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如圖(a),木板OA可繞軸O在豎直平面內(nèi)轉(zhuǎn)動,木板上有一質(zhì)量為m=1kg的物塊,始終受到平行于斜面、大小為8N的力F的作用.改變木板傾角,在不同傾角時,物塊會產(chǎn)生不同的加速度a,如圖(b)所示為加速度a與斜面傾角的關(guān)系圖線.已知物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0.2,假定物塊與木板間的最大靜摩擦力始終等于滑動摩擦力.求:(g取10m/s2,sin37?=0.6,cos37?=0.8)

(1)圖線與縱坐標(biāo)交點a0的大。
(2)圖線與θ軸重合區(qū)間為[θ1,θ2],木板處于該兩個角度時的摩擦力指向何方?在斜面傾角處于θ1和θ2之間時,物塊的運動狀態(tài)如何?
(3)如果木板長L=2m,傾角為37°,物塊在F的作用下由O點開始運動,為保證物塊不沖出木板頂端,力F最多作用多長時間?

分析 (1)縱坐標(biāo)交點表示木板水平放置時的加速度,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即可求解;
(2)當(dāng)摩擦力沿斜面向下且加速度為零時木板傾角為θ1,當(dāng)摩擦力沿斜面向上且加速度為零時木板傾角為θ2,這時物塊處于靜止?fàn)顟B(tài);
(3)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分別求出有F和撤去F時的加速度,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公式求出這兩個過程的位移,根據(jù)兩段位移之和為L求解.

解答 解:(1)當(dāng)木板水平放置時,物塊的加速度為a0
此時滑動摩擦力 f=μN=μmg=0.2×1×10 N=2N 
由牛頓第二定律F-f=ma0
求得a0=$\frac{F-f}{m}=\frac{8-2}{1}$ m/s2=6m/s2
(2)當(dāng)木板傾角為θ1時,摩擦力沿斜面向下 
當(dāng)木板傾角為θ2時,摩擦力沿斜面向上 
當(dāng)θ角處于θ1和θ2之間時物塊靜止    
(3)力F作用間間最多時,撤去力后物塊滑到斜面頂端時速度恰好減小到零.
設(shè)力F作用時物塊的加速度為a1,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a}_{1}=\frac{F-mgsin37°-μmgcos37°}{m}$=$\frac{8-10×0.6-0.2×10×0.8}{1}m/{s}^{2}=0.4m/{s}^{2}$.
撤去力F后物塊的加速度大小為a2,由牛頓第二定律
${a}_{2}=\frac{mgsin37°+μmgcos37°}{m}$=$\frac{10×0.6+0.2×10×0.8}{1}m/{s}^{2}=7.6$m/s2   
設(shè)物塊不沖出木板頂端,力F最長作用時間為t
則撤去力F時的速度v=a1t
由題意有 $L={s}_{1}+{s}_{2}=\frac{1}{2}{a}_{1}{t}^{2}+\frac{{{a}_{1}}^{2}{t}^{2}}{2{a}_{2}}$.
由以上各式得 t=$\sqrt{\frac{2{a}_{2}L}{{a}_{1}({a}_{1}+{a}_{2})}}=\sqrt{\frac{2×7.6×2}{0.4×(0.4+7.6)}}s≈3.1s$.
答:(1)圖線與縱坐標(biāo)交點a0的大小為6m/s2
(2)當(dāng)木板傾角為θ1時,摩擦力沿斜面向下,當(dāng)木板傾角為θ2時,摩擦力沿斜面向上,當(dāng)θ角處于θ1和θ2之間時物塊靜止.
(3)為保證物塊不沖出木板頂端,力F最多作用3.1s.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牛頓第二定律及運動學(xué)基本公式的直接應(yīng)用,要求同學(xué)們能根據(jù)圖象得出有效信息,難度適中.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利用圖1的裝置可測量滑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在斜面底端O處固定一光電  門,當(dāng)帶有遮光片的滑塊自斜面上的P點從靜止滑下,通過光電門時,與光電門相連的計時器顯示遮光片通過光電門的時間為△t.測得P、O間的距離為x.已知遮光片的寬度為d.完成下列填空:
(1)P、O間的距離x、滑塊加速度的大小a、滑塊經(jīng)過光電門的時間△t、遮光片的寬度d四個物理量間滿足的關(guān)系式是$(\fraciuuh7dg{△t})^{2}=2ax$;
(2)用游標(biāo)卡尺測量遮光片的寬度如圖2所示,則d=0.500cm,
(3)多次改變滑塊從斜面上開始下滑的位置,每次都讓滑塊由靜止滑下,用米尺分別測出下滑點與O間的距離x,記下遮光片相應(yīng)通過光電門的時間△t,利用所得數(shù)據(jù)作出($\fracnbir9rq{△t}$)2-x圖線如圖3所示:
①由圖線可得滑塊加速度的大小為3.92m/s2;
②測得斜面的高度h=60.00cm、斜面的長度L=100.00cm,取g=9.80m/s2,則滑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的值μ=0.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測量小物塊Q與平板P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AB是半徑足夠大的光滑四分之一圓弧軌道,與水平固定放置的P板的上表面BC在B點相切,C點在水平地面的垂直投影為C′.重力加速度為g.實驗步驟如下:
①用天平稱出物塊Q的質(zhì)量m;
②測量出軌道AB的半徑R、BC的長度L和CC?的長度h;
③將物塊Q在A點從靜止釋放,在物塊Q落地處標(biāo)記其落點D;
④重復(fù)步驟③,共做10次;
⑤將10個落地點用一個盡量小的圓圍住,用米尺測量圓心到C′的距離s.
(1)請用實驗中的測量量表示物塊Q到達(dá)C點時的動能Ekc=$\frac{mg{s}^{2}}{4h}$以及物塊Q與平板P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frac{R}{L}$-$\frac{{s}^{2}}{4hL}$.
(2)實驗步驟④⑤的目的是減小實驗的偶然誤差.如果實驗測得的?值比實際值偏大,其原因除了實驗中測量的誤差之外,其它的可能是圓弧軌道與滑塊間有摩擦或空氣阻力.(寫出一個可能的原因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0.如圖(a),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F(xiàn)與時間t的變化關(guān)系如圖(b)所示.設(shè)物塊與地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Ffm的大小與滑動摩擦力大小相等,則t1~t3時間內(nèi)( 。
A.t2時刻物體的加速度最大B.t2時刻摩擦力的功率最大
C.t3時刻物體的動能最大D.t3時刻物體開始反向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7.如圖,xOy坐標(biāo)系處于一勻強(qiáng)電場內(nèi),將一電量為-q的點電荷由A點分別移至x軸上的B點、C點,電場力做功均為W(W>0),此電場的場強(qiáng)方向為+y方向.若在恒定外力作用下使電荷沿AB做直線運動,A點坐標(biāo)為(d,d),∠ABC=60°,則此外力的最小值為$\frac{W}{2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用如圖所示的裝置來探究物體的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guān)系.實驗時,小盤和砝碼牽引小車,使小車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運動.

①此實驗中可以不測量加速度的具體值,原因是a正比于S,故只須研究S之間的比例關(guān)系即可表明a之間的關(guān)系.
②通過改變盤內(nèi)砝碼質(zhì)量,就可以改變小車所受的合力.
③在探究加速度與質(zhì)量關(guān)系時,分別以a為縱坐標(biāo)、$\frac{1}{m}$為橫坐標(biāo)作圖象,這樣就能直觀地看出二者關(guān)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某同學(xué)做研究平拋物體運動的實驗時,不慎未定好原點,只畫了豎直線,而且只描出了平拋物體的后一部分軌跡,如圖所示,依此圖加一把刻度尺,如何計算出平拋物體的初速度v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液體表面存在張力是因為液體表面層分子間的距離大于液體內(nèi)部分子間的距離
B.溫度相同的氫氣和氧氣,氫氣分子和氧氣分子的平均速率相同
C.在完全失重的情況下,密閉容器內(nèi)的氣體對器壁也有壓強(qiáng)
D.晶體和非晶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zhuǎn)化
E.氣體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約束就會散開,這是因為氣體分子之間存在斥力的緣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3.一物體以初速度30m/s豎直上拋,當(dāng)速度大小變?yōu)?0m/s時所經(jīng)歷的時間可以是( 。
A.1sB.2sC.3sD.4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