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如圖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放著兩塊長度相同、質量分別為M1和M2的木板,在兩木板的左端各放一個大小、形狀、質量完全相同的物塊.開始時,木板、物塊均靜止,今在兩物塊上各作用一水平恒力F1、F2,當物塊和木板分離時,兩木板的速度分別為v1和v2,物體和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相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F1=F2,M1<M2,則v1>v2B.若F1=F2,M1>M2,則v1>v2
C.若F1<F2,M1=M2,則v1>v2D.若F1>F2,M1=M2,則v1>v2

分析 本題中涉及到兩個物體,所以就要考慮用整體法還是隔離法,但題中研究的是兩物體的相對滑動,所以應該用隔離法.板和物體都做勻變速運動,牛頓定律加運動學公式和動能定理都能用,但題中“當物體與板分離時”隱含著在相等時間內物體的位移比板的位移多一個板長,也就是隱含著時間因素,所以不方便用動能定理解了,就要用牛頓定律加運動公式解.

解答 解:A、若F1=F2,由題很容易得到兩物塊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是相等的,因此兩物塊的加速度相同,我們設兩物塊的加速度大小為a,
對于M1、M2,滑動摩擦力即為它們的合力,設M1的加速度大小為a1,M2的加速度大小為a2,
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μmg=M1a1=M2a2
得加速度:a1=$\frac{μmg}{{M}_{1}}$,a2=$\frac{μmg}{{M}_{2}}$
設板的長度為L,它們向右都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當物塊與木板分離時:
物塊與M1的相對位移:L=$\frac{1}{2}$at12-$\frac{1}{2}$a1t12
物塊與M2的相對位移:L=$\frac{1}{2}$at22-$\frac{1}{2}$a2t22
若M1<M2,則a1>a2,所以得:t1>t2,所以有M1的速度為v1=a1t1,M2的速度為v2=a2t2,則v1>v2,故A正確.
B、若M1>M2,則a1<a2,根據(jù)C項分析得:t1<t2
M1的速度為v1=a1t1,M2的速度為v2=a2t2,則v1<v2,故B錯誤
C、若F1<F2、M1=M2,根據(jù)受力分析和牛頓第二定律得:M1上的物塊的加速度小于M2上的物塊的加速度,即aa<ab,由于M1=M2,所以摩擦力作用下的木板M1、M2加速度相同,
設M1、M2加速度為a,木板的長度為L.它們向右都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當物塊與木板分離時:
物塊與M1的相對位移:L=$\frac{1}{2}$aat32-$\frac{1}{2}$at32
物塊與M2的相對位移:L=$\frac{1}{2}$abt42-$\frac{1}{2}$at42
由于aa<ab,所以得:t3>t4
M1的速度為v1=aat3,M2的速度為v2=abt4,
則v1>v2,故C正確;
D、若F1>F2、M1=M2,根據(jù)C選項中公式可知,由于aa>ab,則v1<v2,故D錯誤.
故選:AC.

點評 本題考查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問題,要注意去比較一個物理量兩種情況下的大小關系,我們應該通過物理規(guī)律先把這個物理量表示出來.同時要把受力分析和牛頓第二定律結合應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7.某同學為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力關系”,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把一端帶滑輪的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力傳感器固定在小車上,用來測量繩對小車的拉力;小車的加速度由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測出,已知打點計時器使用的低壓交流電源的頻率為50Hz.

(1)對于實驗的操作要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A.本次實驗中應保持小車和傳感器總質量不變
B.為消除小車與木板之間摩擦力的影響,應將木板不帶滑輪的
一端適當墊高,在不掛砂桶的情況下使小車能夠靜止在木板上
C.本實驗必須滿足細砂和桶的總質量遠小于小車和傳感器的總質量
(2)圖2是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A、B、C、D、E、F、G為7個相鄰的計數(shù)點,相鄰的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四個點未畫出.量出計數(shù)點之間的距離分別為sAB=4.12cm、sAC=8.67cm、sAD=13.65cm、sAE=19.04cm、sAF=24.86cm、sAG=31.09cm.則小車的加速度a=0.42m/s2(結果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8.某同學用如圖甲所示裝置做“探究物體的加速度跟力的關系”的實驗.實驗時保持小車的質量不變,用鉤碼所受的重力作為小車受到的合力,用打點計時器和小車后端拖動的紙帶測出小車運動的加速度.

(1)實驗時先不掛鉤碼,反復調整墊木的左右位置,直到小車做勻速直線運動,這樣做的目的是平衡小車運動中受到的摩擦阻力.
(2)圖乙為實驗中打出的一條紙帶的一部分,從比較清晰的點跡起,在紙帶上標出了連續(xù)的5個計數(shù)點A、B、C、D、E,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都有4個點跡沒有標出,測出各計數(shù)點到A點之間的距離,如圖乙所示.已知打點計時器接在頻率為50Hz的交流電源兩端,則此次實驗中小車運動的加速度的測量值a=1.0m/s2.(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3)實驗時改變所掛鉤碼的質量,分別測量小車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根據(jù)測得的多組數(shù)據(jù)畫出a-F關系圖線,如圖丙所示.試分析:圖線不通過坐標原點O的原因是沒有平衡摩擦力或摩擦力平衡不夠;曲線上部彎曲的原因未滿足拉車的鉤碼質量遠小于小車質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5.如圖a所示,質量為5kg的小物塊以初速度ν0=llm/s從θ=53°固定斜面底端先后兩次滑上斜面,第一次對小物塊施加一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第二次無恒力F0圖中的兩條線段a、b分別表示存在恒力F和無恒力F時小物塊沿斜面向上運動的v-t圖線.不考慮空氣阻力,g=l0m/s2,( sin53°=0.8、cos53°=0.6)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恒力F的大小為1NB.恒力F的大小為10N
C.物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frac{1}{3}$D.物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如圖所示,在直線MN上有一個點電荷,A、B是直線MN上的兩點,兩點的間距為L,場強大小分別為E和2E.則(  )
A.A點場強方向一定沿直線向左B.A點的電勢一定低于B點的電勢
C.該點電荷一定在A點的左側D.該點電荷一定在A點的右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如圖所示,輕彈簧上端與一質量為m的木塊1相連,下端與另一質量為M的木塊2相連,整個系統(tǒng)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處于靜止狀態(tài).現(xiàn)將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設抽出后的瞬間,木塊1、2的加速度a1、a2,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則有(  )
A.a1=0   a2=gB.a1=g a2=gC.a1=0  a2=$\frac{m+M}{M}$gD.a1=g  a2=$\frac{m+M}{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9.某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來“探究a與F、m之間的定量關系”.
(1)實驗時,必須先平衡小車與木板之間的摩擦力,該同學是這樣操作的:如圖乙,將小車靜止放在水平長木板上,并連著已穿過打點計時器的紙帶,調整木板右端的高度,接通電源,用手輕撥小車,讓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點跡均勻-的點,說明小車在做勻速直線運動
(2)如果該同學先如(1)中的操作,平衡了摩擦力,以砂和砂桶的重力為F,在小車質量M保持不變的情況下,不斷往桶里加沙,砂的質量最終達到$\frac{1}{3}$M,測小車加速度a,做a-F的圖象,如圖丙的圖線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有人猜想.可以利用地球的同步衛(wèi)星制作一座通向太空的“通天塔”.其實就是一條長長的管道.這條長長的管道一端固定在衛(wèi)星上.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為人們往返于地球和衛(wèi)星之間提供方便.已知地球到月球的距離約為地球半徑R的60倍.由此可以估算該管道的長度至少為多長?(月球圍繞地球運轉的公轉周期大約是27天.地球半徑R已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7.有一電流表G,內阻Rg=60Ω,滿偏電流Ig=1mA要把它改裝為0-3V的電壓表,要串聯(lián)(填串聯(lián)或并聯(lián))2940Ω的電阻,若改裝為0-0.6A的電流表,要并聯(lián)(填串聯(lián)或并聯(lián))0.1Ω的電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