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一根鐵鏈總長為L,平放在桌面上,鐵鏈每單位長度的質(zhì)量為λ.現(xiàn)用手提起鏈的一端,使之以速度v豎直地勻速上升,試求在從一端離地開始到全鏈恰離地,手的拉力的沖量$\frac{λg{L}^{2}}{2v}$+λLv.

分析 本題采用微元法進行分析,設其中一小段為研究對象,由動量定理可分析手的拉力的動量.

解答 解:圖示是鏈的一微元段離地的情景,則該段微元長為:
△x=$\frac{L}{n}$(n→∞)
該段微元質(zhì)量△m=λ•△x;
設該元段從靜止到被提起歷時△t,那么豎直上升部分長x的鏈條在手的拉力F,重力的沖量作用下,發(fā)生了末段微元動量的變化,由動量定理:
(F-λxg)△t=△mv
F-λxg=$\frac{△x}{△t}$λv=λv2
解得:F=λv2+λxg=λv2+λgvt+t∈[0,$\frac{L}{v}$]
力隨時間線性變化,故可由數(shù)學規(guī)律可知整個過程手拉力F的總沖量:
I=(λv2+$\frac{λgL}{2}$)•$\frac{L}{v}$=$\frac{λg{L}^{2}}{2v}$+λLv
故答案為:$\frac{λg{L}^{2}}{2v}$+λLv

點評 本題用到微分原理及來分析動量定理,要求學生對數(shù)學中的微元法掌握的較準確才能求解.屬于考查數(shù)學規(guī)律在物理中的應用難度較大的題目.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一定質(zhì)量的氣體,在體積不變時,分子每秒與器壁平均碰撞次數(shù)隨著溫度降低而減小
B.晶體熔化時吸收熱量,分子平均動能一定增大
C.知道水蒸氣的摩爾體積和水分子的體積,可計算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
D.當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平衡時,分子勢能最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如圖甲所示,固定在地面上的氣缸里,固定兩個活塞A、B,氣缸內(nèi)被分成等體積的兩部分,左邊是壓強為p0(外界大氣壓也是p0)、溫度為T0的理想氣體,而右邊空間為真空,已知氣缸、活塞均是絕熱的.

①若在不漏氣的情況下將活塞A瞬間抽出,氣體自由擴散到右側(cè)真空區(qū)域,穩(wěn)定后氣體的壓強和溫度各是多少?
②若再放開活塞B,不計活塞B與氣缸壁間的摩擦力,并用外力作用于活塞B將氣體向左緩慢壓縮,穩(wěn)定時使氣體體積恢復開始時的體積,如圖乙.測得此時氣體溫度為$\frac{6}{5}$T0,已知活塞面積為S,求此時加在活塞B上的推力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如圖所示為某種彈射裝置的示意圖,光滑的水平導軌MN右端N處與水平傳送帶理想連接,傳送帶長度L=4.0m,皮帶輪沿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帶動皮帶以恒定速率v=3.0m/s勻速傳動.三個質(zhì)量均為m=1.0kg的滑塊A、B、C置于水平導軌上,開始時滑塊B、C之間用細繩相連,中間有一壓縮的輕彈簧,處于靜止狀態(tài),滑塊A以初速度v0=2.0m/s沿B、C連線方向向B運動,A與B碰撞后粘合在一起,碰撞時間極短,可認為A與B碰撞過程中滑塊C的速度仍為零.因碰撞使連接B、C的細繩受擾動而突然斷開,彈簧伸展,從而使C與A、B分離.滑塊C脫離彈簧后以速度 vC=2.0m/s滑上傳送帶,并從右端滑出落至地面上的P點,已知滑塊C與傳送帶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0,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滑塊C從傳送帶右端滑出時的速度大;
(2)滑塊B、C用細繩相連時彈簧的彈性勢能EP;
(3)若每次實驗開始時彈簧的壓縮情況相同,要使滑塊C總能落至P點,則滑塊A與滑塊B撞前速度的最大值vmax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如圖所示,小物塊A、B由跨過定滑輪的輕繩相連,A置于傾角為37°的光滑固定斜面上,B位于水平傳送帶的左端,輕繩分別與斜面、傳送帶平行.傳送帶始終以速度v0=2m/s順時針勻速傳動,某時刻B從傳送帶左端以速度v1=6m/s向右運動,經(jīng)一段時間回到傳送帶的左端.已知A、B質(zhì)量均為1kg,B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0.2,斜面、輕繩、傳送帶均足夠長,A不會碰到定滑輪,定滑輪的質(zhì)量與摩擦均不計.g取10m/s2,sin37°=0.6.求:
(1)B向右運動的總時間t;
(2)B回到傳送帶最左端時物體A的重力的功率P.(計算結(jié)果可用根號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物體做直線運動,若在前$\frac{1}{3}$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6m/s,后$\frac{2}{3}$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9m/s,則全程的平均速度為8m/s;若在前$\frac{1}{3}$位移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4m/s,后$\frac{2}{3}$位移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6m/s,則全程的平均速度為5.1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在物理學發(fā)展的過程中,許多科學家的科學研究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程.在對以下幾位科學家所作貢獻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天文學家第谷提出太陽系行星運動三大定律
B.物理學家牛頓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并給出了萬有引力常量的值
C.卡文迪許用實驗的方法測出萬有引力常量G
D.亞當斯和勒維耶各自獨立依據(jù)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出了天王星的軌道,故人們稱其為“筆尖下發(fā)現(xiàn)的行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如圖所示,虛線OO′右側(cè)存在垂直于紙面向里、磁感應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某時候質(zhì)量為m、電荷量為-q(q>0)的粒子a在紙面內(nèi)以速度v1=v0從A點進入磁場,其方向與OO′的夾角θ1=30°;另一質(zhì)量為m、電荷量為+q的粒子b在紙面內(nèi)以速度v2=$\sqrt{3}$v0也從A點射入磁場,其方向與OO′的夾角θ2=60°.已知粒子a、b同時到達磁場邊界的P、Q兩點(圖中未畫出),不計粒子的重力及粒子間的相互作用.
(1)求兩粒子進入磁場的時間間隔△t;
(2)求兩粒子在磁場邊界上的穿出點之間的距離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9.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盧瑟福通過α粒子散射實驗提出了原子核式結(jié)構(gòu)的模型
B.麥克斯韋首先從實驗上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
C.愛因斯坦提出“光子”理論,成功地對光電效應進行了解釋
D.在相對論中,運動中的時鐘會比靜止時走得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