象.某組同學在一次實驗中,選擇DIS以圖象方式顯示實驗的結果,得到三條圖線,如圖(b)所示.圖象的橫軸表示小球距D點的高度h,縱軸表示擺球的重力勢能Ep、動能Ek或機械能E.試回答下列問題:

(1)圖(a)所示的實驗裝置中,光電傳感器采集的數(shù)據(jù)是遮光片擋光時間.
(2)圖(b)甲、乙、丙三條線中,表示小球的重力勢能Ep、動能Ek、機械能E隨小球距D點的高度h變化關系的圖線依次是乙、丙、甲.
(3)根據(jù)圖(b)所示的實驗圖象,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況下,小球的機械能守恒.

分析 根據(jù)小球在靜止釋放后,重力在做正功,重力勢能EP不斷減少,動能EK不斷增加,而重力勢能和動能的總量即機械能不變來選擇圖線.

解答 解:(1)不透光的薄片J是擋光片,傳感器K的名稱是光電門傳感器,那么光電傳感器采集的數(shù)據(jù)是遮光片擋光時間.
(2)距離D點的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所以乙圖線為重力勢能Ep隨h的關系圖線;向D點運動的過程中,重力做正功,動能增加,即高度h越小,動能越大,則丙圖線為動能Ek隨h的變化圖線,甲表示機械能E,動能和重力勢能之和不變,所以甲表示機械能E隨h變化的圖線.
(3)根據(jù)甲圖線知,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況下,小球的機械能守恒.
故答案為:(1)遮光片擋光時間;
(2)乙、丙、甲;
(3)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況下,小球的機械能守恒.

點評 本題比較新穎,要注意結合實驗的原理進行分析,從而找出符合該實驗的原理.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面說法正確的有( 。
A.物體所帶的電荷量可以是任意值
B.摩擦起電是因為產生了電荷,感應起電是因為電荷發(fā)生了轉移
C.一個物體呈電中性,說明這個物體不帶電荷
D.物體帶正電荷1.6×10-9C,這是因為失去了1.0×1010個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打點計時器是測量時間的儀器(填“速度”或“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如圖所示電路中,當S閉合后,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在圖所示位置時,小燈泡L1、L2、L3、L4的亮度均相同,若將滑片P向左移動,則各燈泡的亮度變化情況是(  )
A.L1、L4變暗,L2、L3變亮
B.L2變亮,Ll變暗,L3、L4亮度不變
C.L1變暗,L2無法判斷,L3、L4亮度不變'
D.四個燈泡亮度都變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負電
B.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負電
C.兩輕小物體相互吸引,二者一定帶異種電荷
D.摩擦起電是創(chuàng)造出了電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8.一個電子在電場中可能做(  )
A.變加速直線運動B.勻速圓周運動C.勻加速直線運動D.勻加速曲線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如圖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屬板a、b分別與電源的兩極相連,帶電液滴P在金屬板a、b間保持靜止,現(xiàn)設法使P固定,減小兩極板間的距離,然后釋放P,則P在電場內將(  )
A.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B.豎直向上做加速運動
C.豎直向下做加速運動D.仍然保持靜止狀態(tà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如圖所示,是“研究平拋物體運動”實驗得到的頻閃照片,用一張印有小方格的紙對比軌跡,小方格邊長L.小球在下落過程中的幾個位置如圖中的a、b、c、d所示,則該頻閃照片的周期為T=$\sqrt{\frac{L}{g}}$ 小球初速度為V0=2$\sqrt{gL}$。ㄓ肔、g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如圖所示,一長度為L=1.0m、質量為M=2.0kg的木板置于光滑水平面上,木板上方有質量為m=1.0kg的小物塊(視為質點)靜止于木板左端.當把木板固定時,某時刻給小物塊以向右的瞬時沖量I=2.0Ns恰可以讓小物塊從木板上滑落,求:
(1)小物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多大?
(2)當木板不固定(可自由滑動)時,欲使小物塊能滑出木板,則需給小物塊水平向右的最小瞬時沖量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