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在高為11.25m的屋檐上,每隔一定時間有一滴水落下,當(dāng)?shù)谝坏嗡涞降孛嫔蠒r,正好第四滴水離開屋檐,此時,第一滴水與第二滴水的距離為h1,第二滴水與第三滴水的距離為h2,第三滴水與第四滴水的距離為h3,不計空氣阻力,g取10m/s2.h1:h2:h3等于( 。
A.7:5:3B.3:5:7C.1:3:5D.5:3:1

分析 物體做自由落體運(yùn)動,在相鄰相等時間內(nèi)位移之比為1:3:5

解答 解:水滴做自由落體運(yùn)動,相鄰相等時間內(nèi)位移之比為1:3:5
故一滴水與第二滴水的距離為h1,第二滴水與第三滴水的距離為h2,第三滴水與第四滴水的距離為h3的位移之比為5:3:1
故選:D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物體做自由落體運(yùn)動的規(guī)律,熟練運(yùn)用即可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我國于2011年9月29日成功發(fā)射“天宮一號”目標(biāo)飛行器和神舟八號飛船,實施首次空間飛行器無人交會對接試驗,預(yù)計要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完成對接任務(wù),為我國在2020年建立獨立的空間站打下基礎(chǔ).圖是“天宮一號”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對接的模擬示意圖,假設(shè)“天宮一號”在圓形軌道上運(yùn)動.以下說法正確的( 。
A.要完成對接任務(wù),神州飛船需要制動減速
B.要完成對接任務(wù),神州飛船需要點火加速
C.“天宮一號”內(nèi)的實驗儀器不受引力的作用
D.對接完成后“天宮一號”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雨滴從屋檐自由下落,通過豎直方向1.8m高的窗戶用時0.2s,空氣阻力不計.求窗的上沿離屋檐的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汽車(可視為質(zhì)點)由靜止開始,做加速度為2m/s2勻加速直線運(yùn)動,通過長為900m的隧道,求:
(1)汽車在第3s末的速度大。
(2)汽車通過隧道所用的時間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如圖所示,一木塊放在水平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三個力作用,F(xiàn)1=10N,F(xiàn)2=2N,以及摩擦f,木塊靜止,撤去F1后,有下列判斷
①木塊不再靜止
②木塊仍處于靜止?fàn)顟B(tài)  
③木塊所受合力為10N,方向向左
④木塊所受合力為零
其中判斷正確的是( 。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如圖,物體A上表面水平,A、B重疊在一起靜放在固定斜面上,請畫出A物體的受力示意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4.甲、乙兩物體相距100米,沿同一直線向同一方向運(yùn)動,乙在前,甲在后,請你判斷哪種情況甲可以追上乙( 。
A.甲的初速度為20 m/s,加速度為1 m/s2,乙的初速度為10 m/s,加速度為2 m/s2
B.甲的初速度為10 m/s,加速度為2 m/s2,乙的初速度為30 m/s,加速度為1 m/s2
C.甲的初速度為30 m/s,加速度為1 m/s2,乙的初速度為10 m/s,加速度為2 m/s2
D.甲的初速度為10 m/s,加速度為2 m/s2,乙的初速度為20 m/s,加速度為1 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物體以速度v勻速通過直線上的A、B兩點間,需時為t.現(xiàn)在物體從A點由靜止出發(fā),勻加速(加速度大小為a1 )到某一最大速度vm后立即作勻減速運(yùn)動(加速度大小為a2)至B點停下,歷時仍為t,則物體的( 。
A.a1、a2的值必須是一定的
B.vm 可為許多值,與a1、a2的大小有關(guān)
C.vm 只能為2v,無論a1、a2為何值
D.a1、a2必須滿足$\frac{{{a_1}•{a_2}}}{{{a_1}+{a_2}}}=\frac{2v}{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以下各項關(guān)于靜電場知識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在電場中,電場線是假想的描繪工具,凡是不畫電場線的區(qū)域場強(qiáng)為零
B.根據(jù)公式E=$\frac{F}{q}$,電場強(qiáng)度E與檢驗電荷電量q成正比
C.因為C=$\frac{Q}{U}$,固定帶電量Q,增大電容器兩極板的電勢差U可使其電容C減小
D.因為電勢是標(biāo)量,所以電場線切線的方向僅代表電場強(qiáng)度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